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瓜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牡丹区植保站站长 王继藏 高级农艺师 菏泽市技术拔尖人才1 黄瓜病害发生基本情况n生理性病害n苗期病害n大田病害2 黄瓜主要病害症状及发生规律2.1 黄瓜苗病 2.1.1 黄瓜猝倒病 症状 幼苗茎基部或 中部呈水渍状、后 变成黄褐色、缢缩 成线状,幼苗倒伏 。2.1.2 黄瓜立枯病n症状 多在育苗后期或苗床温度较高时发生 。初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凹陷,扩展绕茎一周后死亡,但不折倒。开始时个别瓜苗白天萎焉,夜间恢复,数日反复枯死2.1.3 黄瓜沤根n症状 苗根皮发锈腐 烂,叶片发黄、边缘 枯死,严重时整株枯 死。发生规律1、猝倒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春天在条件适宜 时侵入植株。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适宜发病地 温10。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幼 苗期新根尚未扎实前是感病期。 2、立枯病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腐 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植株,也能通过雨水、农具 传播。病菌发育适温为24。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 ,温度过高,易发此病。 3、沤根 低温低于12,持续时间长,易发生。防治方法1、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 的地做苗床;畦面要平,严防大水漫灌;育苗畦及时 放风、降湿;采用电热线育苗,控制苗床温度在16 左右,不宜低于12。 2、苗床消毒 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同时进行苗床消毒 。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粉剂12克,搂匀;也可以每 平方米用多菌灵12克,兑土4-5公斤拌匀,施药前先把 苗床洇透,水下渗后,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 上,播种后,将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淋72.2%宝力克400倍液,或 98%施乐福2000倍液。3 大田病害霜霉病白粉病蔓枯病疫病生理性萎蔫根结线虫病3.1 霜霉病n症状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厘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黄瓜霜霉病叶片背面霉层因霜霉病严重掐掉的老叶n发生规律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n防治黄瓜霜霉病,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全面搞好节能温室 蔬菜栽培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防治措 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n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 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 件,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n温室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4,并要尽力维持在33-34,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16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于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为限),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浸染。n如果黄瓜霜霉病已经发生并蔓延开了,可进行 高温灭菌处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风浇水、落 秧,使黄瓜瓜秧生长点处于同一高度,10点时 ,关闭风口,封闭温室,进行提温。注意观察 温度(从顶风口均匀分散吊放2-3个温度计, 吊放高度于生长点同)当温度达到42时,开 始记录时间,维持42-44达2个小时,后 逐渐通风,缓慢降温至30。这样可以杀灭黄 瓜霜霉病菌与孢子囊,减轻霜霉病发生。n第二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料, 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要坚持连续 、多次喷洒“天达-2116 ”等药液,提高 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只要能坚持始终 ,不但黄瓜霜霉病很少发生或不发生, 其它病害也会很少发生。n第三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须事 先细致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平时,在发病以前 ,每1015天喷洒1次1:0.7:240-200倍波尔多液。如果已经 开始发病可采用下列药液交替使用:72%杜邦克露800倍+80%乙 磷铝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64% 杀毒矾500倍液,25%雷多米尔500液加70%代森锰锌600倍液, 绿乳铜800倍液,克霜氰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1:4: 600倍液铜皂液等每57天1次。注意每1014天须掺加1次600倍 天达2116,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和防治效果。注意!喷药要在晴天进行,要重喷叶片背面,喷药时要开启风口, 促进药液加速蒸发干燥,提高防治效果。 3.2 黄瓜白粉病症状 发病初期,多在叶片正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包,后逐渐扩大连成一片,像撒了一层白粉。以后白粉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叶片变黄发脆。白粉病白粉病n黄瓜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和单丝壳属浸染所致,其中以单丝壳属为主。白粉菌有两个特点:一是专性寄生菌,二是外寄生。菌丝不侵入叶片内吸取营养,而是在叶片表面形成吸器,吸取植物营养,生长、发育、繁殖都在作物表面。n影响白粉病发生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孢子萌发的温度是10-30度,以20-25度最适宜。湿度条件白粉病比较特殊,它不像其他真菌那样需要较大湿度,在湿度较大时,反而使孢子吸水膨胀破裂。n白粉病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干不湿、不冷不热。防治措施n抗病品种 一般抗霜霉病品种都抗白 粉病。n健身栽培 适当加宽行距、提高通风透 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控制植株徒长 。n药剂防治 50%嘧菌酯、25%阿米西 达、75%十三吗啉等3.3 黄瓜蔓枯病症状 叶片生病,出现 圆形或不规则形灰 褐色大斑,后期上 生黑色小黑点,湿 度大时迅速扩大至 全叶。瓜蔓染病, 节附近产生灰白色 病斑,上面生小黑 点。病斑绕茎一周 ,造成病斑上部死 亡。黄瓜蔓枯病症状叶部病斑黄瓜蔓枯病症状基部病斑蔓枯病 分生孢子器蔓枯病病斑3.4 黄瓜疫病症状 幼苗染病,多从嫩尖开始,初成暗绿色水渍状萎焉,逐渐干枯呈秃顶状。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变软并显著缢缩,以上植株萎焉或全株枯死。缢缩处叶部病斑蔓基部病斑3.5 黄瓜缘枯病症状 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 受害。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 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 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 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 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 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 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 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 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 水后成木乃伊状。湿度大时病 部溢出菌脓3.6 黄瓜黑星病症状 幼苗子叶受害,上生黄 色圆形斑点,以后子叶烂 掉。成株期叶片受害产生 湿润状污点,后呈褐色、 淡黑色斑点,最后脱落形 成穿孔。茎蔓上发病初为 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 形,后变褐色,凹陷,后 期龟裂,呈疮痂状,大时 烂成孔洞 3.7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病叶上初生针尖大小 水渍浅状绿色斑点,扩大 后受叶肪限制而成多角形 ,显黄褐色,周围有油渍 状晕圈。茎和果实上发病 ,初期亦为水渍状圆形斑 ,上有白色粘液,后为灰 白色,病瓜在病斑外形成 溃疡和裂口,并溢出菌液 。3.8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症状 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发生防治同角斑病。3.9 黄瓜灰霉病 症状 花瓣受害易枯萎脱 落。多在花期开始发病 ,主要侵染幼瓜,也可 侵染叶、茎,病菌一般 由雌花侵入,导致花瓣 水渍状霉烂,并长出灰 褐色霉层,进而侵害幼 瓜。幼瓜受害,花蒂部 呈水渍状软化,表面密 生灰色雾,以后病反呈 黄褐色并萎缩。黄瓜灰霉病灰霉病危害幼瓜黄瓜灰霉病凋谢花落在 叶片引起灰霉病3.10 黄瓜炭疽病症状 茎及叶柄上病斑呈长圆形,稍凹陷 ,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 色,病斑环切茎蔓、叶柄一周时,上 部即枯死。叶片受害,初出现水浸状 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 褐色,外围有一圈黄纹。病斑多时, 互相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干燥 时,病斑中部破裂穿孔,叶片干枯死 亡。后期,病斑出现小黑点,潮湿时 长出红色粘质物。果实中老瓜发病多 。病斑初呈淡绿色,后变为黑褐色凹 陷斑,病斑中部有黑色小点。潮湿时 病斑中央出现粉红色粘稠物。干燥时 ,病斑开裂,露出果肉。黄瓜炭疽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炭疽病3.11 黄瓜生理性萎蔫病症状 黄瓜生理性萎蔫是指全株萎蔫。采收初期至盛果期,植株生长发育一直正常,有时晴天中午,突然出现急性萎蔫症状,到晚上又恢复正常,这样反复数日后,植株不再恢复原状而枯死。从外表看不出异常,切开病茎,导管也无病变。 萎蔫病蔓 萎蔫病蔓生理性萎蔫病 田间危害状低温高湿造成生理性萎蔫发病原因主要瓜田低洼,雨后积水使黄瓜长时间浸在水 中或大水漫灌后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造成根部窒息 或处于嫌气条件下,土壤中产生有毒物质,使根部中 毒也可产生萎蔫,此外,嫁接黄瓜质量差或砧木与接 穗的亲生性不高均可发生此病。北方露地栽培的秋黄 瓜易发病。黄瓜叶片急性凋萎主要发生于炎热的盛夏,中 午和下午地温高,地表常达40以上,叶片的蒸腾作 用十分旺盛,黄瓜通过水分蒸发不断的调节体温,维 持正常的代谢活动。但是如果高温干燥的炎热中午突 然降暴雨后转晴时,大气的气温很高,造成叶片蒸腾 作用受阻,再加上气温、土温居高不下,致使黄瓜生 理失调发生病害,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n选用耐热的品种。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黄瓜。雨后及时排水,严 禁大水漫灌,及时中耕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在 晴天,湿度低、风大、蒸发量大是要增加浇水 量。n对黄瓜叶片急性萎蔫病,采取“涝浇园”,即雨 后天晴时,要立刻浇井水,以降低地温和近地 面的气温,并打开排水口边灌边排,浇水后及 时中耕。3.12 黄瓜靶斑病n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 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来在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不断加 重,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 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 ,危害损失较重。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 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 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 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 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初始病斑老病斑穿孔病斑靶斑病病叶靶斑病病叶n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靶斑病病 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叶片正面生灰 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 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斑 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 湿度大时霉层在正面;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 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霉层在背面。 黄瓜靶斑病3.13 黄瓜根结线虫病n症状 须根或侧根染 病后产生瘤状大小 不等的根结。剖开 根结,有细小的乳 白色线虫埋于其内 。重病株发育不良 ,叶片中午萎蔫或 逐渐枯黄,植株矮 小,严重时全田枯 死。发生规律n该虫在3-30厘米处生存,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