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北京市历年高考古诗鉴赏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志强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明确大纲及考纲要求北京市翠微中学1大纲要求: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 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 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 审美能力。 2、课标指导: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名篇佳作,涵咏品味, 丰富语文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07年: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2年春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2年春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 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 穆的景象。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 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 思乡之情。 9。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 描写之中。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 被会触发的怀乡之情。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2年夏季: 北京市第一次独立命题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 6分)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 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 登临胜地,后废毁。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2年夏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 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 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 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 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 起的壮志豪情。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 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 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2年夏季: (答案) 16(6分) BE 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 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 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加高远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3年春季: 2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 题(6分)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寒 塘赵嘏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3年春季: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 这两首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答: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3年春季: (答案) 20(6分) (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 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 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 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 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3年夏季: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题 。(6分)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3年夏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 涉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 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 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的水天一色的江月感景的无限感怀 。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 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 出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 处。 答:(体裁) (内容) (写法)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3年夏季: (答案) 17、BE 体裁:两首都是七言绝句。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 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主旨,深化 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4年春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分)新沙 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1)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 道了。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 种紫芝。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 税的路。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4年春季: (2)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接近的一句是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 山中寡妇)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皮日休橡媪叹 ) (3)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4年春季: (答案) 、 用夸张、讽刺、诙谐、幽默、虚拟等艺 术手法明确并深化了诗的主题。这是一首讽刺晚唐赋税之重的诗。在渤海的 涨落潮声中,海滩边淤积起一条沙堤,官府 知道后海鸥才知道。如果有条通往蓬莱仙境 的路,那么官家也会年年去那里收紫芝税呢 。诗人以高度的夸张,尖刻的讽刺,用近乎 开玩笑的幽默口吻揭露了官家搜刮的触须无 处不到的现实。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4年夏季: 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红 梅 苏 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4年夏季: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 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 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 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 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 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4年夏季: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 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 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 _ _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4年夏季: (答案) 12、1. 2. 13、(5分)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 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 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 ,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 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 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 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5年春季: 12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7分)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 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5年春季: 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 零的典型景色。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 ,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 能”。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 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答: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答: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5年春季: (答案) 12。(1)B(2)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 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 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3)要点: 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 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 情,更在斜阳外)。 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 ,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 斜阳等。 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 离情。北京市翠微中学王建稳第二单元教学建议北京市八一中学2005年夏季: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