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郭沫若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 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 ,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 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 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 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 灰尘,吹走一些砂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 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 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 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第13段) 屈原见任屈原被疏屈原为文 第二部分(第410段)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第11、12段)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 见迁自沉)。 暗线:楚国的命运(被骗被袭客死 灭亡) 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 这种解脱方式 楚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观原因,他实在幽 愤难解,所以自沉以求解放。其次,屈原自沉也有他主观上的 原因。他太热爱楚国,他爱国胜于爱“志”,所以他不能像孔子 那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另外,在古人的 思想意识里,人死魂去,死亡是对肉体的否定和对灵魂的驱逐 ,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开始新的漫游和寻找新的存在方式。因此 ,死亡的可畏性被灵魂的延续性冲淡了,这属于情感的自我安 慰和精神信仰所带来的诗化的自我欺骗。屈原也是相信神灵的 ,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神游的方式与先圣交流,与仙女对话。 在虚幻的梦游之境,他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死后灵 魂的存在是解脱死亡可畏的一剂良药。他留念生命,也留念香 草美人,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惟有死亡才 可以将他拯救。死亡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 存的冷漠与藐视,惟有“自沉”才可以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达到对生存意义的高扬,才可以在异域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达到生命的另一种辉煌。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泥而不滓者找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明道德之广祟,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其后秦伐齐,齐与楚从亲。7厚币委质于楚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9亡走赵,赵不内。离罹,遭遇 反返。返回,文章有 思念的意思。见现, 体现 指旨,旨趣, 文章的含义 濯浊,污浊 绌黜,罢 免;从纵 ,合纵质贽,见面礼被披,披散着内纳,接纳二. 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明道德之广崇 蝉蜕于浊秽厚币委质事楚 泥而不滓 其后楚日以削 时秦昭天与楚婚动作名,听觉,听力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形作名,邪恶小人形作名,方正之人形作动,阐明。 蝉:名作状,像蝉那样。浊秽 :形作名,污浊环境。 名作状,用厚币 动词,n,生活在污泥里。名作状,一天天地名作动,结为婚姻亡国破家相随属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身客死于秦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 王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 自佐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名作状,象客那样。形作动,说短处,诋毁。使动用法,使存,使兴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名作动,效法,模仿三、古今异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奈何绝秦欢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颜色憔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 处置, “无可奈何”。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 家 )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 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 时所产生的印象。形容枯稿 而能与世推移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形,形体。容,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古义:变化。今义:移动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一说,“从容 ”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 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四、 特殊句式A 1、“离骚”者,犹离忧也。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B 1、遂绝齐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 3、以出号令 判断句省略介词“遂(于)齐”省谓语 “(赂)用事者”省介词宾语“以(之)出号令”C 1、方正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被动句D 1、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5、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7、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状后状后状后状后状后状后定后倒装句E 固定结构奈何绝秦欢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五 . 成语典故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 闻强识”。随波逐流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表反问,怎么 呢 ? 表疑问,怎么六 . 重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亡国破家相随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神情与苏、黄不属有宁越之属为之谋吾属今为之虏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动词,连缀,引申为写作动词,连接通“嘱”,嘱托,动词动词,隶属,属于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名词,类,这些人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 吾属,我们。若属,你们这些人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其后秦欲伐齐口诛笔伐伐薪烧炭南山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此五霸之伐也动词,耀,自夸动词,讨伐,进攻动词,声讨动词,砍伐动词,战胜,打败名词,功业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邪曲之害公也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动词,嫉妒使动用法,使损害名词,祸害疏 王怒而疏屈平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论积贮疏 十三经注疏动词,疏远形容词,稀疏动词,陈述,旧读 sh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 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 作注的文字,旧读 sh弹 新沐者必弹冠 莫辞更坐弹一曲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动词,弹奏名词,弓弹、炮弹、 炸弹的总称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约从离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动词,离散,分离动词,背离动词,分离,离别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战、守、迁皆不及施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动词,放逐,流放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动词,迁移,迁都动词,变迁,变更动词,调动官职, 此指升迁。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本末倒置今背本而趋末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在冀州之南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臣本布衣 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根本名词,本义:草木的根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 西或方面,此指农业。形容词,本来的副词,本来 名词,稿本,版本名词,稿本、底本量词,册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博闻强志其志洁,其行廉聊斋志异项脊轩志 名词,志向,心意 。名词,意愿名词,记忆力名词,志趣动词,记述。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如削葱根璧有瑕,请指示王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哙遂入头发上指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名词,手指 。动词,指出动词,指向 动词,直立,竖起闻 博闻强志 忽闻门外虫鸣初闻涕泪满衣裳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无何,宰以卓异闻以勇气闻于诸侯名词,学识,见闻动词,听见动词,听说使动用法, 使听到。 动词,懂得,明白名词,声望,声名动词,闻名动词,闻名,出名练习:下列“见”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徒见欺 E、渐见愁煎迫 F、君既若见录F A、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 多 B、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C、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D、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练习: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练习:选出古今同义的一项( )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C、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甘肃高考语文评出满分 文言文吊屈原赋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 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 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 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 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 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 为世人所不客,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 。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 ,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 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 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 事也。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 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 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 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 ,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 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 不晚哉?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 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 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 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 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 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 史矣。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 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 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 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 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 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 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 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吊屈原赋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 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 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 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 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 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 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兰大评卷点语文 评卷组负责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