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第一节 共同存在的有害物质共同存在的有害物质第二节第二节 豆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豆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第三节第三节 谷实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谷实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第四节第四节 块根块茎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块根块茎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豆类、谷实类及块根块茎豆类、谷实类及块根块茎 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1第一节 共同存在的有害物质酶抑制剂酶抑制剂红细胞凝集素红细胞凝集素植酸盐植酸盐胃肠胀气因子胃肠胀气因子抗维生素抗维生素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变应原性物质变应原性物质2一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一)概述(一)概述酶抑制剂:酶抑制剂:是一类能抑制某些酶活性的物质是一类能抑制某些酶活性的物质。其其中对动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蛋白酶抑制剂。中对动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蛋白酶抑制剂。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3(二)蛋白酶抑制剂(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rotease inhibitor,PIPI)1.1.在饲料作物中的存在情况在饲料作物中的存在情况大豆大豆、豌豆豌豆、山黧豆山黧豆、油菜油菜等多种植物中都含等多种植物中都含有有PIPI。普遍存在且有代表性是。普遍存在且有代表性是胰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trypsin inhibitor inhibitor ,TITI)和)和糜蛋白酶抑制剂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trypsinchymotrypsin inhibitor inhibitor,CICI)。)。PIPI主要存在于作物主要存在于作物种子中种子中,种子发芽可影响其,种子发芽可影响其活性。活性。42.PI2.PI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性质PI的性质会依作物的不同而有差别:(1)大豆: 分离出两类PI:Kunitz抑制酶:对TI有特异性抑制作用;Bowman-Birk抑制剂:既可抑制TI,又可抑制CI(2)苜蓿:为皂甙肽/皂甙氨基酸络合物,对热有高度稳定性。 (3)马铃薯块茎:已鉴定出13种,分为3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热稳定型、羧肽酶抑制剂;53.PI3.PI对动物的有害作用对动物的有害作用(1 1)抑制动物的生长:)抑制动物的生长:降低对蛋白质饲料的消化降低对蛋白质饲料的消化利用;同时造成内源含硫氨基酸的大量损失。利用;同时造成内源含硫氨基酸的大量损失。(2 2)导致胰腺肥大:)导致胰腺肥大:通过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数通过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数量的负反馈性调节,促使胰腺分泌和组织增大。量的负反馈性调节,促使胰腺分泌和组织增大。64.PI4.PI的消除的消除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使其失活,湿热法的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使其失活,湿热法的效果优于干热法。效果优于干热法。5. 5.热加工程度的评价热加工程度的评价一般用一般用尿素酶活性尿素酶活性、水溶性氮指数水溶性氮指数、蛋白质蛋白质溶解指数溶解指数等指标来评价热处理的效果。等指标来评价热处理的效果。7二植物性红细胞凝集(phytohemagglutinin,PHA)1. 1. 性质及在饲料中的存在情况性质及在饲料中的存在情况(1)是对某些糖分子具有高度亲和性的蛋白质; (2)能使动物和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3)多为由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4)能够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5)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种子中。 82.PHA2.PHA的毒性的毒性(1 1)凝集动物的红细胞;)凝集动物的红细胞;(2 2)抑制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抑制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3 3)抑制动物的生长;)抑制动物的生长;(4 4)影响动物的正常免疫功能;)影响动物的正常免疫功能; 93. PHA的消除方法PHA不耐热,可通过热处理将其破坏,以湿热处理效果最好。10是植物体磷和肌醇的主要存在形式;植酸的化学名称为环己六醇六磷酸酯;以植酸盐形式广泛存在于禾谷类及油料籽实中;植酸磷必须被水解为无机磷才能被动物利用,单胃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三植酸三植酸(phytic acid)与植酸盐与植酸盐(phytate)1. 1.概述概述11玉米、大豆、糠麸、米糠、菜籽饼粕、棉籽饼粕等饲料原料中植酸盐的含量较高。cerealsPhytate P (g/100g dry matter)Phytate P (% of total P)corn wheat Barley Oats Sorghum Rice,unpolished0.24 0.27 0.27 0.29 0.24 0.2772% 69% 64% 67% 66% 77%(From Ravindran,1995)Phytate content of cereals12(1)降低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率;(2)降低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3)降低消化酶活性;(4)降低了淀粉、脂肪的消化利用率;(5)加剧了环境的磷污染;2. 2.饲料中植酸磷的抗营养作用饲料中植酸磷的抗营养作用133. 3.消除饲料中植酸磷的方法消除饲料中植酸磷的方法:(1 1)添加酶制剂;)添加酶制剂;(2 2)进行热压处理;)进行热压处理;(3 3)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144. 4.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1 1)植酸酶()植酸酶(phytasephytase)的性质)的性质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酸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酸性磷酸酶。性磷酸酶。植酸酶可分为植酸酶可分为6-6-植酸酶和植酸酶和3-3-植酸酶。植酸酶。图图. .植植 酸酸 酶酶 的的 酶酶 解解 作作 用用15(2 2)植酸酶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植酸酶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植酸酶的测定问题植酸酶的测定问题: :a. a.酶活单位混乱;酶活单位混乱;b.b.测定条件不一;测定条件不一;c. c.测定结果变异大;测定结果变异大;d.d.重复性、再现性差。重复性、再现性差。植酸酶的热稳定性问题植酸酶的热稳定性问题; ;16四四. .胃肠胀气因子胃肠胀气因子(flatulence factorflatulence factor)1. .性质及在饲料中的存在情况性质及在饲料中的存在情况 胃肠胀气因子为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为低聚糖水苏糖水苏糖( (stachyosestachyose) )和和棉子糖棉子糖 ( (raffinoseraffinose) )主要存在于豆类籽实的主要存在于豆类籽实的成熟干种子成熟干种子中。中。左图:棉籽糖右图:水苏糖172. 2. 抗营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抗营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1 1)抗营养作用:)抗营养作用:引引起动物肠道胀气、腹起动物肠道胀气、腹痛、腹泻、肠炎;痛、腹泻、肠炎;(2 2)作用机理:)作用机理:见右图见右图产生CO2、H2、CH4进入大肠不能被消化利用进入小肠水苏糖、棉籽糖无 - -半乳半乳 糖苷酶糖苷酶大肠微生 物作用183. 3.胃肠胀气因子的消除方法:胃肠胀气因子的消除方法:(1 1)用水浸泡;促其发芽;)用水浸泡;促其发芽;(2 2)利用酶或微生物将其降解;)利用酶或微生物将其降解;(3 3)培育低胃肠胀气因子含量的作物品种。)培育低胃肠胀气因子含量的作物品种。19五抗维生素(antivitamine)1. 1.抗维生素的作用机理抗维生素的作用机理(1 1)化学结构与某些)化学结构与某些VitVit相似,从而会竞争性的抑相似,从而会竞争性的抑制某些制某些VitVit的活性,从而干扰动物对该的活性,从而干扰动物对该VitVit 的利用;的利用;(2 2)破坏某些)破坏某些VitVit的结构而使其失去生理作用,称的结构而使其失去生理作用,称为抗维生素因子(为抗维生素因子(antivitamineantivitamine factors factors)。)。202. 2.饲料中常见的抗维生素的种类饲料中常见的抗维生素的种类(1 1)抗)抗VAVA:仅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对热不稳定。仅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对热不稳定。(2 2)抗硫胺素(抗)抗硫胺素(抗VBVB1 1):):存在于油菜等植物中存在于油菜等植物中,对热不稳定。,对热不稳定。 (3 3)抗)抗VDVD:存在于大豆中,属蛋白质。存在于大豆中,属蛋白质。(4 4)抗)抗VEVE:存在于大豆和菜豆中,对热不稳定。存在于大豆和菜豆中,对热不稳定。(5 5)其它抗维生素:)其它抗维生素:抗抗VBVB6 6、抗生物素、抗、抗生物素、抗VKVK、抗抗VBVB1212、抗烟酸。、抗烟酸。 21六非淀粉多糖六非淀粉多糖 (nonstarch polysacchrides,NSP)1. NSP的概念 NSP:是指位于植物性饲料原料细胞壁、细胞间质中非淀粉质的结构多糖和胶质的总称。222.NSP2.NSP在饲料中的分布及含量在饲料中的分布及含量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占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占80%80%以上,其以上,其NSPNSP占占10-10-30%30%,分布于谷物籽实的胚乳细胞壁中。,分布于谷物籽实的胚乳细胞壁中。 233.NSP3.NSP的抗营养作用的抗营养作用(1)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2)增加内源氮的分泌;(3)造成动物拉稀;(4)有利于后肠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44. 4. 克服克服NSPNSP抗营养作用的措施抗营养作用的措施(1) 添加酶制剂;(2)水处理;(3)添加抗生素;25七变应原性物质( allergens allergens )1. 1.变应原性物质的基本性质变应原性物质的基本性质变应原性物质是指某些豆科籽实中能穿过肠道粘膜屏障,而刺激动物机体发生变态反应的某些贮藏性蛋白。大豆中的抗原性物质主要是大豆球蛋白和-伴球蛋白。262. 2.大豆抗原蛋白的抗营养作用大豆抗原蛋白的抗营养作用(1 1)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2 2)提高了动物的维持需要;)提高了动物的维持需要;(3 3)增加内源蛋白质的损失;)增加内源蛋白质的损失;(4 4)导致动物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导致动物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273. 3.消除大豆抗原蛋白的方法消除大豆抗原蛋白的方法(1 1)热处理;)热处理;(2 2)热乙醇处理;)热乙醇处理;(3 3)膨化加工;)膨化加工;(4 4)酶制剂处理;)酶制剂处理;28第二节第二节 豆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豆类饲料中的有害物质一大豆(一)不耐热的有害物质1.蛋白酶抑制剂:TI和CI;2.植物性红细胞凝聚素(SBA);3.抗维生素:抗维生素A、D、E和B12;4.植酸盐(); 295.赖丙氨酸(lysalanine,LAL):大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对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能使金属酶失活。6.致甲状腺肿物质:由两个或三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很小的低聚肽,或者是由一个或两个氨基酸与一个糖分子组成的糖肽。30(二)大豆中耐热性的有害物质(二)大豆中耐热性的有害物质1. 1.胃肠胀气因子胃肠胀气因子;2. 2.皂甙皂甙:具有溶血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造成:具有溶血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造成反刍动物瘤胃臌气。反刍动物瘤胃臌气。3. 3.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造成动物流产和不孕,以及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成动物流产和不孕,以及动物生产性能下降。31二.山黧豆 1. 1.山黧豆中的有害物质山黧豆中的有害物质山黧豆的子实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未成山黧豆的子实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未成熟的子实毒性较大,家畜长期大量摄食可引起熟的子实毒性较大,家畜长期大量摄食可引起山黧豆中毒(山黧豆中毒(lathyrismlathyrism)。)。322. 2.山黧豆的毒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