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望岳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岱(didi) 了了(liolio) 曾曾(通(通“层层”) 眦眦(zz)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 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 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 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 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 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泰山简介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 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 ,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 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 ,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 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 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 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映入眼帘; (写极望泰山,诗人心底的愿望 ) 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把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 极进取的远大抱负。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 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 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赏析和积累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搔(so) 簪(zn)春望春 望n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n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n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n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 )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 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 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 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 所在地凤翔县。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 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 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 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 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 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思念家人 )(叹息衰老 )问题探讨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热爱祖国, 眷念家人的思想感情。杜甫诗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