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 料 链 接思 考 练 习艺 术 赏 析内 容 述 评背 景 简 介作 者 简 介教 学 重 点教 学 目 的从维熙从维熙退出教学目的返回 理解作者以姑姑的 视角抒发的思念故 乡、热爱故乡的深 厚感情。 学习作者精当而细 腻的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描 写与抒情中所饱 含的浓浓的象征 性诗意。返回作者简介从维熙(1933),河北玉田人。中国当代作 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 、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 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 文坛。曾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其作品注 重描写当代中国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 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动人,具有浓郁 的悲剧色彩。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 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长篇小 说北国草、走向混沌等。返回背景简介本文作于1991年1月,描 写作者阔别故乡四十多年的 姑姑从台湾回来,面对故乡 的巍巍青山,抒发了思念故 乡、热爱故乡的深厚感情。返回内容述评文章结构紧凑,线索清晰,全文只是 写了一个画面。在这画面中,有大山,有 树,有鸟,有小羊羔,还有我、老母亲、 姑姑三个人物。而姑姑是这个画面中的主 角。作者的描写与抒情,都是围绕着姑姑 的视角来展开的。有看到的,有听到的, 有描写,有抒情,有童趣,有灾难,有回 忆,有展望,有痛苦,有欢乐,腾挪跳荡 ,错落有致,充满浓浓的象征性诗意。返回艺术赏析 拟人化的写法。把故乡的青山当作一个有着深厚感情的人,开篇 就呼喊:“梦牵魂系的巍巍青山,我回来了!”接着就 用与青山对话的形式,抒发了浓浓的乡情。行文中还 有不少动人的细节描写。如写姑姑“抚摸着山脚下的一 块青石,说她在这块石头上坐过百次千次;姑又指点 着一棵枯枝桠杈的老树,说她在这棵树下歇过荫凉。” 通过这些细节,更能表现出久别故乡的姑姑的恋乡之 情。 语言简练,用词精当,抒情气氛较浓。如“那小马驹子一般撒欢的足音,已录进你大山的 山褶,溶进了你宽敞的胸膛,镶嵌进了你不老的魂魄 。”这里用了排比句式,有利于抒情,而且“录进”、“ 溶进”、“镶嵌”几个词也用得非常贴切。 返回思考与练习一、 本文整体上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画 面?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了亲人们怎样的思想 感情?读后你有什么感想?二、 找出文中一些感人的细节描写, 并分析这些描写起到的作用。三、 本文把故乡的青山当作一个人来 描写,这种写法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全文只是写了一个画面。在这画面中,有大 山,有树,有鸟,有小羊羔,还有我、老母亲、姑 姑三个人物。而姑姑是这个画面中的主角。作者的 描写与抒情,表现出久别故乡的姑姑的恋乡之情。 行文中还有不少动人的细节描写。如写姑姑“ 抚摸着山脚下的一块青石,说她在这块石头上坐过 百次千次;姑又指点着一棵枯枝桠杈的老树,说她 在这棵树下歇过荫凉。”通过这些细节,更能表现 出久别故乡的姑姑的恋乡之情。作者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把故乡的青山当作 一个有着深厚感情的人,用与青山对话的形式, 抒发了浓浓的乡情。 返回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作者介绍作者逸事教学参考相关图片返回相关评论返回回顾河北老作家从维熙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历史在 他写作风格演变中所起的绝对作用。早期田园牧歌武的荷 花淀气质终因历史的断裂而陡然转向苍凉与悲壮。他所建 构的“大墙文学”体系试图穿越时空的制限,对极端环境 极端状态下人类生存形式这一主题予以观照,并从知识分 子视角切入,揭示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独有的思索与抉择, 进而反思积淀在整个民族心理中的人性深度。在“悲”与 “壮”的对照描述中,历史的“悲”是它本身所呈现的痛 切伤痕,也是作品阔大的幕布,而英雄的“壮”则是着力 描摹的重点。 (从维熙创作风格的演变与确立 徐彦利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作者介绍从维熙小传从维熙一九三三年生于河北省玉田县城北小山村。一九五年考入北京 师范学校,并于同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当过教师以及报社记者、文 艺编辑。一九五六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出版了两个短篇小说集和一 部长篇小说。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中被划成右派。一九七九年他重返文坛之后,率先发表了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十几 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因而被文坛誉为“大墙文学”之父。作品 曾多次获奖。一九八四年后,他将主要精力转移到长篇小说的创作上。一 九八五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北国草曾在全国和北京市先后四次获得优秀 文学奖。一九八六年出版的长篇力作断桥获优秀文学畅销奖。一九八 九年出版了反右回忆录走向混沌,引起强烈反响。以后,他又完成了 裸雪、酒魂西行、逃犯三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此外,还发表 了相当数量的短篇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等类作品,是一位刻苦耕耘的作 家。有些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以及塞尔维亚文。八十年代后期, 他被载入英国剑桥编撰的世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返回作者逸事写作、读书之外,从维熙业余的兴趣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一是他对体 育充满痴迷,中国足球队的每一场悲剧,常常影响他个人的喜怒哀乐。二是 他在青年时代迷恋过一段时期音乐,学过钢琴拜耳练习曲。除了这两种 自娱身心的爱好之外,第三个爱好便是“码长城”了。白天创作一天,晚上去 搓搓麻将,对他说来,是一种精神调理。比起以上三大爱好,另一较为亲密的东西就是酒了。从维熙能喝酒并爱 酒。在他家的酒柜里,盛满了各种酒,除了中国八大名酒之外,还有许多广 而告之中的名牌酒。从维熙有酒不愿独斟,除常赠文友之外,还爱邀艺林友 好,喝个痛快。一次,从维熙邀请王蒙、李国文、叶楠、刘心武、张洁、莫 言、张抗抗等来他家喝酒。为了增加酒嬉之趣,从维熙在客人畅饮真茅台之 际,将一瓶老家产的“玉田老酒”偷偷倒入另一个茅台空瓶之中。他的用意, 不外捉弄文友中自喻为酒仙、酒圣的朋友,不想莫言等人连连称道,说假茅 台酒是真的,真茅台酒是假的。此张冠李戴、阴阳颠倒之酒言可谓是一曲文 坛佳话。时至今日,从维熙与酒仍然是难舍难分、生死莫逆。他说:“真是不 识时务者也!因而我永远成为不了俊杰。”( 引自“Welcome to my blog ”)返回教学参考返回著名作家从维熙说“不仅仅科学的单翼 升腾而无相应的精品文化与之媲美,让人 感至是天缺一角,日失其圆。”相关图片返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