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8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涵The Origin,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yBy Ju Meiting Ju Meiting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Kai NanKai UniversityUniversity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 思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一詞的可持续发展一詞的来源来源 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 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 化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不断演替至今,大 体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和后工业文明这几个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3人类破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 历史可能同人类文明史一样古老。贝尔 纳(Bernal)认为,从远古时代的猎人开 始, “人就从事推翻自然界的平衡以 利于自己 ”的活动。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4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对 环境的破坏很小。进入农业文明后,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自身的 力量去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在 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但是,从整体上看,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 的破坏作用尚未达到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程度, 这时,人类的环境意识尚属原始,在宗教中表现 为崇拜自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5以牛顿力学和技术革命为先导的工业文明使部 分人自认为已经能够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成为 主宰地球的精灵。以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提出的 “驾驱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机械论思想开始 影响全球,这一时代,人们把自然环境同人类社 会,把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形而上学地分割开来 ,没有意识到人类同环境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的 客观规律。直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 不断地在全球显现,这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正视 。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6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恩格斯就指出“我 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 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7无论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学品污染,各式各样 的环境问题几乎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伴生物 。从20世纪中叶以来处理环境问题的实践中, 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单靠科学技术手段和用 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补环境是不可能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 类的社会行为和改变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思想 。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8可待续性的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春秋战 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就有保 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利“永续利用 ” 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 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9著名思想家孔子主张“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 春秋时在齐国为相的管仲,从发展经济、 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 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战国时期的荀子也 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与天 地相参”是中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0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 Malthus, 1820年)、 李嘉图(Ricardo,1817 年)和穆勒(Mill,1900年) 等的著作中也较早 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 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1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 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 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 。以往对经济增长津津乐道,本世纪60、70年代 以后,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 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 极限”的讨论。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2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 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 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 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 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 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 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 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131960年,福伊斯特(Forexter)等人在科 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 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可惜的是,这篇论 文发出的警告当时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奇谈而打 入冷宫。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141972年, 以D.L.Meadows为首的美国、德国、挪 威等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关于 世界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如果 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 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而避免这种前景 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该报告在 全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就此进行了广泛的争 论。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151980年美国发表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等报告 也支持增长的极限的观点。增长的极限 曾一度成为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理论基础。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6另有一些乐观主义者,或称为“技术至上者” 则认为科学的进步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有 助于克服这些困难。典型的乐观派著作有朱利安L. 西蒙(Julian L Simon)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即最后的资源,1981年出版;资源丰富的地 球,1984年出版)等。他们认为:生产的不断增 长能为更多的生产进一步提供潜力。虽然目前人口 、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 长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17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 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的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先后提出过“有机增长”、“全面发展”、“ 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各种构想。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 :“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 生态的、经济 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 球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18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WEC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G.H.Brundland)任主席。成员有在科学、教育 、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22位代表,其中14人 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马世骏教授。1987 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 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 模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19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 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 评价,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 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则迫切地感到生 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发 展所带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0“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同上述其它几种构想相比,具有更确切的内涵 和更完整的结构。这一思想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 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 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1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传 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是对规范的的可持续 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 发展具体表现在:工业应当是高产低耗,能源应 当被清洁利用,粮食需要保障长期供给,人口与 资源应当保持相对平衡等许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2“可持续发展”这一词语一经提出即在全世 界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同并成为大众媒介使用频率 最高的词汇之一,这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以前走过 的发展道路的怀疑和抛弃,也反映了人类对今后 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尽管 尚有若干模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3人们逐步认识到过去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 的,或至少是持续是不够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唯一可供选择的道路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 类这一次反思是深刻的,反思所得的结论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以在全 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得 到共识和普遍认同的根本原因。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4“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 并保证其具有可持续性,很明显,它包括了两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