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4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5页 / 共84页
第6页 / 共84页
第7页 / 共84页
第8页 / 共84页
第9页 / 共84页
第1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考试时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 (2.5 小时) 审计理论与实务(初级、中级) (2.5 小时)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项备选答案,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可以采取直接选取法,比如只有一项你能肯定是对的,在对其他无法做判断时,直接选此项;可以采取排除法,将不合常理的选项排除。即便完全不会,随便猜测也要选上。这类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基本为书本原文。命题规律:命题来源的篇数 分值宏观经济学基础 5分2. 多项选择题2多选题每题有五个备选项,每个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的,至少有 1 个错项,即有二至四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每选项得 0.5分,根据上述判分标准,可以将选项中有把握的选出来。这种题目考核的面较广,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比较法,矛盾的只有一项正确;通过分析法,不能死背知识点。命题规律:命题来源的篇数 分值宏观经济学基础 10分温馨提示:重视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据统计 80%以上的知识点会反复命题,所以需要做透真题。3第一章 概论考情分析单选题 多选题 案例分析题年度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合计2007年 2 2 22008年 1 1 1 2 32009年 2 2 1 2 44 考点一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了解)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 通论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2 滞胀,即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或者表述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时上升) 。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例题 1-单】 宏观经济学中的“滞涨”是指( )。A产出和物价水平同时下跌 B. 产出和物价水平同时上涨C物价水平下降,产出水平停滞 D. 物价水平上升,产出水平停滞【解析】经济增长停滞表现为生产停滞,即产出水平停滞;存在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水平上升。【答案】 D5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微观研究个体。两者关系: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自一人言之, 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 自一家言之, 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 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 陆楫(明代)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2)长期经济增长问题。6 考点二 市场失灵(掌握)公共物品市场失灵 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也会造成市场失灵,也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注意:共 7项,教材 P8)【例题 2-单】 (2007 中)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是万能的 B.政府是管理机构 C.存在市场失灵 D.“自动稳定器”无用 【答案】 C7一、公共物品1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解释:某个人无法阻止他人去同时利用路灯,此即非排他性。某个人利用路灯也并不影响他人利用路灯,你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此即非竞争性。)与此相对的概念是私人物品,特点就是竞争性和排他性。2例子:国防、广播电视、灯塔、警察、 道路等3政府干预手段: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解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可以进行消费,因此公共物品就没有价格,生产者也就不愿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8【例题 3-多】(2006 初)私人在消费上的特点有: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E.再生性 【答案】CD【例题 4-单】(2008 初)下列属于私人物品的有:A.警察 B.灯塔 C.国防 D.电视机 【答案】D【例题 5-多】(2006 中)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有:A.国防B.道路C.汽车D.广播电视 E.电视机【答案】ABD【解析】汽车和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不属于公共物品。二、外部性91定义: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简单理解为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 )2分类:分类 定义 影响 例子生产的外部经济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企业培训雇员。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消费的外部经济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家庭对周围环境绿化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排放污水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吸烟103政府干预:针对外部性会造成资源配置失当,政府可采取多种方案,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1)征税针对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由政府向引起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即把引起外部不经济的外部成本转给引起这件事的生产者。此时,污染就成为生产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与社会成本相等)(2)补贴针对生产的外部经济(由政府向引起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补贴。即把引起外部经济的外部收益转给引起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此时,外部收益就成为生产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与社会收益相等。(3)企业合并针对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通过将外部经济的企业与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方式)(4) 明确产权【例题 6-多】 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 政府干预 的政策措施有()。A.征税 B.企业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价格控制 E.逆向选择11【答案】AB【例题 7-单】(2007 中)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A.公共产品 B.外部不经济 C.不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答案】B【例题 8-多】(2009)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E.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解析】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属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显然,按照表格的内容,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答案】AD(三)不完全竞争121.定义: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某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产品价格的状况。 (补充: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2.政府干预:(1)主要措施: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政府管制:一类是经济管制,主要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另一类是社会管制,这类管制是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反托拉斯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2)其他措施: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例题 9-多】(2004 中)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 )A.政府管制 B.价格控制 C.实行企业合并 D.规定财产权 E.实施反垄断法 13【解析】措施包括政府管制(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 、反托拉斯法(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答案】ABE(四)不完全信息1影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从而造成市场的无效率。(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易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但现实中,获得信息要付出成本,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此时,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不一定能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提高商品和要素价格也不一定能刺激该商品的供给。因此,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142. 表现:(1)逆向选择:消费者无法对每一商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判断,只能对商品的“平均质量”作出估计,并以此作为付费的依据,高于平均质量的商品由于消费者付费低则会退出市场。(2)道德风险: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为难以被对方所察知,则一方有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的选择。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3. 政府干预:政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控,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消费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例题 10-多】(2004 初)市场失灵情况包括( )A.公共物品 B.外部影响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E.寡头竞争 【解析】寡头竞争属于不完全竞争。If 是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呢?【答案】ABDE【例题 11-多】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15A.公共产品 B.垄断 C.外部影响 D.非对称信息 E.政府管制【解析】政府管制是解决不完全竞争的政府干预方法。【答案】ABCD 考点三 政府干预的主要阶段(了解)一、“夜警政府”阶段:崇尚市场机制,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作用范围小。二、“全能政府”阶段: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作用范围广。三、“有效政府”阶段:市场机制作用是基础,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产生时才进行干预和矫正。政府主要职能: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二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实施宏观调控;四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考点四 总供给和总需求(掌握)(一)总供给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16价值形态:价值量总和。表示形态物质形态:物质总量。决定因素 (1)劳动力;(2)生产性资本存量;(3)技术。生产函数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yf(N,K)。y=总产出,N=全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全社会的资本存量。关系 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二)总需求1.定义:反映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是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即总需求不等于社会需要。172构成:(1)消费需求:C: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2)投资需求:I: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3)政府需求:G: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4)国外需求:NX: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总需求=YC+I+G+NX。【例题 12-单】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决定于( )A.生产成本B.供求关系C.通货膨胀水平 D.凯恩斯定律【解析】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答案】B【例题 13-单】(2006 初)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18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总需求=消费+投资+总出口C.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D.总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 【答案】A考点五 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核算经济总量的指标(掌握)名称 定义 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19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地域范围)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范围)GNP= 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最终产品价值中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就得到了净增价值。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国民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