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和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物质的密度(kg/m 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0 1300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可用来研究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4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5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6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的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9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速度小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11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 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 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 ”可以根治噪声污染212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二、填空题13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_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_14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_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_过程中减弱噪声15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16学习了声现象后,小丽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并去掉瓶底,在瓶底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小丽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这个实验说明:_17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18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 1m 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几圈,将食指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_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传递到人耳19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_(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的声音,从而能演奏出音域宽广的乐曲,从物理方面讲,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不同2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响度相同的是_21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描述的钟声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的,诗人听出是“钟声” ,而不是“鼓声” ,这是根据声音的_特征来辨别的22 “无声手枪”上的消声装置,是在_处减弱噪声,小孩们在放鞭炮时,常捂住耳朵,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23人们在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目标时,往往也影响到些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科学工作者对近些年大批鲸逃离某些海域到浅滩搁浅“集体自杀”的奇特现象进行研究发现,这是人们对这些海域使用声呐系统发出的大功率_波使鲸不堪忍受所致,这种人们充耳不闻的声波对鲸这类动物来说是振聋发聩的_(填“可”或“不可” )听声三、实验与探究题24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明分别做了下面两个实验:(1)将两张桌子紧挨着,小红在桌子的一边敲击桌面,小明在另一张桌子的一边听,感受声音的大小(2)将两张桌子离开一条缝,做法同上,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的大小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写下表:你的结论是:_2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4 s 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洋该处的深度是多少 m(海水中的声速是 1 500 ms)这种办法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325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1030 kHz 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 )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10 s 内接收到经 B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是_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 m/s)(2)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继续监控潜艇 B,突然接到潜艇 B 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 B 的速度是 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 A、B 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为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参考答案1A2C3B4B 5B6B7D8D9C10D 11C 12D13空气 噪声 14振动 传播15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空气可以传声16烛焰在晃动 声音具有能量17骨头 骨头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18振动 金属线和手指19音调 频率20甲和乙;甲和丙21空气 音色22声源 人耳23超声 可244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25(1)7500 m (2)8700 m (3)不能,月球上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