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3 3课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元世祖夏商战国西周春秋东周秦西汉 (前220-8 )东汉 (25-220 )三国两晋 南北朝( 220-589)隋 (581-618 )唐 (618-906 )五代 十国北宋、 辽、 西夏、 金南宋、 金、 西夏、 蒙古元 (1276-1368 )明 (1368-1644 )清朝代更替示意图地方集中中央集中皇帝本课基本线索两条主线三个方面地方机构变化 中央官制演化 选官制度变化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总趋势 西汉唐朝北宋元朝推恩令节度使与藩镇中央收兵权,分行政权、财权行省制度;边远地区设宣慰司总的来看,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是 如何演变的?呈现什么样的总变化趋势?削弱完善并发展进一步加强加强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 到最终解决?天下之势,方病大瘇,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 几如股。 汉书汉书贾谊传贾谊传汉初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 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但他 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 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 。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 王就发动了叛乱。 西汉前期形势图汉武帝刘彻推恩削藩: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 外,可以推恩其他子弟分割王国的部分 土地成为列侯,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 ,不能过问政治,由郡守统辖。结果王 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蜀魏吴西 晋东 晋宋齐梁陈十 六 国北魏东 魏西 魏北 齐北 周北朝南朝隋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唐朝: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藩镇势力的发展对中央集权带来怎样的影响?唐玄宗 设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边镇兵 49万中央军 9万早在天宝元年(742年),安禄山所控制的 三镇兵力约十九万,占当时边兵的40%,占全 国兵力的三分之一,后来又兼并了阿布思的 数万精兵,总兵力将有二十多万。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唐朝: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削弱藩镇势力的发展对中央集权带来怎样的影响?安史 之乱藩镇 割据拥兵自重集权削弱唐玄宗 设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往 往发展为地方割据 势力节度使安禄山、 史思明起兵反唐 ,唐由盛而衰持续百多年,严重 削弱了中央集权, 是五代十国的祸根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唐后期150年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 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 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五代建立者简历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产生了什么影响?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产生了什么影响?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 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地方兵权、财权收地方兵权、财权 派遣文官担任知州派遣文官担任知州宋太祖:“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联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联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三)北宋1、背景:兵:_权:_财:_“杯酒释兵权”、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设转运使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3、评价 利: 弊:进一步加强2、措施改变了,加强了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 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朱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 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 弱。”元朝在全国共设了十一个行省进行管辖,掌管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司 法等大权。行省制限制了蒙古贵族在封地范围内自行派官的权力,又规定由中央 直接向贵族封地内民户收税,再拨给贵族使用。“自封建变为州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 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蒙古统治者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进行有效的统 治?这些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措施:(1)机构设置 设行省,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设 (掌管边远民族地区)宣慰司(2)特点: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 力时受到中央节制2、评价:完善并发展行省制有效地防止了分裂,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总趋势 西汉唐朝北宋元朝推恩令节度使与藩镇割据中央收兵权,分行政权、财权行省制度;边远地区设宣慰司总的来看,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是 一种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削弱完善并发展进一步加强加强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北宋元朝_形成、完善设_为最高行政机构,增 设_分割相权设_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 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 _,参与军国大事从汉至元,各朝代采取哪些措施削弱相权?(一)汉朝相权削弱皇 帝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 尚书令侍 中常 侍有事上报实际的 决策机构实际的 执行机构外朝中朝二、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进)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皇帝皇帝中书省中书省三省六部制能不能提高行政效率?执行政令审议政令起草政令同意后交 予审议提交上奏封驳通过 审议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六部决策机构政务部门(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工与职权特点:作用:1、发展过程:三省六部制“唐承隋制”魏晋南北朝形成, 隋唐确立并完善中中 书书 门门 下下度度 支支盐盐 铁铁户户 部部皇帝皇帝计相副相分行政权分行政权分军权分军权分财权分财权(三)宋朝的中央官制继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六部枢 密 使参 知 政 事三司阅读P14 学思之窗 思考:从这个故事来看,宋代皇帝的权力是 否完全不受限制?反应了什么问题?皇权与相权彼此消长,矛盾仍然存在(四)元朝:相权强大, 皇权削弱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 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反弹最高行政机关:总百司,领 六部,中书令。设左、右丞 相与平章政事行宰相职权元朝的百年统治元朝的百年统治(1276-13681276-1368)10顺帝 133313689宁宗 13328文宗 132813327明宗 13294仁宗 131113205英宗 132013236泰定帝 132313283武宗 130713112成宗 129413071世祖 12601294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北宋元朝_形成、完善设_为最高行政机构,增 设_分割相权设_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 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不 断削弱皇权不 断加强 ,君主专 制加强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 _,参与军国大事二、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进)尚书令、侍中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中书省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度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概念: 标准:品行(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概念: 标准: 门第评价:贵族特权垄断仕途,不能选拔出真正 的人才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 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 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时间 先秦时期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 制度方法依据特点保证了贵族在 政治上的垄断 和特权。孝廉成为士大 夫做官的主要 途径。高官由世家 大族把持把读书、考试与 做官紧密地联系 起来。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下而上 推荐品行评定授官门第分科考试才学血缘世袭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何影响?朝代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依据汉朝魏晋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孝、廉(才德 ) 门第科举制推荐征辟选拔推荐科举考试才 能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的发展过程2、形成:唐宋元1、开始:隋文帝隋炀帝3、继承并完善 : 4、僵化:八股取士明清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 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各国中所用以 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誉为 “中国第五大发明”。5、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扩大、提高;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的手里 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特点: 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作用:小 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 建政治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 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如何评价从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 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 的治理。的治理。(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 命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 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合作探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 积极: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 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 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消极: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 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 万马齐喑的局面 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占主导,以后消极作用占上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从汉到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完善明 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顶峰及衰落专专制主义义中央集权权制度(历历程)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前,关于孔子同志正高级教师的批复下来了:批复:经人社部核实,关于追认孔子同志正高级教师一事不符合条件 ,决定不予受理。原因如下: 1.无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2.无教师资格证书;3.无英语证书;4.无计算机等级证书,继续教育证书缺失;5.任教学科学段不明确;6.经常外出游学,教学工作量达不到有关要求;7.没有教学工作总结,教案不够齐全;8.虽有弟子三千,但贤人才七十二人,优生率仅为2.4%;9.无学术专著,未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其作品均为弟子整 理;10.传播不健康言论,师德修养不高,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