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8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5页 / 共98页
第6页 / 共98页
第7页 / 共98页
第8页 / 共98页
第9页 / 共98页
第1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 注 新 课 程高中物理新课标简介2000 年 2 月春投标 西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 年 7 月完成初中标准 2005 年,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全面铺开2003 年 4 月完成高中标准 2004 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试点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二、新课程结构三、物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1. 高中教育的定位过去:双重任务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新生培养劳动后备军现在: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 程改革方案(实验)健全人格、公民素养从我国的社会需要来看人口大国 劳动力资源大国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需要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 思考的能力。创造力源于人的个性,不能培养没有头脑的 机器零件。从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文化教育转变。目标 、内容、方式都要有所改变。 调查样本: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 、宁夏等10个省(市、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 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 本158名2、普通高中课程现状调查校长认为高中生应具有的素质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学生的选择表明“考大学”成 为他们主要关注的目标。学校实际关注的目标分 析校长和教师认为责任感 、价值判断是学生应具备的最 重要的素质,但学校实际关注 的、最突出的目标却是基本知 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对高中生活的感受只有9.6%的学生明确表示喜 欢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校长对高中生学业负担的看法90.3%的校长认为高中生学业负担太重或比较重。学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约58.3%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到0.5小时22.1%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只有15.5%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于1小时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动手实践、 讨论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方式,只 有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 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如何 处理学生 在课堂上 的提问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用启发的方法讨论学 生所提出的问题,但更多的教师采取的是不理睬、 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只有16.0%的校长认为教师采 用启发、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关于作业类型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 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69.4%的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明确 表示紧张、害怕和讨厌,有40.1%的校 长表示公布成绩对学生有消极影响。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24.4%的学生认为现行学校 课程能基本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内容偏多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外语、语文、3、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基本认识q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的基础扎实,成绩显著 数理运算能力强 比较系统,比较完整,漏洞较少(杨振宁语) q我国高中物理教育形式单一,问题突出 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多,单纯为分数而战,思 维不灵活,缺乏创新精神 不打破填鸭式,没有创新人才培养 (杨振宁 语) 以分数论英雄,失去爱因斯坦 (杨振宁语) 教师不喜欢学生有不同想法。学生不习惯怀疑 、质询和考证 (杨振宁语) q问题出在哪里? 教学的方式几十年如一日 课程设置没有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价值取向,社会文化使然 q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育观念确实应该转变 不做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者 4、 国际对比研究研究不同 文化圈 的共性。英美文化圈: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等欧洲大陆文化圈:德国、法国、芬兰、荷兰、 瑞士、瑞典等印度文化圈:印度东亚文化圈:日本、韩国等中华文化圈:我国台湾及香港共同点: 个性发展、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 共同基础选择机会多样化的课程学生享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性科学(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综合分析各国的高中科学课程的设置,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 种模式:(1)模式一高中一年级开始科学课程(综合课),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 需求开设2门或更多的选修课,其中有并行的选修(没有学 习先后的要求)和串行的选修(有学习先后的要求)。国外科学课程设置模式例如,日本在2003年开始实实施新的高中学习指导 纲要。在该纲要中规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至少要在 “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三门综 合性理科课程中选学一门,2学分。报考非理科类 大学的学生,要求最低完成理科的学分是45学分 ;而报考理工科类大学的学生,在完成一门综合性 理科课程的同时,要求必须选学物理、化学、 生物、地学中的2门,各3学分,并且还必须选 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中的2门,各3 学分,即最低完成理科的总学分是2+(3+3)2 = 14(学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在高中阶段甚 至可以不选学物理,只要选学的理科学分达标,就 有资格报考大学的理科专业。表一 日本理科课程设置综合理科(4)物理A(2)物理B(4)物理(2)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各2)化学化学物理物理生物生物地学地学实施年度理科各科目名称及标准学分数分布至少必修学分1994年选2科 其中包含综 合理科 6学分2003年选2科 其中包含1门 理科综合 4学分表二 韩国理科课程设置年级科目学分备注1年级基础科学8必修23年级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球科学4 4 4 4选修 面向将 来学习人文 或社会科学 类的学生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球科学8 8 8 8选修 面向将来学 习自然科学 类的学生例如法国的普通高中,一年级不划分学习专业,物 理作为必修课程,二年级始,物理则只作为科学系 列方向的必修课程。我国台湾地区从高一设置物理 课程且为必修,高二、高三为选修。我国香港在高 一、二年级开设基础物理,在高三、四年级开设高 级程度物理和高级程度补充物理的选修课程。物理(必修)物理(选修)(2)模式二高中低年级不开设科学综合课程,而是开设物 理等分科必修课程,高年级则开设物理选修课程。(3)模式三 在初中阶段学习科学课程,进入高中后,物理是选 修课,学生仅需要在科学学习领域获得一定学分,可 以不再学习物理选 修 2选 修 1选 修 3如,美国学生在初中主要学习科学 综合课程,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可以 选修的与物理相关的课程有,综合型课 程、常规型课程、提高型课程。其中综 合型课程,含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 地球和环境科学;常规型课程的主体由 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构成,在呈现方 式上又分为“理工型”和“人文型”两种, 供具有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选修。提高 型课程又称大学预科物理,重点是深化 某些重要概念、规律,强调对物理学基 本结构和思想方法的认识。二、新课程结构 基于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 和选择性打破班级和年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跨 年级选修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 的课程修习计划确定共同必修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 实行学分制,反映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历程学习领域: 由一个或几个学科组合而成同一学习领域中的不同科目具有 相同或相近的教育价值学习领域中的科目由国家制定课 程标准,并规定相应的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和学校根据 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组织实施综合 实践 活动科 目模 块研究性 学习、 社会服 务与社 会实践语言 与 文学数学人文 与 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 与 健康八个学习领域模 块 :模块是指某一科目内具有综合性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2学分,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内的模块1学分,以便于学生选择。科目设置方案 学 分占总学 分比例说明总学分189/ 毕业学分 15080% 必修学分 11862.4%约占毕业学分的80% 选修学分 I5529.1% 高中毕业至少选修22学分选修学分 II168.5%从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中选修 ,高中毕业至少选修10学分科目课程结构示意图一:D DC CB B共同必修A(A1、A2)模块C3模块B2选修模块D3选修模块D2模块C2选修模块D1模块C1模块B1必修学分的分布(带*的学分表示所学内容相同)学习领域科目最低必修学分 语言与文学语文10* 外语(英、日 、俄、法等)10*数学数学10* 人文与社会政治8 历史6* 地理6*学习领域科目最低必修学分 科学物理6 化学6 生物6* 技术信息技术4 通用技术4 艺术综合艺术 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0 综合 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8 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8课程管理与运行 打破年级、班级的固定界限,鼓励 跨班级跨年级选修 实行短学期制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实施全面的学分制管理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一)明确提出并落实了三维课程目标 (二)明确提出符合现代教育观的教育理 念 (三)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 学习 (四)课程设置多样化、选择性强 (五)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 别三、物理课程标准特点(一)课程性质、培养目标1)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国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 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说明普通高中 教育应该与义务教育衔接,仍然属于面向大众的教 育,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主要目 的是提高国民素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物理的课程性质,即“高 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属于科学学习领域 ,仍然定位于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 仍然侧重于培养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与其它课程一起肩负着造 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以及尖端的 创新人才的重任。2) 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 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 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 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 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 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课标89页明确地、可操作地阐述了三维课程目标 。课标在各模块的具体要求中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例如:12页“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体会 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 问题中的重要性”13页“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 力的关系”14页“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15页“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 联系”16页“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具有过程与方法的双重意义)(二) 课程基本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义务教育阶段 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构建高中物理课程的背景研究 等,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 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的的延续,即高中物理课 程的教育目的仍然侧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尽 管高中物理教育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仍属于基础教育 ,因此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仍然是高中物理课程肩 负的主要责任。高中物理课程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