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苏 教教 版版 课课 程程 标标 准准 数数 学学三三 年年 级级 上上 册册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第一单元 除法一、内容与安排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 法1.P1P6比较容易的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笔算、口算)除法的验算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P7P11 稍难些的除法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笔算、估算)一共有的钱单价买的本数3.P12 P15单元复习和实践活动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鼓励自主探索组织相互交流;引导算法优化。2.笔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通过操作整理分的步骤;把操作抽象成分步计算;分解竖式教学笔算方法;由扶到放逐渐掌握竖式;让学生总结算法。3.除法的验算变“规定”为“需要”;把生活经验提升成数学方法;在对比中体会数量关系。4.除法口算控制难度,不安排例题;在笔算的基础上,对已有口算纵向发展、横向比较。5.把总数或剩余数平均分的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连续两问铺垫;重在形成思路。6.稍难些的除法操作中体会剩余的1筒应该怎样分;学生尝试计算,把操作活动数学化;验算自己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在对比中建构认识。7.估 算安排在笔算后面;要求说出商是几十多;学生自己探索估算方法。8.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加问题的灵活性。第二单元 认 数 一、内容与安排万以内的数 (1)P16P18整千数与一万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这些数的读、写以及排列次序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并解决实际问题(2)P19P23非整千数 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 (3)P24P26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简单的估计在生活里实际应用 (4)P27P28单元练习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调用已有的学习资源,促进学 生主动学习原有的认数学具原有的认数方法已有的认数知识2.根据万以内数的特点,设 计新的教学方法 尽量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帮助他们体会较大数的意义。 非整千数的读写由一般到特殊,由较易到稍难。3.增大数学思考的含量,扩 大数学活动的空间。 设计了许多对比练习 设计了一些开放性活动4.重视口算、加强估计,结合认数解决实际问题。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估计四位数最接近几千第三单元 千克和克一、内容与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 简单的换算;3.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二、内容安排1.P29P32千克每个物体都有重量,秤可以称 物重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2.P33P35克克是较小的计重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克与千克间的进率 3.P36P38单元练习、实践 活动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有吸引力的情境,挑战性的问题,设计教学线索,引发数学活动。2.千克与克的引入各有特点。3.在操作与实践中感受千克和克称、拎、掂、比,体会1千克和1克称物重,体会几千克和几克指导学生自找素材、自觉体会设计实践活动称一称4.通过实验研究进率,减少 换算练习。5.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 行估计和简单的计算第四单元 加和减一、内容和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 超过100)与倍数、相差数有关的两步 计算实际问题1.P39P42 口算与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加几百和相应的减法估计两位数加减法的结果2.P43P45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3.P46P48 单元练习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口算与估算 鼓励独立思考,允许算法多样 以旧带新、促进类比 从口算带估算,以估算促口算 运用估计解决实际问题4+7= 15-8=40+70= 150-80=400+700= 1500-800=2.解决实际问题用线段图对信息再加工,寻找 解题方法组织解法交流,体会解题思路鼓励解法多样,不要求一题多 解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一、内容与目标1.了解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2.会对两种记时法进行换算。3.会计算经过时间。二、内容安排1.P49P52 认识24时记时法记时法的原理和方法两种记时法相互换算 2.P53P55 求经过时间整时到整时非整时之间 3.P56P57 实践活动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从生活引入用图示说明-钟面图线条图2.两种计时法的换算典型个案沟通联系,体会 换 算方法联系实际进行练习3.求经过时间整时到整时,可以推算, 也可以列式计算非整时之间,一般推算4.实践活动中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学习小华的一日安排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相互交流谈体会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内容与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 2.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算法。二、内容安排1.P58P60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图形特征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2.P61P62 图形的周长周长的含义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 3.P63P65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 长周长的计算方法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4.P66P69 单元练习、实践活动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操作中发现特征;在交流中总结、比较;“做图形”里的数学思考直观认识动手制作直觉评估图形概念动手制作理性评估2.周长的意义联系实际,教学周长意义不出现定义,重在体验;为探索算法作铺垫。3.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人人探索、相互交流;正方形周长通过推理得出算法;做图形、算周长,体会“不变”与“变”。第七单元 乘法一、内容与安排三位数乘一位数 1.P70P75 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 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P76P79 比较特殊的乘法 0乘一个数得0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 位数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乘一位数3.P80P83 解决实际问题连乘计算的问题连乘两步计算4.P84P85 单元复习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回顾笔算、启示估算2.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 位数简化了0乘一个数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几百零几乘一位数的 计算指导学生计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3.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量关系;在交流中清晰解题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不要求一题多解。第八单元 观察物体一、内容和目标1.认识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的正面、上面 和侧面。2.通过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知道可能 看到几个面、最多看到几个面。 3.学会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物体, 会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 4.能根据提供的视图制作物体。二、内容安排1.P86P87 观察常见的物体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时看到几个面?长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2.P88P89 三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指出物体的三视图;根据视图制作物体。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两类物体2.在观察中体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重在学生体会3.物体的三视图摆好观察位置;看看说说观察到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图形;4.根据视图摆出物体分析视图摆出物体 观察验证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一、内容与目标 1.知道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用统计手段研究可能性,初步认识条形图。二、内容安排1.P90P9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2.P92P93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3.P94P97 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例题的教学线索安排活动预测结果操作验证分析原因(理解可能性 )2.“想想做做”的两个层次抛正方体游戏,继续体会可能性为期望的可能性设计游戏材料3.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看、画条形图用偶尔、经常、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可能性相等描述现象体会条件改变,可能性也会改变。第十单元 认识分数一、内容和安排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或两个几分 之一的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1.P98P100 几分之一具体情境中的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读、写,各部分名称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2.P101P103 几分之几具体情境中几分之几的意义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3.P104P105 分数加、减法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体验分数的产生 平均分一件物体,其中的一 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 用分数。2.重点突破、举一反三,在操 作中体会分数的意义以1/2为重点,带出其它的几分之一以3/4为例,带出其它几分之几十分重视操作活动3.在比较分数大小,进行加减计 算时,继续体会分数的意义先折纸做出分数,再比大小先涂色表示分数,再计算nI&fAW7sN+kF#cxS4pK*hCX9uP0mH$dzU5rM)iEZawR2nJ&fAW7sO+kF!cxT4pK(hCX9uP1mH$ezU5rM)jEZawR2oJ&fBW7sO+kG!cxT4pL(hCY9uP1mH%ezU6rM-jEZbwR2oJ&gBW7tO+lG!cyT4pL(hDY9uQ1mI%ezV6rM-jE#bwR3oJ*gBW8tO+lG!dyT4qL(iDY9vQ1mI%eAV6rN-jE#bwS3oJ*gBX8tO0lG!dyT5qL(iDYavQ1nI%eAV6sN-jF#bxS3oK*gBX8tP0lG$dyU5qL)iDYavQ2nI%fAV7sN- kF#bxS3pK*gCX8uP0lH$dyU5qM)iDZavR2nI&fAV7sN+kF#cxS4pK*hCX8uP0mH$dzU5qM)iEZavR2nJ&fAW7sN+kF!cxS4pK(hCX9uP0mH$ezU5rM)jEZawR2nJ&fBW7sO+kG!cxT4pK(hCY9uP1mH%ezU6rM)jEZbwR2oJ&gBW7tO+kG!cyT4pL(hDY9uQ1mH%ezV6rM-jE#bwR3oJ&gBW8tO+lG!cyT4qL(hDY9vQ1mI%ezV6rN-jE#bwS3oJ*gBW8tO0lG!dyT5qL(iDY9vQ1nI%eAV6sN-jF#bwS3oK*gBX8tP0lG$dyT5qL)iDYavQ2nI%fAV6sN-kF#bxS3pK*gCX8tP0lH$dyU5qL)iDZavQ2nI&fAV7vQ2nI&fAV7sN- kF#cxS3pK*hCX8uP0lH$dzU5qM)iEZavR2nI&fAW7sN+kF!cxS4pK*hCX9uP0mH$ezU5rM)iEZawR2nJ&fBW7sO+kF!cxT4pK(hCY9uP1mH$ezU6rM)jEZawR2oJ&fBW7tO+kG!cxT4pL(hCY9uQ1mH%ezU6rM-jEZbwR3oJ&gBW7tO+lG!cyT4qL(hDY9uQ1mI%ezV6rN-jE#bwR3oJ*gBW8tO0lG!dyT4qL(iDY9vQ1nI%eAV6rN-jF#bwS3oJ*gBX8tO0lG$dyT5qL(iDYavQ1nI%fAV6sN-jF#bxS3oK*gCX8tP0lG$dyU5qL)iDZavQ2nI%fAV7sN- kF#cxS3pK*gCX8uP0lH$dzU5qM)iDZavR2nI&fAW7sN+kF#cxS4pK*hCX9uP0mH$dzU5rM)iEZavR2nJ&fAW7sO+kF!cxS4pK(hCX9uP1mH$ezU5rM)jEZawR2oJ&fBW7sO+kG!cxT4pL(hCY9uP1mH%ezU6rM-jEZbwR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