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武汉的由来大武汉的由来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 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 (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 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 )。“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 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 业发 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 三镇,亦有 “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 ,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 称夏口为汉 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 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 联席会议宣布“确立 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武汉市政府武汉黄鹤楼黄鹤楼,国家5A级景点,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 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 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 1780多年历史。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 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 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 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 瓦覆盖构建而成,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 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1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 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 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 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 韵。龟山电视塔龟山电视塔全称湖北龟山广播电视塔,是我国自行 设计、施工的结合旅游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广播电视发 射塔。该塔于1981年12月16日破土动工,1986年6月 竣工投入使用。塔高221.2米,海拔标高311.4米,相对 高度280米,就高度而言,建成时居全国之首1 。龟山 电视塔是中国第一座电视塔,坐落于武汉市汉阳龟山之 巅、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是武汉著名的旅游景点及城 市地标,与黄鹤楼遥相呼应,脚下是晴川阁和“万里长 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身后是“三楚胜境”之一的 古琴台。此塔是我国的设计人员在没有可借鉴和参 考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设计的国内第一台电视塔,是一 个集发射传输、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完全由我国 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电视塔,有“亚洲桅杆”之称。1986年 12月正式对外开放旅游,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 写塔名。武汉小吃武汉小吃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镇,兼具南 北风格。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 饭叫“过早”。过早食品有热干面、面窝、米耙粑、 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等。“处 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 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食神”蔡 澜在微博上如此写道。”第一次在武汉街头“过早” ,蔡澜“贪心”地吃了不少东西。热干面、蛋酒、糊 米酒、生煎包、豆皮、鸡冠饺、蒸饺、面窝、重油 烧麦。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汉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 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是以天然湖泊景观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的大型观光旅游景区,在中 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具有重要地位。武汉东湖每年接待游客达数百万人次, 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2014年前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汉中 心城区拓展,东湖居武汉市江夏区的汤逊湖之后,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 东湖因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现为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 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积达88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和湖北省博物馆 五个片区组成,素有“楚韵山水、大美东湖”的美称。武汉东湖也是中国最大的赏花 胜地。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东湖湖畔,成为一道绝佳的风景线.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 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1 于该桥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 长1670余米。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1 大桥位于武汉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 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大桥的通车成功串起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 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1956年6月毛泽东提写的“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正是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 一个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2 1 武汉长江大桥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 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 这是由我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1 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