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有史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的改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回答下 列问题。(10分) 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为社会下层提供改变 地位的机会,在当时的雅典和秦国,平民怎样 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其作用和影响是什 么?(4分)雅典:发财致富。(1分)为平民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1分) 秦国:立军功。 (1分)提高了秦军战斗力。(1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措施各具特色。根 据下述史料和所学,概括二者的特点,并列出 具体措施予以说明。(6分)史料特点措施 梭 伦 改 革“我(指梭伦伦)拿着 一只大盾,保护护两 方,不让让任何一方 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优势 ”商 鞅 变 法“自古趋趋民在信诚诚, 一言为为重百金轻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君能令政必行。”兼顾各方 利益,力 求公平 有令必 行,变 法坚决 不以出身而以财 产多寡确定公民 的政治权利 轻罪重刑;严 惩太子傅等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 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神瑞二年(415),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 馑。(冯太后、孝文帝)听民就丰,行者十五 六。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 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材料三:“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 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 耳。”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 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黄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 ,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 之。”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孝文帝为什么要 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4分)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受北方少数民族威胁;避开鲜卑保守势 力;平城经济落后,而洛阳是数朝古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 。(3分)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促进了北方民 族大融合;使洛阳重新成为北方的政治、经 济中心。材料四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从材料 中找出孝文帝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2分)改鲜卑姓为汉姓或改汉姓;“魏之先出于黄 帝”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 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 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 为止。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 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 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 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 的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 样的变化?(3分)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 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4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 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 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 夺。四、19世纪下半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开展了戊戌变法 。改革在两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回答下列 问题。(10分) 1根据以下材料,概括中、日两国改革的起因。(2分)材料一 培理(又译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 欢迎的,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 一途径,是采用西方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 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 时代。(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材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 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外国殖民侵略,造成本国民族危机,促进改革。2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日本改革措施,概括其特点。 (4分) 材料三 日本明治政府部分改革措施:项项目政治方面经济经济 方面教育方面 改革 措施天下权权力 ,总归总归 于 太政官(即 中央政府) ,以除政令 分歧之弊 兴办兴办 生产产事 业业亦属急务务, 但人民还还没有 这这种意愿,所 以暂时创办暂时创办 官 立事业业,示以 实实例,以诱导诱导 人民。 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颁 布学制,规规定6岁岁以 上适龄龄儿童都必须须入学 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 等”的国民义务义务 教育制 。在这这一体制下,日本共 设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 53760所小学。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利用政府的力量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3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失当之处。(4分)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 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 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 ,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 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 即被光绪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 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 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变法内容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 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