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8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5页 / 共78页
第6页 / 共78页
第7页 / 共78页
第8页 / 共78页
第9页 / 共78页
第1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異同 中醫與西醫的異同主持人:林文源教授 演講者:李如英醫師 時間:2009年12月31日下午15:2016:20 對象:有想法的大學生經 歷演講者 1、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 2、李如英中醫診所院長 3、清華大學通識教育兼任級講師 4、清華大學中醫社指導老師第1頁大 綱一、前言 二、傳統醫學的發展 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 四、現代醫學的發展 五、現代醫學的特色及內容 六、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比較 七、討論 八、結論第2頁一、前言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有相 同的區塊也有不同的地方。第3頁一、前言(續)在古代世界中,一般認為有五 大文明圈。 即中國印度美索不達米亞(即現在的伊拉克)希臘及埃及文明第4頁一、前言(續)每一個文明圈,各其發展出其 特殊的醫學,在世界其他各地,還 有許多原住民醫療,如墨西哥、美 國的印地安及台灣原住民等的醫療 方法,也是傳統醫療之一。第5頁一、前言(續)在全球諸多傳統醫學,有價值且值 得研究的,根據WHO傳統醫學整合政策 ,歸納三個系統: 1、傳統印度醫學(ayurveda medicine) 2、傳統中國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傳統埃及、阿拉伯及希臘醫學(unani medicine) 第6頁一、前言(續)(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話的啟動與機制)第7頁一、前言(續)此次主要精神是 希望藉由討論機制來了 解傳統醫學及現代醫學的異 同。第8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1、傳統印度醫學(traditional ayurveda medicine)字面意義是 science of life強調身心靈的健康及“生命能量的平衡”也強調每個人有其獨特性,不同藥可治同 樣的病。 與中醫的“異病同治;同病異治”雷同。 第9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採Yoga和行為諮詢來治病,認定 任何自然物質均可成為藥品,人工 合成物就不值得成為藥品。 歷史悠久自3000BC迄今著名著作 有Samhitas。 第10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2、傳統埃及希臘醫學(unani medicine) unani 士阿拉伯語源自古代希臘人的 Ionia地名。 著名醫書:閃族筆記(Sumerian table 2500BC,在古代美索不達美亞,現今伊拉克 幼發拉底河口被發現) 美索不達米亞醫學經過阿拉伯人與回教徒吸 收後,又納收了埃及、希臘醫學與文化,形 成unani醫學。 第11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諸如著名醫者如Hippocrates (460-370 BC)Galen (129-199)Mohammed (570-632)及Avicennna (980-1037)等人,四千多年傳 承全世界。現許多國家醫師異業發願當醫師常用以宣誓的就是“Hippocrates誓約” 第12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1)神農本草經乃中國最早的藥學點及 成書約200BC收集約365種藥草。(2)黃帝內經是中醫最早的醫學著作成 書於春秋戰國時期(770-300BC)-奠定中 醫治病用藥的理論基礎。(3)反映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第13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第14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續)第15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續) (4)周朝時代:醫、巫分開。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學說興起。 (5)東漢時代:張仲景(150-219A)傷寒 雜論(包括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問世 ,奠定中醫“辨証論治”的基礎。第16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續) (6)三國魏晉南北朝(220-580AD) :皇 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奠定針灸醫術 的完整化及王叔和的脈經集合了古 代脈診之大成。 (7)隋朝時代(AD581-AD617):有了最 早的病因證候學的紀錄。第17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續) (8)唐代時代(AD618-AD906):編著了全 世界第一部國家藥典新修本草。 (9)宋朝(AD907-AD1127):研製銅人及針 灸圖經。 (10)金元時期(AD1115-AD1367):金元四 大家形成醫學創新、醫家證實腧穴療 效、外傷科興盛、制定飲食衛生法則 。第18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續) (11)明代(AD1368-AD1643): 出現滋陰派、溫補派及末期溫病學派。主張外科應內外兼治。針灸以及歷代大成。 李時珍之本草綱目提出當時世界最先進藥物分類。通行亞歐洲具學術地位的專著。中國古代的最大的方書普濟方。第19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續) (12)清朝(AD1644-AD1910):溫病學已形成獨立專題。本草綱目拾遺總結了中醫19世 紀以前的藥學成就。第20頁二、傳統醫學的發展(續)3、傳統中國醫學(續) (13)中醫近代史中西醫匯通及科學化。第21頁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1、辨證論治 是中醫獨特的理論,相當重 要。 歸納如下圖:第22頁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第23頁1.四診望、聞、問、切。2.八綱辨證陰陽、寒熱、表裏、虛實。3.臟腑辨證五臟肝、心、脾、肺、腎。 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 焦 4.三焦辨證上焦、中焦、下焦。5.六經辨證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6.六淫(氣)辨證風、寒、暑、濕、燥、火。7.七情證候喜、怒、憂、思、悲、恐、驚。8.另有衛、氣、營、血以及體質分型辨證等。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其中以“八綱辨證”及“六淫辨證” 最被廣泛運用。第24頁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2、精氣血津液學說認為人體基本組成物質為 精、氣、血、津液,由此發展 預防、治療及養生的方法。第25頁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3、經絡學說認為人體氣血藉由十二 經脈、奇經八脈及十五絡脈 通行全身。第26頁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第27頁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第28頁4、陰陽學說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第29頁5、五行學說三、傳統醫學的特色及內容中醫(續)第30頁四、現代醫學的發展現代醫學(modern medicine),始於17-19世紀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由於解剖學、顯微鏡之發明,隨之細胞 學、細菌的發現、滅菌法麻醉、外科手術、化 學、免疫學、內分泌學、X光、分子學、基因 學、盤尼西林、抗生素、抗體血清、及疫苗等 之發明與登場接踵而來。第31頁四、現代醫學的發展(續)這股醫學大躍進,主要形成在歐美, 隨之日本、亞歐國家而擴及全世界的科學化醫學,蔚成了現代醫學(modern medicine) ,一般慣稱對抗醫學 (allopathic medicine)成為現代醫學的 主流。第32頁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特色: (1)講求科學及實證並尋求症狀及 病徵的公分母(common denominator) 或症候群(Syndrome)以助診斷及治 療。第33頁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續)(2)診斷非常確實,先探討疾病的 原因,再加以治療。 第34頁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續)第35頁表2.對抗(Allopathic)醫學的發展對抗(對症)醫學,始於17-19世紀文藝復興 (renaissance)時期。解剖學、顯微鏡、細胞 、細菌、滅菌、麻醉、外科手術、化學、免疫 學、內分泌學、X光、分子學及基因學等。 講究科學及實證:尋找症狀及病徵的公分母 (common denominator)或症候群(Syndrome)。 首要的關心是疾病(disease):針對特殊的病 理或先天性遺傳基因做治療,成為全球主流醫 學。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續)(3)現代醫學的另一派為整骨醫學 (osteopathic medicine)在美國南北戰爭由Dr.Still所創迄今。仍是美國最盛行的現代醫學之一。強調身體力學與器官功能的關聯、全人 的治療、觸診診斷及治療。第36頁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續)第37頁表3.整骨(osteopathic)醫學 Andrew Taylor Still始於1892年,美國南北戰 爭時,建立School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and Surgery,授Dr.of Osteopathy學位(D.O)。 現有American Osteopathic Hospital Association(AOHA)及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AOA)。Canadi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British School of Osteopathy ,London College of Osteopathy。 完整的現代醫學系統,強調身體力學與器官功能 的關聯、全人(holistic)的治療、觸診診斷及治 療(manipulative diagnosis and therapy)。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續)(4)順勢醫學(homeopathic medicine)是以少量的藥物來治病的一種醫學。在英、美相當多人採用。第38頁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續)第39頁表4.順勢(Homeopathic)醫學Paracelsus (1493-1541),以黑死病( 鼠疫)病人極少量排泄物,治該病病人; 少量的藥不會發生藥物反應,反而促進 自然治療機轉。 現英、美、挪威、澳洲及巴基斯坦等國 家採用。治療對象多為呼吸道感染、過 敏症、術後腸閉塞、皮膚病及小兒下痢 症等。五、現代醫學的特色與內容(續)第40頁表5.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傳統醫學(traditional medicine):經驗主義 (empiricism);強調身心靈或身心合一 。考量環境因素及整體性(Holistic) ,全人(as a whole)。包括自然傳統療法 (naturopathic)或活力論者(vitalist)醫學。 現在醫學(modern medicine):理性主義 (rationalism);強調科學化(scientific),稱 為主流(main stream),西方(western),正統 (orthodox),對抗(allopathic)醫學,依據實 證(evidence)及經驗的醫學。六、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比較(1)傳統醫學(中醫)的四診:望、聞、問、切。 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視診(inspection)聞診(smelling)問診(history taking)及觸診(palpution)第41頁第42頁第43頁六、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比較(續)(2)傳統醫學強調身、心、靈或身心 合一的照顧,多採自然療法 (naturoputhic treatment),自然 治療過程(natural healing process),“即全人的身心靈照顧 ”。第44頁六、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比較(續 )(3)現代醫學以alloputhic醫學為主流抗生素(antibiotics)和抗癌藥(anti -cancer drugs)為典型藥物,一般較 多副作用。手術、電療也是常用治療手段。強調實證但也無法百分之百找到證據 。醫師也要靠經驗。 第45頁六、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比較(續 )“醫學不是純粹的科學” 為了瞭解病人及全人照顧,在人文、 倫理,甚至心靈方面的考量,與照護 非常重要。第46頁六、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比較(續)自癒力第47頁六、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比較(續)現代醫學傳統醫學整骨醫學 (Osteopathic Med) Holistic(as a whole)approac h.對抗醫學 (Allopathic Med) (Mainstream/ Western/Scien tific medicine).順勢醫學 (Ho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