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约翰约翰 弥尔顿弥尔顿弥尔顿生平简历弥尔顿的厚重思想弥尔顿不止一面小结时间主要事件1608年12月9日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受其父影响,喜欢读书 , 尤其文学。1625年考入剑桥 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1638年弥尔顿为 在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时,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 ,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 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仓促回国 ,投身革命运动。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论战,反 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 本有关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1649年, 1649年1652年米尔顿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 为实现伟 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 首长诗 :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 (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弥尔顿的一生约翰约翰 弥尔顿(弥尔顿(John Milton,1608John Milton,160816741674)英国诗人、)英国诗人、 政论家,民主斗士。政论家,民主斗士。 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 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失乐园是和是和荷马史荷马史 诗诗、神曲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约翰约翰 弥尔顿弥尔顿诗 人 弥 尔 顿约翰弥尔顿生于伦敦一 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在剑 桥大学求学时和毕业后一个 时期,钻研古代和文艺复兴 时期文学,深受人文主义思 想熏陶。弥尔顿早年的创作 主要是短诗,其中较为著名 的有快乐的人和幽思 的人(1632)。这两首诗描 写诗人的轻松愉快心情和沉 思的乐趣,体现了人文主义 者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他的 十四行诗歌颂自由,斥责教 会,或抒写个人的情怀,艺 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弥尔顿的一 生跨过了整 个十七世纪 的四分之三 。正如我们 所看到的那 样,弥尔顿 是他那个时 代的文坛巨 匠,以及继 莎士比亚之 后主要的英 国诗人。弥尔顿在担任政府职务前后写 过不少政论文,和政 治论战。他站在清教徒立场, 主张取消国教的主教制度,并 在政治问题上给王党以有力打 击。他的论出版自由 (1644)主张言论自由,反对当 权的长老派的跋扈。论国王 与官吏的职权(1649)从圣 经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 说中找出论据,说明人民有权 废除和杀死暴君,以坚定人民 的革命信心。 为英国人民声 辩(1651)驳斥反动派所谓英 国人民犯了弑君之罪的谰言。政 论 家 弥 尔 顿失乐园(1667)长约一万行,分 十二卷,故事取自旧约诗人写这首 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诗 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也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 失败。复乐园(1671)四卷,根据 新约路加福音描述耶稣被诱惑的故 事。复乐园则强调信仰消除情欲, 体现思想的胜利,这首诗反映了革 命挫败后,诗人厌弃和抗拒复辟王朝的 道德堕落和反动王朝对古代文化的歪, 以锻炼自己的性格,继续和封建势力作 斗争。斗士弥尔顿诗里的耶稣念念不忘罗马 奴役下的以色列,他认为以 色列的解放一时还不能实现 ,但是它说:“一旦那一天 来临,你不要想象我会坐失 良机。”这说明了诗人对英 国革命的始终不渝的态度。 力士参孙(1671) 取材 于旧约士师记。这出 悲剧表现了坚强的革命精神 。它反映了王朝辟后资产阶 级革命者内心的痛苦和身受 的迫害。正如弥尔顿在力士参孙写到 :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 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 ,它那目不稍瞬的双睛因睁对中 午的炎阳而被燃得火红,继而将 它的久被欺诓的目光疾扫而下, 俯瞰荡漾着天上光辉的清泉本身 我们感动弥尔顿的那种不渝的 革命奋斗精神,他激励着后人前 进,而弥尔顿留给我们的他那厚 重的思想更然我们感到弥足珍贵 !至今仍旧闪耀着光芒!弥尔顿约翰弥尔顿的作品小展思 想 的 厚 重弥 尔 顿人文主义思想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人文主义思想尔顿继承了十六世纪 的人文主义思想,接受了十七世纪新 科学的成就,同时对它们采取批判的 态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无限制的 享乐。他肯定人的进取心、自豪感, 但否定由此演变出来的野心和骄傲。 他肯定科学,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 ,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人类不 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顿的这种想 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言论自由之利 正像在躯体方面,当一个人的血液活 鲜,各个基本器官与心智官能中的元气精液纯健旺,而 这些官能又复于其机敏活泼的运用中恣骋其心智的巧慧 的时候,往往可以说明这躯体的状况与组织异常良好那 样,同理,当一外民族心情欢快,意气欣欣,非但能绰 有余裕地去保障其自身的自由与安全,且能以余力兼及 种种坚实而崇高的争论与发明的时候,这也向我们表明 了它没有倒退,没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脱掉了 衰朽腐败的陈皱表皮,经历了阵痛而重获青春,从此步 入足以垂懿范于今兹的真理与盛德的光辉坦途。言论自由“如果说,杀人者沙戮的是有理性的动物 ,是神的形象;那么,毁坏有价值的书 籍就直接扼杀了理性本身,即神本身了 。”- 阿洛佩格提卡这部关于出版自由的作品就是那些信 仰言论自由的永恒的宣言。那么三百年 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质问弥尔顿的疑 问:“有哪个官员不会听从虚伪的报假如 出版自由落到少数权力者之手,那岂不 是助长了那种恶习吗?”出 版 自 由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出版自由弥尔顿提出,自由、财产和生命安全是人们 天赋的自然权利,其中自由则是自然权利中 最基本的权利。人们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和政府的目的,首先就在于保障人民享有充 分的自由,包括财产自由,信仰自由,思想 、言论、出版自由,婚姻家庭生活自由等各 个方面。他特别重视言论出版自由,认为它 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写到 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反对当权 长老派的跋扈。此书最初是1644 年作者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 说词,也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 战斗檄文。 书中主要观点包括: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 与生俱来的权利;2. 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 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 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 过程”概念。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 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 。第一: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 的矛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 知”的权利。 第二: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 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 封建王朝钳制制出版的政策 第三:第一次明确提出,言 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 重要的自由权利。他呼吁: 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 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 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 要的自由。一言以蔽之:“让我凭着良知自由地认识 、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吧”(Give me liberty to know , to utter , and to argue freely according tp conscience.)。 他的主张有两点公设:第一,人是有 理性的动物,人凭着自己的理性能够辨别 真假正误;第二,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 地抒发意见,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和 特权”,同生命一样神圣不可剥夺。所以, 限制眼论出版自由,既是对理性的藐视, 又是对人权的践踏。他说:“杀人只是杀死一个理性的动物, 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 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的圣 像”。 他认为,言论出版自由有时不可避免 会带来有害毒素,但健康的心情完全能够 抵御它,再者只有让真理与谬误进行“自 由而公平”的较量,人们才会不断增强判 断力、免疫力和鉴赏力。在弥尔顿身上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在 文艺复兴和十七世纪科学思想熏陶下有着批 判的革命的清教思想。弥尔顿主张思想和艺 术自由,其深深在其文学文字中流淌,至今 闪耀着光芒。尤其弥尔顿的关于出版言论自 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得可贵,对后世影响深 刻。小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