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 综合测试 (二)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高中历史 2013年5月 主讲:纪铠煜 38.(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 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 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 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 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 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 矛 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 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 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 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 的编纂实 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 心史观”。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 38.(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 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 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 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 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 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 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 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 一切民族的建树。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请回答 :l(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 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6分) l(1)思想:“通古今之变”的“变通”思想和“成一 家之言”的创作宗旨是其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 (2分,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正确摘录材料 也可给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l 背景:国家统一;思想上实现“大一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联系密切。l(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 酌情给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满“西欧 中心论”的原因。(10分)l(2)内容:宣扬白色人种的优越;强调 西欧历史的价值。(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 ,可酌情给分)l原因: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渐完成并取得巨大 的经济效益;西欧殖民扩张“高歌猛进”,对 东方的殖民侵略变成最后的征服;以西欧为 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 霸权地位确立;欧洲思想文化发展。(6分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 给分)(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 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 产生的社会条件。(8分)l(3)突破: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 理解世界历史;l公正评价各时代和世界一切民族的 建树。l(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 给分)(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 ”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 (8分)l条件: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 快是全球史观产生的物资基础;世界格局 的变化为全球史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 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全 球性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是全球史观产生的 一个最要原因;历史上的整体观思想,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史学家面对全球化的史 学反省推动个球史观的形成。(4分,每点2 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 史研究的影响。(4分)l(4)影响:影响研究历史的视角和 方法;l决定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l(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 表述,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 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 分。39.(24分)“宪政”即宪法政治,它的前提是宪 法,核心是民主政治。就是通过限制政府 的权 力,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6与17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 限说”崛起后,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它被认为是一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 的法律文件。据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二: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 、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晚清 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 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 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 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 起步的。据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请回答:l(1)阅读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 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简要分析“权限说” 对近代英国和美国宪政的影响。(10分) l(1)主张: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直,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 表述,可酌情给分)l影响:英国经过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在议会通过一系列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其中以 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l美国独立后,于1787年制定了宪法,在国家权 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 中。(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 特点,并用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分) l(2)特点:与西方接轨,借鉴和移植西方 成果。(2分,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l说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 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 阁制度。(6分。临时约法2分,“三权 分立”2分,“责任内阁制”2分。其他表述,可 酌情给分)(3) 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宪政建设的主 要成就。(6分)l(3)成就: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共同纲领;l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l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l(6分,每点2分,其他表达,可酌情给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l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 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 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lA.商品经济的发展lB.井田制的瓦解lC.冶铁技术的进步l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l13.右图是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 作的书法作品。关于该作品的说 法正确的是lA. 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 朝的作品lB. 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 东汉的作品lC. 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 唐朝的作品lD. 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 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l14.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 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 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 ,均为兼职。该机构是lA.军机处 B.内阁l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l15.“(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 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 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 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 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 是lA.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lC.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 “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 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洋务 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 思想。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自觉引进外国先 进技术的运动。l16.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 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 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 的是lA. 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 制度lB. 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 的宣传lC.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 人数lD. 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 对留日学生的控制l17.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 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 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 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 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 战表明l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l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lC. “双百”方针得到贯彻l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l18.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 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 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lA. 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lB. 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l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lD. 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1958年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9591961年l19.“撇开了以氏族和胞族为基础的四个旧部 落,代替它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 织是以曾经用诺克拉里试验过的只依居住地 区来划分公民的办法为基础的。”材料描述的 现象发生在lA.梭伦改革时期l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l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lD.查士丁尼在位时期l20.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 现了 “妇女回到家庭去” “妇女的天职在 教养子女” 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l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lB.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lC. 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l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l21.“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 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 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 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l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l推行私有化l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l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lA. B. lC. D. l22.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 ,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 续 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命令l“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l“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l“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 统枪毙!”l“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 路,直通共产主义!” l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和改革的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 措施的是lA.B. C. 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斯大林列宁l23.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 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 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 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 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lA.万有引力定律 B.电磁感应理论 lC.量子论 D.相对论一、选择题题 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 案CDABDBABBABC高考阅卷老师对解答非选择题的四点建议l1.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合理安排答题 空间,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l2.答案要点要全面,“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尽可能把“得分点”(关键词)写在最前面 。l3.按分作答,分多多答,分少少答。(一般 每个要点2分)l4.写在卷面上的答案不要轻易画掉,因为阅 卷老师会在“错误里面找正确”。 摘自试题调研2012历史高考要点全解38.(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 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 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38.(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 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 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 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