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是以马斯洛 (Abraham Harald(Maslow,1908-1970)、罗杰 斯(Carl.R.Rogers,1902-1987)等人为代表的人 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思潮的 兴起为先导的。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 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 的人。人本主义主张教育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 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 学习和工作。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别 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 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就是人 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式,是人种能够达到的 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自我实现意味着他 真正成为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 近他存在的核心,成为更完善的人。罗杰斯也明确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适应变 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的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展 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重视 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人 格所起的作用。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 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 独特个性的人。人本主义对儿童的社会化远没有对儿童的个 性化重视。他们的教育目的体现着个人本位论 的思想。概言之,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强调以 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理论。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人本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 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必然产物。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都应由学习者自由讨 论决定。只有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每个儿童才 能自由地、充分地发展他的潜力,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 和形成人格,达到完满人性的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第一,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和 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自己的学习 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参考资料及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让学生单独或同学们一块形成学习计划,把探寻 自己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第四,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气氛; 第五,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 容则是次要的。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 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 西”; 第六,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确定。为达此目标需要对学 生进生“自我训练”,用自我训练代替外部训练; 第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作出。当然,教师及其 他学生对某一学生的自我评价要予以热心反馈,以促进 自我评价的深刻地进行下去,使学生的情感、理智沉湎 于这一过程的始终。传统科学课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重教师“教”忽 视学生的“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策略要不断转变。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一个不“完全”的人 ,是一个不会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要转 变教学策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 是科学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做到:其一、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 学习、体验的过程,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材料来刺激学 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中的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 积极参与,并分工协作。罗杰斯认为,当学生选择了学习方向,参与 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资源,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时,就在很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有效 多。其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 师要在乎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敢于质 疑的思想,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探究 活动学会如何学会学习,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 展打下基础。 如在摆的秘密一课,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 节。让学生利用材料制作一个摆让学生数一数 在一分钟之内摆动的次数,各组汇报结果让学 生提出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同学们制作的摆在单 位时间里,摆动的次数不一样)学生猜想、假 设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记录交流汇报 。由于问题是学生发现和提出的,研究的问题与 自己有关,学生就会负责任的积极参与到探究的 活动中,就会促进学习,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也 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不断形成。 第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作出。当然,教师及其 他学生对某一学生的自我评价要予以热心反馈,以促进 自我评价的深刻地进行下去,使学生的情感、理智沉湎 于这一过程的始终。罗杰斯认为,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 及达到的目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来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 学习的方向真正的负责。所以自我评价在促进学习中极为重要。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指标是多元化的,他包含着科学素养的各 个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自我批判和 评价。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 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个性差异,导致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评价标准不 一样,教师要给他们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自己评价这些判 断和选择的结果,教师要提供信息和行为方式,让他们决定适合自己 的准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自我正确的批判和评价中规范自己的行 为方式,真正促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可以贯穿在教 学的活动之中。老师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自己的 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如:你认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哪些地方值得 别的小组借鉴;你认为你的设计方案与别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 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等等话语。 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者主张意义学习。罗杰斯认 为,意义学习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打动学习者的 情感,以至将整个心灵置于学习之中,把学习当作一种 享受。意义学习的反面是无意义学习,例如,学习中记 忆无意义音节,使人毫无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厌烦 ,成为一种精神负担。罗杰斯推崇意义学习是基于不惜痛苦或危险(如探 险者)。因为个体在学习少实现自身潜能过程中获得的 满足感超过了学习中产生的痛苦体验;在科学课教学中须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之上,提供他直 接参与的各种科学的探究活动,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来说这才是一种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与效的促进学 生个体的发展,才能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如:在珍稀的动植物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老师播 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动植物的情况,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让 学生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学生的主动 性、自发性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第一层次上。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潜能是可以完全激发释放出来 的,涉及到学习者整个人自发性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鉴于这 样的一种理念,教学的环节可以重新调整一下说说你知道珍稀动植物的哪些情况播放珍稀的动植物的片 段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学习者选择想研究的问题根据选择 的问题分小组利用探究网站学习研究交流汇报、成果展示。这样的收集信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展示的 教学流程更能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才持久、深刻 ,而教师只是一个协助者、服务者,科学学习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体 现。 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例如,学 习者自行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就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和责任感,不断调整学习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率, 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整个身心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即认知和情 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为持久和深入。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居于首位、他人评价居于第 二位时,学习者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增长;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教师的态度和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气 氛。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在于他 的课程计划,不在于他的视听设备,不在于他采用的程序教 学,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 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关键所在。人本主义者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 体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是说,教师要把学 生当人,而不是当作物来看待;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可以自己主动地探索,而不是把学生看成一个对象,需要 外界的导引和灌输知识。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用卡缪的话来说:就是“请不要站在我的前面,我不会跟随您 ;也不要站在我的后面,我不愿领导您;请站在我旁边,让 我们做朋友。”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老师也要从传统的教师角 色中转变出来,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教师“积极的旁观”,蹲下身来参 与学生的活动中,聆听孩子们的发言;给予学生心理上的 支持,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 励和帮助;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使学生知道如何 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才 会激发出来。在教学中,我们更希望教师这样的言行出现在课堂上 :教师蹲下身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我们一起来研究,寻 找答案吧!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很明白,你能告诉老师,教 教老师,好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营 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维持师生之间的平等、朋友式的关系,就要营造好的课堂氛 围,人本主义教育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如下努力:1、真诚。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以诚相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 将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情感坦露出来,去掉一切假面具或自己 用的保护性面纱。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 和对他人的理解。教师将他自己的内心情感向学生敞开,可以帮 助学生将他们的内在情感向教师敞开,这就达成了师生之间的有 益交流和相互促进。2、认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根本的信任和认可。即教师对作 为具有他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完整性应予以充分的 尊重。认可不等于赞同或同意,而是承认某个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在他自己的立场上看有存在的权利和理由,承认学生的思想、情 感同他人、同教师 的思想、情感有同样获得尊重的权利。只有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才能可能同学生一起 分享与体验他们的思想和情感。3、移情。在人本主义教育者看来,移情是一种从学生 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对世界观的看法 和态度。这种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这样一种 表达方式,而不是我们常用的那种结论性的评价, 不是对学生做定性的判断,而只是对学生的思想、 看法表示理解和尊重,尽管学生的想法有时是肤浅 的、不成熟的,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已经足够了。为此,教师应必备的品质是:充分信任学生能 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 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理 解学生的内在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只 有以这些品质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免除 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才可能使学生的自 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地表现。结合罗杰斯的移情学说,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可 以暂时的生活在学生的世界中,从心灵去倾听他 们内心的呼声,这才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对话, 另外教师毕竟是比学生成熟的个体,生活在学生 的精神世界中必定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发现不到的 东西,教师在此作为一个启蒙者,从学生的角度 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兴趣,以此帮助学生发 展,这是学生真正的主体性的体现,而教师的作 用也充分得到体现。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评价 积极作用:人本主义在教育上所做的努力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传统 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