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网自动化培训终端设备及通讯方式简介培训内容l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分类及功能概述l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概述配电终端设备分类l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远方终端是用于中低 压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l它包括:配电柱上开关监控终端FTU(Feeder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Transformer Terminal Unit);开闭所、环网柜监控终端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等。FTU产品功能l配电线路的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l配电线路的故障检测l智能电源功能l就地操作功能l通讯管理和自诊断软件功能iESF30 系列FTU产品功能特点l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测控单元采用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 统平台l系统应用先进的DSP技术进行交流采样和电力系统故障检测lFTU的电源为特殊设计的双交流输入,即可将控制回路两侧同 时接入,当一侧失电后,另一侧自动接入。l双重掉电保护功能,可实现蓄电池自动无扰切换和无供电条件 下数据保护。l优化的自动校准、自动跟踪交流采样技术。l采用多种保护及屏蔽措施,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抗干扰能力。l具有完整的SCADA功能(遥测、遥信、遥控、遥脉)。l具有故障检测功能。可检测单相接地、相间短路、及过流等故 障,并可识别故障电流方向。l抗恶劣环境:全密封防护外壳,抗干扰能力强,能经受高压、 雷电、及高频信号干扰。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工作于-40。 C70。C之间FTU产品设计特点l设计、制造和试验全面采用IEC国际标准和国家有关标准l采用主流的CPU+DSP的技术l模块化设计,可采用CAN总线方式级联17单元l测量精确,测量误差0.2%l安全可靠,能够在户外恶劣环境下稳定可靠运行柱上FTU环网柜FTU开闭所FTUF30设备故障检测功能l瞬时性故障出现瞬时性故障时, F30检测并按预置程序判断 变电站断路器跳闸,断路器一次或多次重合成功后 ,切除故障恢复供电。F30发出过流遥信、断路器动 作两种告警信号。F30设备故障检测功能l永久性故障出现永久性故障时,F30检测并按预置程序判断变 电站断路器跳闸,断路器一次或多次重合失败后, 断路器跳闸闭锁切除故障。这时F30发出过流遥信、 断路器动作、断路器闭锁三种告警信号。F30设备故障检测功能l故障测量需求1 检测相间短路、中性点过流、小电流接地故障 。l要求具备条件l采集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等l采集两线电压、两相电流、零序电压、零序电流 等F30设备故障检测功能l故障测量需求2 检测相间短路、小电流接地故障l要求具备条件l采集两线电压、两相电流、零序电压等F30设备故障检测功能l故障测量需求3 检测相间短路、中性点过流l要求具备条件l采集两线电压、两相电流、零序电流等F30设备故障检测功能l故障测量需求4检测相间短路l要求具备条件l采集两线电压、两相电流等配变监控终端IES-T20DlT20用途及适用范围iES-T20变压器监控终端,适用于对三相四线接线方式的配电变压器进行监测。此设备要求采集数据全面,控制功能丰富,通讯功能强大,既能充分反映配电变压器运行状况,也可管理和控制变压器周围多种设备,如:集抄智能电表、脉冲电度表,控制无功补偿箱、监视和控制负荷开关等;采集的数据既可以手抄,也可以组网通讯。配变监控终端IES-T20D(TTU)l为配电变压器进行全面监控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l替代:电压表、电流表、电度表、功率因数表、负 荷指示仪、电压监测仪、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负 荷开关控制器、谐波分析仪等l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次设备的综合投资及维护成本T20D功能介绍1、完整科学的数据配变状况实时在线的监控变压器各种运行参数的全面监测:三相电压及 其谐波、三相电流及其谐波、三相有功功率、三相 无功功率、三相功率因数、有功需量、无功需量、 电压不平衡率、电流不平衡率、周波、零序电流、 开关变化(四路)、脉冲计数(两路)等 。T20D功能介绍2、站端级的数据统计形成对配变供电质量的精准报告 统计各类测量数据每天极值、每天越限起止时间及每次越限极值、每天停电起止时间。统计每天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T20D功能介绍3、丰富的历史数据追溯配变过去的运行情况 各类测量数据可以按159分钟任意指定的时间间隔存储数据截面;各类统计数据每天存储一次。即使变压器不在通讯网络覆盖的范围内运行,可简单地通过POCKET PC(掌上电脑)来集抄数据然后回送数据处理中心T20D功能介绍4、完备的电能表功能为线损分析及防治窃电提供可靠的数据 可计量变压器输出总电能,尤其可以分相计量每相输出电能。电能数据可实时上报,同时每日存储于终端之中。配合终端的实时测量数据与历史数据,可以很好的进行损分析与防治窃电。T20D功能介绍5、强大的通讯接口众多的通讯接口配合装置软件的支持,使组网通讯变得灵活多样,可实现终端侧的双及多通道备用l组网通信可选择RS232、RS485、GPRS、CAN网络、以 太网、无线或有线专用MODEM接口l 本地可选用红外或RS232接口,通过掌上电脑采集 数据l可挂接脉冲电能表、智能电能表和居民抄表系统的 集抄器等设备,同时可转抄。T20D功能介绍6、友好的人机界面减少维护调试工作量。l图型液晶及键盘模块用以监视T20装置运行情况、显示各种测量与统计数据、显示各通讯端口收发数据、显示内部运行参数等,配合键盘操作可对T20装置运行参数进行修改,对遥控口进行操作等T20D功能介绍7、自适应的规约接口实现在板通讯端口的即插即用 l自动识别来自主站的轮询规约命令,及时准确地以相应的规约应答帧回复,免去对通道进行规约选择的设置,减少调试工作量,同时方便远程维护l1个以太网口、4个串口中的3个串口的驱动软件及其上层软件构架的一致性使得用户可以任选其一用来远程通讯或任选其二形成双通道备用 T20D功能介绍8、多功能遥控接口补偿无功消耗、遥控负荷开关无功投切:实现电压相等电容器投入、电流过零电容器切除,有效降低补偿电容器投切瞬间对电网形成冲击。既可实现三相合补也可进行分相补偿。遥控路数:12路,5VDC或12VDC低电平(5VDC或12VDC公共端)输出T20D功能介绍9、油温及直流量测量更深入了解变压器的工作情况 l配备一路温度测量回路和一路直流电压测量回路,更进一步了解变压器的运行情况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介绍l l配网通信系统特点配网通信系统特点v终端数量极大;v分散分布,覆盖面广;v通道距离相对较短;v网络结构复杂;v现场电磁干扰强,工作环境恶劣。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要求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要求l1.高度的可靠性配电系统的通讯设备大多暴露在室外,需承受 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和电磁的干扰,同时还 要考虑到维护方便,因此要求有高度的可靠性。l2. 经济性通讯系统的投资不能太大,以免影响配电自动 化系统的总体经济效益。l3.具有双向通讯能力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双向通信能力,例如开关的 状态采集、控制等。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要求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要求l4. 便于扩展l通信系统的节点随网架结构变化、增加,要求系统 必须可扩展性强,节点接入方便。l5. 主干线上停电时不影响通讯。l6. 通讯方式要适合配电网分散多点的特点。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配变监控自动化通讯系统采用的通讯方式主要有:l无线方式 无线扩频、微波、卫星及新兴的基于GSM、CDMA和 GPRS模块的无线通讯l有线方式 模拟专线、数字专线、电力线载波等有线通讯方式l光纤方式 传输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信息量大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无线方式:无线扩频、微波、卫星通信等。v优点:以自由空间为信息传输通道。可以节省敷设通道的费用 。工作比较稳定;传输速率高(可以传输数据、话音及图象等信息)。v缺点:要求两通信点之间应基本无障碍,这是城市配电网络所 无法满足的。卫星通信可以避免这一缺陷,但高昂的线路租用费却会 大大影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效益。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有线方式:模拟专线、数字专线、电力线载波 等v优点:不受地形、地物变化的影响;投资规模较小。v缺点:可靠性低;传输速率较低;传输距离有一定的限制。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l l光纤通讯光纤通讯v优点:通信速率高,信息容量大,可达12Mbps;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光缆防护等级高。可承载多种媒体。v缺点:投资规模较大;一般沿主干线架设,无法覆盖所有的配电自动化 终端。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lGSM、GPRS无线通讯传输方式GSM短消息方式可以实现主动上报,缺点是按条收 费,运行费用高而且在节假日短消息中心服务器繁 忙时延时较长。GPRS通讯方式具有永远在线、运行费用低、组网和 维护简单、传输速率高,可靠性较强等优点。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l主要通讯方式比较通信方式安装维护速率距离可靠性造价无线扩频简单50Kbps50Km一般较高微波简单128Kbps50Km一般高GPRS、CDMA简单适中无限制较好较高卫星简单1200bps无限制高很高配电载波简单1200bps10Km较差较低模拟电缆较复杂4800bps10Km一般低RS-485数字电缆较复杂9600bps10Km一般较高光纤复杂很高20Km高高配网自动化通讯方式l总结:根据上述各种通讯方式的介绍,在国内目前的配网 自动化所采用的通讯方式中,FTU终端设备的通讯方 式以光纤通讯为主,TTU终端设备的通讯方式则趋向 于GPRS通讯模式。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