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eminar 1 次領域報告-政治 地理學的發展與轉變 張儀君 2003/10/07什麼是政治地理學?1.起源藉由模仿社會科學的分類方式,傳統的 慣例上,人文地理學被區分為三個次領 域,各自處理經濟的、政治的和社會的 事件。政治地理學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什麼是政治地理學?2.定義 (1)Burnett & Taylor(1981)簡單的將政治地 理學看做是地理學者以空間觀點的技巧和 看法所處理的政治的研究 (2)Dear(1988)更進一步地認為,傳統的三分 法與其說是慣例,不如說是架構起時空架 構的三個主要過程。在這樣的觀點下, Dear認為政治地理學是跨越了時空的階級 團體衝突的體系的分析。 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1.現代地理學興起之前普遍相關於人的地理學都被冠上 政治地理學這個字眼。 2.大學中設立了地理學之後在當時地歷史背景下,政治地理學的意 涵接近殖民地理學(colonial geography)和商業地理學( commercial geography)。 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3.Ratzel(1897)Politsche Geographie更確立了政治地理學作為人文地理學次 領域的地位。不過當時他所提出的生存 空間(lebensraum)的概念與現在所認 知的政治二字之間,有著極大的差 別。 政治地理學發展過程4. Mackinder(1904)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這本著作後來發展成為心臟地帶理論( heartland theory),在日後的第一次世界 大戰中被應用,甚至持續到冷戰,也因此確 立了政治地理學中重視國際關係的地緣策略 (或戰略)的傳統。當時可說是政治地理學 的全盛期,許多的地理學者為各國政府服務 ,例如為美國政府服務的 Bowman,為德國政 府服務的Haushofer。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5.二次大戰後轉向個別國家的安全議題,並企圖擺脫 舊有的環境觀點,將焦點放在提供一個 新的系統性架構,藉以分析地理學的政 治領域,尤其是現代國家。國家在地理 上的整合與向心力和離心力之間的平衡 等等,是當時討論政治地理學的基礎。 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6.1970年代一灘死水 的政治地理學 (1)沒有得到計量革命的關愛眼神 (2)國家尺度的觀點與當時的新人文地理學 大 部分對於國家內、都市尺度的關懷相左。 (3)在地理學中被提及的不同的政治片段,包括 邊界(boundaries)、資本都市(capital city)、領域(territory)、行政區( administrative areas)、選舉(elections )、地緣(策略)政治學(geostrategy)等 等,缺乏了統合與一致性。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 7.另一種興起 (1)背景1960年代末,美國與歐洲幾項重要的政治事 件,包括反越戰的示威運動、都市暴動、學 生運動等等,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科學的 發展。 (2)政治面向以三種方式倍受重視 :社會地理和經濟地理將政治的考量放在 其分析與詮釋中。 較政治化的激進地理(radical geography) 學與馬克思主義地理學(Marxist geography )被建立 。政治地理學倖存了下來。 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8.1970年代的發展 (1)都市的衝突成為人文地理學中被普遍 討論的議題,好的地點與壞的地點(location of goods and bads)與其各 自的外部性成為新都市政治地理學(new urban political geography)重要的一部份, 後來發展為福利地理學(welfare geography)取向的政治地理學。 (2)計量革命使得使廣泛使用計量方法的 選舉地理學(electoral geography)快速發 展。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3)政治地理學缺乏統合與一致性的本質 問題仍然還在。回應:將政治地理學放進三個尺度裡 : 國際的全球的(international/global)國家的(national)國家內都市的(intra-national/urban) 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9.1980年代的敗部復活 (1)期刊Political Geography在1982年創刊 。 (2)Reynolds & Knight(1989)指認了另一個新 的政治地理學,它們認為新的政治地理學關 心社會的理論並準備好重新檢驗核心概念, 例如國家(state)、社會(society)、國族主 義(nationalism)、地方(place)和空間( space)等等。 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過程10.1990年代至今的日益活躍 (1)政治地理學者反過身來質問政治 與 政治地理學本身 。 (2)討論的議題與取向更加的多元,包括多元族群的衝突(multi-ethnic)、聯邦主 義(federalism)、全球化(globalization)、 國家(state)、主權(sovereignty)、認同( identify)、批判的地緣政治學(critical geopolitics)、世界體系分析(world-systems analysis)、人權(human rights)治理( governance)、女性主義(feminism)等等。 近十年政治地理學的主要議題 (一)主流議題根據我所整理的期刊(包括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Atipode、 Geojournal、AAAG等),將其近十年來 以political geography的名義或作者 自認為屬於political geography範疇 的議題,及發表在期刊Political Geography的議題加以整理,得到下列 幾個主要的範疇,及與其相關的研究、 討論與看法: (一)主流議題1.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 (1)以處理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經濟學為主。 (2)權力的關係是主要的方向。 (3)批判的地緣政治學(critical geopolitics)興 起。 (4)全球化的影響:國家認同與國家主義受到挑 戰,改變了全球的軍事策略與戰爭方式,帶 來了流動與關係的地理學,與接踵而至的政 治抵抗。 (5)新的地緣政治學:面臨舊傳統的攻防戰與新 認同的建立。大量且多種類的、多過程的力 量與多樣性的政治行動者的考量,對地緣政 治學與政治地理學而言,皆提供了新的研究 取向。(一)主流議題2.國家(state) (1)全球化是否就是國家的滅亡?藉由經濟地理 的看法,認為國家在調節全球化的各項流動 上,仍扮演重要角色,但國家的形式與功能 需要進一步地分析。 (2)國家的制度、政策、在各個地理尺度間的互 動、政治的行動者、地區或國家的競爭、跨 國性的統合組織,是被討論的重點,並常被 放置在國家與全球結構的連結上。 (一)主流議題3.認同(identity) (1)流動的地理學使國家疆界、國家認同、國家權 力與其角色受到挑戰,其他尺度的認同卻開始興 起,例如性別、種族等等,並回頭挑戰了國家認 同。 (2)政治的運作方式是否侵蝕了民族國家?跨國組 織、心靈運動、散居猶太人、移民、難民等等的 政策創造了對國家不同的看法與認同。 (3)全球化雖然挑戰了國家的認同,但是卻加深了 地方基礎的認同(place-based identity)與他 們在政治拉鋸戰中的重要性。 (4)地方的象徵角色在政治的動員和合法性上扮演 重要角色,這雖然是發生在國家尺度內,不過卻 常和國家或全球霸權、世界經濟體系的實踐相連 結。 (一)主流議題4.主權(sovereignty) (1)只要國家不因全球化而滅亡,主權就仍有其 存在的意義。 (2)學者們大多細緻地處理主權議題都試圖解答 :國家主權如何改變?在向心性的全球化力量 與離心性的地區主義(regionalism)、隔離主 義(separatism)及國族主義(nationalism)的 推拉間,新的權力的空間性如何被形塑? (一)主流議題5.疆界(borders) (1)疆界是國家主權與集體認同可被觀察到的場 所,同時也是組成地緣政治學大結構的重要 要素與各種行動者行使其手段的場域。 (2)不管是種族國家主義者不可跨越的疆域,或 者是可被跨國貿易滲透的疆域,疆域界定的 過程與範圍內都包含了國際間或國家內的衝 突、跨國的組織形式、認同與緊張關係。 (3)疆域研究的意義在於它與主權與治理議題的 關係,並將疆域視為一種制度(institution) 去探究新的權力空間如何被管理與控制。(一)主流議題6.選舉(election) (1)在國家尺度上,投票者如何感知地方、政黨 組織與財政政策等議題上有更進一步的討論 。 (2)選舉也被連結上其它的政治過程與結構,例 如父權制(patriarcky)與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 (3)投票者的行為,展現了地方對全球化的反動 ,同時也被連結上地方與全球尺度間的相互 關係、流動與結構,並展現其影響力,例如 一地移民政策的決定。 (一)主流議題7.恐怖主義(terrorism) (1)起源:在911事件。 (2)社會學:哪些國家或機構的改變會引發恐怖 主義行動?地理學:站在國家與國家到全球 的尺度度脈絡上來討論。 (3)地理學討論恐怖主義時主要有三個觀點:地理歷史的脈絡(geohistorical context)地理的尺度(geographic scale)領域性(territoriality)。藉由這些觀點,去討論如美國的片面主義 、恐怖主義背後的國家政策與支援以及恐怖 主義者行動網絡的地理尺度空間性。(一)主流議題(4)帶出了政治地理學當中對於現代化與 宗教的研究。美國主導的現代化生活方 式在其他地區有何影響與反抗?到底宗 教在各個尺度政治過程中扮演怎麼樣的 角色?近十年政治地理學的主要議題 (二)To discipline or not to discipline, is that the question?w 主流議題中,研究與取向的對象相對而言仍 然是大尺度且宏觀的。 w 難道國家是政治地理的一部份、每天的 日常生活、小尺度的權力運作就不是嗎? w 多地理學者所關注的問題與事件,其實是很 政治或政策中心的,但它們卻沒有把自己定 位在政治地理學的範疇中,那麼,到底政治 地理學的範圍在哪裡? (二)To discipline or not to discipline, is that the question?1.大 ”P” 與小 ”p” (1)大P”P”olitics:指的是關於國際 關係或國家控制的制度性配置,或者由 由政治手腕所延伸出來的事件,以及高 層的政治(high politics)。某個程 度上來說,基本上是和傳統主流的議題 相近,以國家作為議題的中心。(二)To discipline or not to discipline, is that the question?(2)小p“p”olitics:如同Beck(1998 )所定義的,是次政治(sub-politics) 的,是藉由非傳統的政治集合來挑戰 現存的制度的政治行動或政治學,例如 1960年代後沸沸而起的環境、性別、家 庭、都市政策、認同等等。某個程度上 來說,是較小尺度、以個體為主、日常 活為主向外發散的議題,關心的是政治 、權力、衝突等真正運作的空間和地方 。 (二)To discipline or not to discipline, is that the question?2.國家作為政治地理學範疇的核心 (1)政治地理學需要研究的核心:過多發散的議 題會使政治地理學本身缺乏一致性,而影響 發展。 (2)國家(state)作為核心議題的原因: 國家作為政治地理的傳統已經頗有歷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