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京市 2012 年度优秀教育论文评选登记表文 章 名 称 “ 你知道吗”的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教学策略文章编码(最后五位数) 55034 学科 小学数学初 评 意 见网上检索: 无抄袭现象 有抄袭现象 检索者签名初评结果 评委签名复 评 意 见获奖等第 评委签名2“ 你知道吗”的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教学策略【内容摘要】在集体备课中,关于“你知道吗”的内容没有引起备课老师的注意,会后我对学校的15位老师做了调查,了解了“你知道吗”的教学现状,即:反正不考试,就当做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个上面。为此我提出了可以把你知道吗”用于课堂导入,激情激趣;用于新课讲授,加深新知理解;用于巩固练习,利于拓展提升;用于了解数学史料、品味数学文化; 用于数学调查,展示数学之美等教学策略,使这一栏目走进课堂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前几天的集体备课中,六上的第一单元有两处出现了“你知道吗”这个内容,集体备课的主讲老师都没有提及。因为第二处“你知道吗”是关于“成数”的问题,我提出这个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才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会后我思考,到底我们老师对“你知道吗”这部分的教学是怎样处理的,为此我专门对我校的 15 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一、 “你知道吗”的教学现状调查如下:1、备课时,你对“你知道吗”是怎么处理的?A、认真研读,用在课堂教学 B、粗略一看,如果有用就用,没用就算 C、偶尔看下 D、几乎不关注2、课堂上,你对“你知道吗”是怎么处理的?A、精讲精练,灵活运用 B、有用的讲讲 C、课堂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让学生自己看 D 留给学生自己学习3、课后,你对“你知道吗”是怎么处理的?A、可以根据情况,有选择的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B、课上讲讲就可以了,看下就算了 ,没有必要用太长时间4、 “你知道吗”在教材中有什么作用?A、对课程的补充,可以有效运用 B、一些知识的介绍,可以给学生了解 C、考试也不考,让学生看看就可以了3调查结果如下表:A B C D1 1 5 8 12 0 5 10 03 0 154 1 5 9调查分析:选 A 的老师共有 2 人,选 D 的老师也很少只有 1 人,大部分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反正不考试,就当做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个上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使“你知道吗”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对“你知道吗”的教学策略建议1、可用于课堂导入,激情激趣。学生最喜欢贴近生活的情境教学,也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情境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容易的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好数学。 我们可以把一些“你知道吗”转化成一道情境问题,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如:三年级下册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新知时,就可以先创设一个欣赏情境,让学生欣赏第6061页安排的“你知道吗” ,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些图形的美丽和奇妙,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你能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吗?”这样便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的教学。我想学生是应该非常乐意参与这样新知学习的。又如四年级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教材是以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申办城市得票情况这一素材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是第一轮投票?要投几轮票?因此,我便把“你知道吗?”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话,让学生了解投票规则(在每轮投票中得票超过半数的城市才能取得举办权,如果都不过半数,则得票最少的城市被淘汰,然后进行下一轮投票)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探究新知时有更深入的思考,4同时也能理解在后面学习“试一试”时, “为什么根据第三轮投票结果,上海还没有申办成功的问题。2、可用于新课讲授,加深新知理解。很多“你知道吗?”的内容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并且与新授知识联系紧密,我就把它有机融合在新课教学中。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后,教材安排了计算器上一些功能键的介绍。其中主要介绍的是“改错键” 。有很多学生会在按错键以后,常常会全部清除为“0”后再重新按键,这很麻烦,也浪费时间。这时就可以先把这部分的知识转变为新授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改错键”的功能,学会使用“改错键” ,这样学生在计算时就可以加快计算速度,这样做既让学生掌握新授的内容,同时也这完成了“你知道吗”的教学。再如五年级下册“你知道吗”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材运用举例和集合图的方法让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但在实际解题中,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而且不易理解。在练习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你知道吗”,使学生了解可以用短除法来求解,既简单,也不容易出错。同样的教学还有如:四年级上册第15页的“你知道吗” ,说的是“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 。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试商方法。这样的介绍既拓展了学生的解题策略,又让学生体味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数学文化。3、可用于巩固练习,利于拓展提升。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分类后,我就把书上的“你知道吗?”设计成了选择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结队飞行时,通常是排成“人”字形,角度一般保持在110左右。这个110的角是( )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样既教学了“你知道吗?” ,又有效地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4、可用于了解数学史料、品味数学文化。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很多内容是相关数学史或小知识的简介,这些都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好素材。如:三年级教材中介绍的“古人的计时方法” 、 “” 、 “” 、 “”、 “”符号的由来;四年级“分数的发展史” ;五年级“方程的由来” ;六年级“负数的发展史”等。55、可用于数学调查,展示数学之美。我们还可以将“你知道吗?”作为一个问题或是一个知识,让学生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进行研究、交流、汇报。如四年级教材的“你知道吗”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结队飞行时,通常是排成“人”字形,角度一般保持在110左右。我留给了学生2个问题, (1)为什么队形保持在110,这样有什么好处?(2)人类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后,有哪些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后上网和查阅有关书籍,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与信息,并把获得的知识及感想制成小卡片或小报收集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并学会独立学习。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能有效地把数学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为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帮助,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夯实了基础。再如“比”教学后安排“黄金比”的调查,学生们挖掘到了“人体中的黄金比” 、 “建筑中的黄金比” 、 “绘画中的黄金比” 、 “植物中的黄金比”等等。在分享这些的同时,大家知道了0.618这个黄金数,知道了“最漂亮的脸庞:眉毛到脖子的距离头顶到脖子的距离=0.618” ;“最完美的人体: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头顶到脚底的距离=0.618” ;表演节目要站在舞台的0.628处;等等,更由此知道了黄金分割所代表的完美和谐、赏心悦目。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仅认为“你知道吗” ,反正考试不考,就当做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就可以了,甚至不闻不问根本不教,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而应该努力认识它的功能,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你知道吗?” ,让它成为学生乐于知道、争着知道、都能知道的一个闪光点,这需要老师用心去挖掘,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更加有意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