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4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5页 / 共84页
第6页 / 共84页
第7页 / 共84页
第8页 / 共84页
第9页 / 共84页
第1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 1。着重掌握受迫、自然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着重掌握受迫、自然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2 2。着重掌握。着重掌握凝结、沸腾凝结、沸腾换热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换热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本章难点:本章难点:受迫、自然对流换热的分析计算受迫、自然对流换热的分析计算凝结、沸腾凝结、沸腾换热的分析解换热的分析解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受迫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第三节第三节 蒸汽凝结换热蒸汽凝结换热第四节第四节 液体沸腾换热液体沸腾换热第一节 受迫对流换热一、流体沿平壁流动时的对流换热定性温度定性温度定形尺寸为沿流动方向平壁的长度定形尺寸为沿流动方向平壁的长度L L1 1。当。当RemRem5510105 5( (层流)、层流)、PrmPrm=0.5-50=0.5-50时,空气、水和油等时,空气、水和油等2 2。当。当RemRem=510=5105-5-10107 7( (紊流)、紊流)、PrmPrm=0.550=0.550时,空气、水和油等时,空气、水和油等Num=(0.037RemNum=(0.037Rem0.80.8-850)Pr-850)Pr1/3 1/3 定性温度定性温度定形尺寸为沿流动方向平壁的长度定形尺寸为沿流动方向平壁的长度L L管内受迫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管内受迫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1)流动有层流和湍流之分 层流:过渡区:旺盛湍流:二、流体在管道内换热换热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换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的高,且沿 着主流方向逐渐降低,逐渐靠近充分发展段,局部换热系数逐渐趋 于稳定。工程技术中常常利用入口段换热效果好这一特点来强化设 备的换热。(2)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薄,局部换热系数高。层流入口段长度:湍流时:层流湍流(3)特征速度及定性温度的确定特征速度:计算Re数时用到的流速,一般多取截面平均流速。定性温度:计算物性的定性温度多为截面上流体的平均温度(或进出口截面平均温度)。实际工程换热设备中,层流时的换热常常处于入口段的范围。可采用下列齐德泰特公式:1。管内层流换热关联式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 按 壁温 确定),管内径为特征长度,管 子处于均匀壁温。实验验证范围为:3. 管内紊流时的准则方程实用上使用最广的是迪贝斯贝尔特公式:lRt加热流体时 冷却流体时 式中: 定性温度采用流体平均温度 ,特征长度 为管内径。2. 管内过渡状态时的准则方程在Ref=2300-104范围内,流动为过渡状态 查看P198表16-1实验验证范围:此式适用与流体与壁面具有中等以下温 差场合。v一般在关联式中引进乘数v在有换热条件下,截面上的温度并不均匀 ,导致速度分布发生畸变。来考虑不均匀物性场对换热的影响。三、流体横掠圆管时的换热1.流体横掠单管时的换热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横掠单管:流体沿着垂直于管子轴线的方向流过管子表面。流动具有边界层特征,还会发生绕流脱体。虽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比较复 杂,但从平均表面换热系数看,渐变规律 性很明显。 可采用以下分段幂次关联式:式中:定性温度为 特征长度为管外径;数的特征速度为来流速度2、流体横掠圆管束时的换热第二节 自然对流换热流体受壁面加热或冷却而引起的自然对流换热 与流体在壁面附近的由温度差异所形成的浮升力有关。不均匀的温度场造成了不均匀的密度场,由此产生的浮升力成为运动的动力。在热壁面上的空气被加热而上浮,而未被加热的较冷空气因密度较大而下沉。所以自然对流换热时,壁面附近的流体不像受迫对流换热那样朝同一方向流动。一般情况下,不均匀温度场仅发生在靠近换热壁面的薄层之 内。在贴壁处,流体温度等于壁面壁面温度tW,在离开壁面的方向上逐步降低至周围环境温度。 定义:定义: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工程应用:工程应用: 暖汽管道的散热暖汽管道的散热 不用风扇强制冷却的电器元件的散热不用风扇强制冷却的电器元件的散热 事故条件下核反应堆的散热事故条件下核反应堆的散热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不均匀温度场造成了不均匀密度场,浮升力成为运不均匀温度场造成了不均匀密度场,浮升力成为运 动的动力。动的动力。在一般情况下,不均匀温度场仅发生在靠近换热壁面的薄层之 内。在贴壁处,流体温度等于壁面温度tw,在离开壁面的方向上逐 步降低,直至周围环境温 度t,如图526a所示。薄层内的速度 分布则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 自然对流亦有层流和湍流之分。 以一块热竖壁的自然对流为例,其自下而上的 流动景象示出于下图a。 在壁的下部,流动刚开始形成,它是有规则的 层流;若壁面足够高,则上部流动会转变为湍 流。不同的流动状态对换热具有决定性影响:层流 时,换热热阻完全取决了薄层的厚度。从换热 壁面下端开始,随着高度的增 加,层流薄层 的厚度也逐渐增加。局部表面传热系数也随 高度增加而减小。流体沿竖壁自然对流的流动性质和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变化 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出发,可以导出适用于自然对流换 热的准则方 程式 。原则上自然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可写为: 式中Gr为格拉晓夫数 Gr格拉晓夫数是浮升力/粘滞力比值的一种度量。Gr数的增大表明浮升力作用的相对增大。自然对流亦有层流与湍流之分,判别层流与湍流的准则数为Gr数一、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换热面附近流体的运动状况只取决于换热面的形状、尺寸 和温度,而与空间围护壁面无关,因此称为无限空间自然对流 换热。根据自然对流换热原则性准则方程,工程中广泛 使用的是下列形式的关联式: 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竖平板、竖圆柱为高度H,横圆柱为 外径d参数C、n的选取查看相关表格二、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流体在夹层两侧壁温不等的空间内进行对流换热时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讨论如图所示的竖的和水平的两种封闭夹层的自然对流换热 。夹层内流体的流动,主要取决于以夹层厚度为特征长度的Gr数 般关联式具有 :对于竖空气夹层:(H/的实验验证范围为1142)对于水平空气夹层,推荐以下关联式:值得指出,对于竖直夹层,当Gr Pr2000、对水平夹层Gr Pr 1700时,夹层中的热量传递过程为纯导热。除了自然对流以外,夹层 的热量传递还有辐射换热。通过夹 层的换热量应是两者之和。 第三节 蒸汽凝结换热凝结换热实例锅炉中的水冷壁寒冷冬天窗户上的冰花许多其他的工业应用过程凝结换热的关键点凝结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冷凝物相当于增加了热量进一步传递的热阻层流和湍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会分析竖壁和横管的换热过程,及Nusselt膜状凝结理论1 、凝结换热现象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释放给固体壁面,并在壁面上形成凝结液的过程,称凝结换热现象。有两种凝结形式。 2 、凝结换热的分类 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1)膜状凝结 定义: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并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称膜状凝结。 特点:壁面上有一层液膜,凝结放出的相变热(潜热)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热阻 g(2)珠状凝结 定义: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 小液珠的凝结形式,称珠状凝结。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g一、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关联式 1、纯净蒸汽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假定:1)常物性;2)蒸气静止;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4)气液界面上无温差,即液膜温度等于饱和温度;5)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6)液膜的过冷度忽略; 7)忽略蒸汽密度;8)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根据以上 9 个假设从边界层微分方程组推出努塞尔的简化方程组,从而保持对流换热理论的统一性。同样的,凝结液膜的流动和换热符合边界层的薄层性质。 以竖壁的膜状凝结为例: x 坐标为重力方向,如 图所示。 在稳态情况下,凝结液膜流动的微分方程组为 :下脚标 l 表示液相考虑假定(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考虑假定(7)忽略蒸汽密度只有u 和 t 两个未知量,于是,上面得方 程组化简为:考虑假定(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 转移只有导热边界条件:求解上面方程可得:(1) 液膜厚度定性温度:注意:r 按 ts 确定(2)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整个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定性温度:注意:r 按 ts 确定(3) 修正:实验表明,由于液膜表面波动,凝结换热得到强化,因此,实验值比上述得理论值高20左右修正后:(4)当是水平圆管及球表面上的层流膜状凝结时 ,其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为: 水平管:球: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2 膜层中凝结液的流动状态 无波动层流有波动层流湍流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且其判断依据 仍然时Re,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对水平管,用 代替上式中的 即可。并且横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如图由热平衡所以3 湍流膜状凝结换热实验证明:( 1 )膜层雷诺数 Re=1600 时,液膜由 层流转变为紊流 ; ( 2 )横管均在层流范围内,因为管径 较小。 特征 :对于紊流液膜,热量的传递:( 1 )靠近壁 面极薄的层流底层依靠导热方式传递热量;( 2 ) 层流底层以外的紊流层以紊流传递的热量为主。因 此,紊流液膜换热远大于层流液膜换热。 计算方法:对于竖壁湍流膜状换热,沿整个壁面上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式中:hl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ht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l为竖壁的总高度利用上面思想,整理的实验关联式:式中: 。除 用壁温计算外,其余物理量的定性温度均为二、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工程实际中所发生的膜状凝结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受各种 因素的影响。1. 不凝结气体不凝结气体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使饱和温度下降,减小了凝结的驱动力2 .蒸 气 流 速流 速 较 高 时 , 蒸 气 流 对 液 膜 表 面 产 生 模 型 的 粘 滞 应 力 。如 果 蒸 气 流 动 与 液 膜 向 下 的 流 动 同 向 时 , 使 液 膜 拉 薄 ,增 大 ; 反 之 使减 小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用下式代 替计算公式中的 ,5. 管子排数管束的几何布置、流体物性都会影响凝结换热。前面推导的横管凝结换热的公式只适用于单根横管。3. 过热蒸气要考虑过热蒸气与饱和液的焓差。6. 管内冷凝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管子上半部。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四周,中心为蒸气核。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v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的液膜的厚度。v可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拉薄,或者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掉。第四节 液体沸腾换热沸腾的定义:沸腾指液体吸热后在其内部产生汽泡的汽化过程称为沸腾。 沸腾的特点 1 )液体汽化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2 )由于汽泡形成和脱离时带走热量,使加热表面不断受到冷流体的冲刷和强烈的扰动,所以沸腾换热强度远大于无相变的换热。 沸腾换热分类: 1 )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 ; 2 )强制对流沸腾(管内沸腾)上述每种又分为过冷沸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