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假设:单齿对啮合,力作用在节点,不计f轮齿间的法向力n, 沿啮合线指向齿面1. n 的分解:n 圆周力t :径向力r :2. 作用力的大小:沿节圆切线方向指向齿面沿半径方向指向齿面(轮心)t211 (9-13)rtg1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mm1 小齿轮节圆直径mm; 啮合角(一) 轮齿的受力分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3. 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及关系:t t1(主):Ft1Fr1 Ft1Fr1Fr2Ft2Ft2Fr2r1 r2与1 反向 与2 同向t2 (从) :分别指向各自轮心:画受力图时,各分力画在啮合点上关系:1 = 2关系:t1 = t2 r1 = r2计算点:法向力n作用在齿顶且假设为单齿对啮合,轮齿为悬臂梁 危险截面:齿根某处30切线法确定拉应力加速裂纹扩展只计弯曲拉应力(二)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危险截面的弯曲应力为:弯曲强度校核公式:令:齿形系数 表105考虑齿根应力集中的影响引进应力校正系数YSa, YFa、 YSa与模数无关,只与齿形(齿数)有关其中: Ft=2T1d1m=d1z1 齿宽系数 :d=bd1 ( 重要) 表107弯曲强度设计公式:(三)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由公式计算出模数去套标准有曲率的齿廓接触点接触应力赫兹公式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曲率半径=?令:pca=FcaL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综合曲率半径为综合曲率半径弹性影响系数 表106则有:u=z2z1(=d2d1=i )齿数比 标准齿轮,节圆=分度园,则1=d1sin2 代入得:区域系数,标准直齿为2.5 齿面接触强度校核公式若将ZH= 2.5 代入,可得: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公式齿面接触强度公式(四)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说明 因配对齿轮H1 =H2,按接触设计时取H 1 与H 2的较小者代入设计公式2. 硬齿面齿轮传动,材料、硬度一样,设计时分别按两种强度设计,取较大者为计算结果弯曲强度公式:3. 因Z1Z2YFa1YSa1与YFa2YSa2不同F1 与F2不同即两轮弯曲应力不同,而F1与F2不同设计取 比值YFa1YSa1 F1与YFa2YSa2 F2的较大者代入 4. 设计时,初选K=Kt=1.21.4计算出d1t(mnt)计算KvKK计算K修正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选择106 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 压力角的选择:一般齿轮 =20; 航空用齿轮=25 齿数的选择:d1一定,齿数1 重合度平稳性好 m小加工量,但齿轮弯曲强度差闭式软齿面 :1宜取多提高平稳性,1 =2040 开式或闭式硬齿面:1宜取少保证轮齿弯曲强度1 17 (ha*=1,C*=0.25) 齿轮传动的许用应力 d b 承载能力 表107但载荷分布不 均匀应取得适当 计算(实用)齿宽 : b= d d1B1=b+58 B2=b齿轮的许用应力: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S接触: S=SH=1 弯曲: S=SF=1.251.5 齿宽系数d 的选择: 齿轮的疲劳极限lim :接触:lim=Hlim_ 依材料、热处理、硬度查图1021弯曲: lim=FE 依材料、热处理、硬度查图1020取中间偏下值,即在MQ与ML中间选值寿命系数KN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接触: KN = KHN_ 由N查图1019弯曲: KN = KFN 由N查图1018 N=60njLh n齿轮的转速(rmin)j齿轮转一周时,同一齿面参加啮合的次数Lh齿轮的工作寿命 Lh=年数300班数8(h) 齿轮精度的选择 (表108) 齿轮设计基本步骤选材料、精度、Z、d设计计算(d或m)(校核计算)尺寸计算结构设计及零件图由接触、弯曲 设计出模数,依 强度特点取其中 一个套标准。适 当调整齿数(1)立式数控车床 立式数控车床简称为数控立车,其车床主轴垂直于水平面,一个直径很大的圆形工作台,用来装夹工件。这类机床主要用于加工径向尺寸大、轴向尺寸相对较小的大型复杂零件。 (2)卧式数控车床 卧式数控车床又分为数控水平导轨卧式车床和数控倾斜导轨卧式车床。其倾斜导轨结构可以使车床具有更大的刚性,并易于排除切屑。 按加工零件的基本类型分类(1)卡盘式数控车床 这类车床没有尾座,适合车削盘类(含短轴类)零件。夹紧方式多为电动或液动控制,卡盘结构多具有可调卡爪或不淬火卡爪(即软卡爪)。 (2)顶尖式数控车床 这类车床配有普通尾座或数控尾座,适合车削较长的零件及直径不太大的盘类零件。 按刀架数量分类(1)单刀架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一般都配置有各种形式的单刀架,如四工位卧动转位刀架或多工位转塔式自动转位刀架。 (2)双刀架数控车床 这类车床的双刀架配置平行分布,也可以是相互垂直分布。 按功能分类(1)经济型数控车床 采用步进电动机和单片机对普通车床的进给系统进行改造后形成的简易型数控车床,成本较低,但自动化程度和功能都比较差,车削加工精度也不高,适用于要求不高的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2)普通数控车床 根据车削加工要求在结构上进行专门设计并配备通用数控系统而形成的数控车床,数控系统功能强,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精度也比较高,适用于一般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这种数控车床可同时控制两个坐标轴,即X轴和Z轴。 (3)车削加工中心在普通数控车床的基础上,增加了C轴和动力头,更高级的数控车床带有刀库,可控制X、Z和C三个坐标轴,联动控制轴可以是(X、Z)、(X、C)或(Z、C)。由于增加了C轴和铣削动力头,这种数控车床的加工功能大大增强,除可以进行一般车削外可以进行径向和轴向铣削、曲面铣削、中心线不在零件回转中心的孔和径向孔的钻削等加 工, 其它分类方法按数控系统的不同控制方式等指标,数控车床可以分很多种类,如直线控制数控车床,两主轴控制数控车床等;按特殊或专门工艺性能可分为螺纹数控车床、活塞数控车床、曲轴数控车床等多种。 编辑本段车床类型按用途和结构的不同,车床主要分为卧式车床和落地车床、立式车床、 转塔车床、单轴自动车床、多轴自动和半自动车床、仿形车床及多刀车床和各种专门化车床,如凸轮轴车床、曲轴车床、车轮车床、铲齿车床。在所有车床中,以卧式车床应用最为广泛。卧式车床加工尺寸公差等级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m。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机床制造业,随之出现了数控车床、车削加工中心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 1.普通车床加工对象广,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能加工工件的内外表面、端面和内外螺纹。这种车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车间。 2.转塔车床和回转车床具有能装多把刀具的转塔刀架或回轮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种工序,适用于成批生产。 3.自动车床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动上下料,重复加工一批同样的工件,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4.多刀半自动车床有单轴、多轴、卧式和立式之分。单轴卧式的布局形式与普通车床相似,但两组刀架分别装在主轴的前后或上下,用于加工盘、环和轴类工件,其生产率比普通车床提高35倍。 5.仿形车床能仿照样板或样件的形状尺寸,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环(见仿形机床),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产,生产率比普通车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轴、卡盘式、立式等类型。 6.立式车床主轴垂直于水平面,工件装夹在水平的回转工作台上,刀架在横梁或立柱上移动。适用于加工较大、较重、难于在普通车床上安装的工件,分单柱和双柱两大类。 7.铲齿车床在车削的同时,刀架周期地作径向往复运动,用于铲车铣刀、滚刀等的成形齿面。通常带有铲磨附件,由单独电动机驱动的小砂轮铲磨齿面。 8.专门化车床加工某类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车床,如曲轴车床、凸轮轴车床、车轮车床、车轴车床、轧辊车床和钢锭车床等。 9.联合车床主要用于车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后还可进行镗、铣、钻、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适用于工程车、船舶或移动修理站上的修配工作。 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45传染病q566 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医的诊察疾病能参 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 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 下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