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意记忆与设计艺术的关系n你也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眼前美 观豪华的门却不知如何打开;颇具现代感 的水龙头却把你弄得手忙脚乱;因为不会 使用家里的组合音响而生出跟不上时代的 挫折感这些人前的尴尬、人后的沮丧 ,其实问题全然不在你!全怪设计者考虑 不周而我们却在代为受过! 要求:探究注意与记忆,记忆与设计艺术,注意与设 计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它们之间的探 究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注意:争夺眼球战n人的认知过程的起点是知觉,知觉包括感觉 ,知觉组织和识别三个阶段,感觉到的信息 中被人们注意到的那部分才能被识别,因此 注意其中的信息过滤机制。n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在本中用诙谐的手笔,深入 的分析,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至上设计原则;应该让用户一 目了然地知道如何去操作,应该让消费者享受乐趣而不是 饱受挫折。诺曼指出,优秀的设计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的 行为,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n n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作者: (美国)唐纳德A诺 曼一、 注意的概念n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 集中,具体来说,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 选择性知觉。n最早提出这方面问题的是布罗德本特,1985年他 在知觉与通讯一书提出:人的注意类似于“过 滤器”,只有有限的资源去执行全部的信息加工, 大多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过滤掉了,这也就是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n 奈瑟尔(1928-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1967年著 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开始。他 的主要研究兴趣是记忆、智力以及自我概念。他对 自然环境下关于生活事件的记忆和个体、群体在测 验成绩上的差异的研究十分著名。1984年当选为国 家科学院院士。n奈瑟尔提出了“前注意加工”和“集中注意加工” 的概念。n前注意加工负责非目标信息的加工,是一个快速、 总体的、很可能是并行的过程,并且使用以往存储 的记忆时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n集中注意加工则是缓慢、精细、串行的加工过程, 包含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和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过 程。集中注意的过程即锁定目标信息的过程,它能 导致意识的产生,是将外部感觉信息和人脑中记忆 结合出来的产物。1、注意指向n人们对外界的注意都具有选择性,心理学研究表 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主体根据自身 目的将注意力指向目标-目的指向选择;二是 物体本身的刺激特性-刺激驱动捕获。(1)目的指向选择n1、设计必须明确提供用户(观众)该产品(包括广告、包装) 最重要的信息,并且为了提高设计的说服力,还应着重提供产品 主要价值的有效信息,其中包括产品性能、结构、材质、主要使 用方式等,特别那些价格较类同产品昂贵或新面市的,多数消费 者较为陌生或存在疑惑的产品尤为重要。n2、除了直接获利的目的导向,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人 的需要时复杂而多层次的,功能的满足仅仅是基本需求,其上还 包括社会尊重、爱与被爱、自我实现、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目的指向的注意对象的范围逐渐放大,那些能体现目标用户(观 众)核心价值观的设计如今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2)刺激驱动捕获n从刺激信息的特性来看,外界输入的信息越强、越不确定、越难控制则越容 易吸引人的注意。当外界环境的刺激信息均处于人类感觉阈限范围之上时, 人们是否能注意到某一信息则首先取决于该刺激信息与其他信息强度差别量 的大小。n心理学研究已证实了以下规律:n1)大小刺激。一般而言,尺度大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有人曾对刊物 中不同篇幅大小的广告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发现随着广告版面篇幅的增加, 注意率也相应增大,半页版面的注意值是13.3,而全页广告则是25.9。n2)对比刺激。同一事物内的要素对不越强烈越容易获得注意。n3)活动刺激。活动的或是变换的物体比较容易引起主体的注意,这源自人类 最初的生存需要,活动的物体通常需要猎物或躲避天敌。n4)颜色刺激。研究发现黑色与单色结合的配合比黑白广告要引人注意,四色 广告比黑白广告的被注意度高出了54%,暖色系比冷色系更引人注意。n5)新奇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具有适应性,因此出乎意料的刺激容易吸引注意 力,能令人从现在注意的对象上转移注意。日福田繁雄 反战招贴招贴为了实现一定的信息传递目的,需使其宣传 的内容迅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因此不少现 代招贴采用纯色背景,图形巨大或对比显著,具 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环保招贴2、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n广告的目的在于“广而告之”,吸引大众注意是其有 效传播的基础。广告学中将广告的诉求方式区分为 “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两类,两类诉求都需要吸 引消费者的注意,区别在于两者强调的焦点。前者 将消费者视为理性思维者,设计强调(甚至夸张表 达)能满足消费者实惠需要和带来实际利益的产品 属性;后者则是有意识地诱发客体的满足情感,影 响和诱导他们的评价和判断。n实际情况下,不少设计会同时使用两种策略,一方 面刺激人的感官,一方面也提供基于潜在消费者目提供基于潜在消费者目 的的诉求内容的的诉求内容。国外广告精美广告3、注意分散 n长时间注意之后会引起信息超载现象,导致人的注意被分 散。其原因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生物进化中形成的保护机制 ,是一种警报机制;其次,人的知觉系统长期集中于同一 刺激源上造成神经的过度疲劳,因此会转向新的刺激上。n基于以上原因,用户无法长时间集中于同样任务中,尤其 对人的注意要求比较高的思维活动;某种情况下,一旦用 户被要求长期集中注意与某一事物,他们会感觉疲劳、焦 虑,继而或者逃避刺激源,或者无视其中的部分刺激,对 其习以为常,寻求和谐和平衡。n所以那些主要以样式吸引消费者的企业不得不时常变化产 品风格和样式,区别于以往的或竞争对手的设计,以期不 断重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4、信息搜索策略n由于人的注意能力是有限的,决定了人们搜索目的 信息的时候,要依照一定的策略进行,这种策略即 人们接受信息的步骤和方式。信息理论家摩尔斯提 出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可以简单区别为整体理解、 顺次探索和随机获得三类。1)整体理解,指人们首先对认识对象产生一 个整体性的印象,再受其目的性(兴趣)的 驱使,进行进一步的认识。n正如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发现的那样,在人 们意识到对象之前,存在一个很短的前注 意过程(“感觉登记”),其间人们按照一 定原则(接近、相似、共同意义。流程连 续和封闭)组字视觉对象,人们注意到的 对象便是整体和全局。2)顺次探索,是指具有一定目的指向的人们 按照一定顺序注意到客观对象。探索的顺序 与人们的惯用思维方式启发式相关。n注:启发式是指人们惯用的思维方式,即哪些形象组块更 易于被主体从长时间记忆中检索出来。3)随机获得,是指有时在外界刺激信息并无 特别差异性的情况下,人们随机地注意其中 某些信息。注意在设计中的意义n注意在设计中的意义:“注意”是设计中的重 要概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达到促销目 的是设计的重要经济职能。从功能角度而 言,设计有时需要巧妙的令重要信息引起 人们的注意,例如工业设备通过警戒色提 示用户远离危险部件,标识体系通过醒目 的图文,色彩体系为用户导航!测测你的记忆力n测试说明:下面的100个数字是打乱顺序后排列的,请 你按照顺序在里面找出15个数字来,例如从1-15或从2-16 或30-44等,记录下你找到这15个连续数字所花的时间n 测试题:12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27 98 79 8 70 13 61 6 80 995 41 95 14 76 81 59 48 93 28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86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17 46 53 1 72 15 54 10 37 2383 73 84 90 44 89 66 91 74 9225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n评分与结果这个小测验是测试你在集中注意力时的 记忆程度。如果你在30-40秒内就找到了15 个顺序数字,那你在集中注意力时的记忆 程度就属于“优等“了,大约只有5%的人有 这样的能力;如果你用了40-90秒,那只能 算是“一般“;如果你在2-3分钟内才找到, 那你就应该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了。二、记忆:学习策略n记忆的概念:1、 记忆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机能之一 ,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都离不开经验,人们 能够辨认周围的事物,或者按照习得的动 作学习、生活,都依赖记忆。2、记忆是个体过去所经历的事物在大脑 中留下的痕迹,只是不像其他痕迹。例如 纸张上记录的信息能观测到,而人的记忆 无法直接观测,所以只能通过个体的外显 行为加以研究。 n3、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于记忆有着不同定 义,普通心理学将记忆定义为“经验的印留 、保持和在作用的过程”,设计学科则普遍 采纳认知心理学中对“记忆”的定义:“存储 和提取信息的容量”,或者“人脑对外界传入 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过程n按照记忆的“信息加工三级模式”所描述的那 样,记忆涵盖了信息加工的全过程。记忆 的过程被概括为三个部分:识记、保持和 记忆,以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编码 、存储和提取(解码)。n1、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这仅仅是对这 一现象的描述,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 制出发,将这一过程称为编码,编码具有 两种形式:一是将外界信息编码到工作记 忆(短时记忆),二是将工作记忆转入长 时记忆,这一过程就好似学习或训练。n2、保持,认知心理学中称为存储,即把信 息已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 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 式存储知识。n短时记忆的贮存主要为空间的和言语的, 长时记忆的贮存主要为程序性、陈述性知 识和原型。n3、回忆(包括再现和再认),认知心理学 称之为信息的“提取”过程,也是一个解码信 息的过程,个体记忆的好坏是通过所能提 取的信息量来判定的。n事实上,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许多学者提 出一旦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不能或很难消 退,但不一定能随意地被正确提取出来。一、记忆的分类n记忆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主要分类的方式包括:n1、心理学家Paivio(1975年)提出双重编码 说,按照记忆表征的形式,将长时记忆分 为两个系统,表象系统(形象记忆)和言 语系统(词语逻辑记忆)。n由于记忆的第一个阶段感觉登记是按 照时间顺序对感觉对象的物理特征的完整 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因此可以说人 的记忆都是从形象记忆开始的。n2、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1972年在记忆的组 织一书中,按照记忆的内容,将长时间记忆区 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n情景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特定时间的情景或 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语义记忆时运用语言所必须得记忆,它是一个 心理词库,包括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 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 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 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n3、根据记忆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分为内 隐记忆和外显记忆。n 前者是无意识的记忆,而后者则是有意 识的。n广告心理学中曾提到一种对消费者购买动 机的无意识的唤醒方式,即通过情景或广 告使消费者受到被动刺激,消费者虽然没 有意识到什么内容,但又似乎模糊地留有 了一点印象,当他们有目的地去购买商品 时,会出现熟悉感。n4、同样根据内容区分的典型划分还有安德 逊1980年提出的陈述记忆和程序性记忆。n 陈述性记忆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