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优秀论文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优秀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微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研究及动态观察化研究及动态观察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 T T 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 中医药中医药 治疗治疗摘要:本研究主要对不同证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微观指标检测及动态 观察,以期为宏观辨汪提供客观诊断指标,使宏观辨证更准确、更利学、更客 观,同时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将纳入 SLE 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内热型、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脾肾阳虚型 四组和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 两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验室测定,T 淋巴细胞亚群、IL-2,IL-10。最后 比较、分析各组数据,得出其中的相关性。 在四组证型之间的比较:l.T 淋 巴细胞亚群检测水平:阴虚内热型与瘀热痹阻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5),阴虚内热型与风湿热痹型比较 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 (plt;0.05),阴虚内热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 (plt;0.01);风湿热痹与瘀热痹阻型比较无统计意义(pgt;0.05); 瘀热痹阻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plt;0.01), CDlt;,8gt;lt;#39;+gt;T(plt;0.05)有统计 意义;风湿热痹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5)。2.IL-2 检测水平阴虚内热型与正常人、 风湿热痹型、脾肾阳虚型比较(Plt;0.01);与瘀热痹阻型比较 (Plt;0.05)有统计意义。3IL-10 检测水平 SLE 四组证型与正常人之间 的比较(Plt;0.01);阴虚内热型与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比较 (Plt;0.01)有统计意义:脾肾阳虚型与瘀热痹阻型比较(Plt;0.01), 与风湿热痹型比较(Plt;0.05)有统汁意义。在虚实证型之间的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1), CDlt;,4gt;lt;#39;+gt;T/CDlt;,8gt;lt;#39;+gt;T 无统计意义(pgt;0.05);IL-2 无统计意义 (pgt;0.05):IL-10 有统计意义(plt;0.01)。 IL-2 血清水平可作 为阴虚内热型定量的客观指标。CDlt;,3gt;lt;#39;- gt;T、CDlt;,4gt;lt;#39;+gt;T、CDlt;, 8gt;lt;#39;+gt;T、IL-10 血清水平可作为虚实辨证分型定量的客观指标; CDlt;,3gt;lt;#39;+gt;T、IL-2 血清水平可作为 (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辨证的客观指标, CDlt;,8gt;lt;#39;+gt;T 血清水平可作为(实证组)瘀 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辨证的客观指标。 通过对 24 例长期复诊(gt;6 个月)患者观察,发生汪型转化 11 人次。从我们的观察临床上不能根据病程的 长短来判断疾病处于那一证型,但可以看出风湿热痹型向虚证转化时易转化为 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向实证转化时易转化为瘀热痹阻型。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本研究主要对不同证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微观指标检测及动态观 察,以期为宏观辨汪提供客观诊断指标,使宏观辨证更准确、更利学、更客观, 同时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将纳入 SLE 患者 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内热型、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脾肾阳虚型四组 和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两组,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验室测定,T 淋巴细胞亚群、IL-2,IL-10。最后比较、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其中的相关性。 在四组证型之间的比较:l.T 淋巴细胞 亚群检测水平:阴虚内热型与瘀热痹阻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5),阴虚内热型与风湿热痹型比较 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 (plt;0.05),阴虚内热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 (plt;0.01);风湿热痹与瘀热痹阻型比较无统计意义(pgt;0.05); 瘀热痹阻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plt;0.01), CDlt;,8gt;lt;#39;+gt;T(plt;0.05)有统计 意义;风湿热痹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5)。2.IL-2 检测水平阴虚内热型与正常人、 风湿热痹型、脾肾阳虚型比较(Plt;0.01);与瘀热痹阻型比较 (Plt;0.05)有统计意义。3IL-10 检测水平 SLE 四组证型与正常人之间 的比较(Plt;0.01);阴虚内热型与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比较 (Plt;0.01)有统计意义:脾肾阳虚型与瘀热痹阻型比较(Plt;0.01), 与风湿热痹型比较(Plt;0.05)有统汁意义。在虚实证型之间的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1), CDlt;,4gt;lt;#39;+gt;T/CDlt;,8gt;lt;#39;+gt;T 无统计意义(pgt;0.05);IL-2 无统计意义 (pgt;0.05):IL-10 有统计意义(plt;0.01)。 IL-2 血清水平可作 为阴虚内热型定量的客观指标。CDlt;,3gt;lt;#39;- gt;T、CDlt;,4gt;lt;#39;+gt;T、CDlt;, 8gt;lt;#39;+gt;T、IL-10 血清水平可作为虚实辨证分 型定量的客观指标; CDlt;,3gt;lt;#39;+gt;T、IL-2 血清水平可作为 (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辨证的客观指标, CDlt;,8gt;lt;#39;+gt;T 血清水平可作为(实证组)瘀 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辨证的客观指标。 通过对 24 例长期复诊(gt;6个月)患者观察,发生汪型转化 11 人次。从我们的观察临床上不能根据病程的 长短来判断疾病处于那一证型,但可以看出风湿热痹型向虚证转化时易转化为 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向实证转化时易转化为瘀热痹阻型。 本研究主要对不同证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微观指标检测及动态观察, 以期为宏观辨汪提供客观诊断指标,使宏观辨证更准确、更利学、更客观,同 时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将纳入 SLE 患者按 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内热型、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脾肾阳虚型四组和 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两组,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验室测定,T 淋巴细胞亚群、IL-2,IL-10。最后比较、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其中的相关性。 在四组证型之间的比较:l.T 淋巴细胞 亚群检测水平:阴虚内热型与瘀热痹阻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5),阴虚内热型与风湿热痹型比较 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 (plt;0.05),阴虚内热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 (plt;0.01);风湿热痹与瘀热痹阻型比较无统计意义(pgt;0.05); 瘀热痹阻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plt;0.01), CDlt;,8gt;lt;#39;+gt;T(plt;0.05)有统计 意义;风湿热痹与脾肾阳虚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5)。2.IL-2 检测水平阴虚内热型与正常人、 风湿热痹型、脾肾阳虚型比较(Plt;0.01);与瘀热痹阻型比较 (Plt;0.05)有统计意义。3IL-10 检测水平 SLE 四组证型与正常人之间 的比较(Plt;0.01);阴虚内热型与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比较 (Plt;0.01)有统计意义:脾肾阳虚型与瘀热痹阻型比较(Plt;0.01), 与风湿热痹型比较(Plt;0.05)有统汁意义。在虚实证型之间的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1), CDlt;,4gt;lt;#39;+gt;T/CDlt;,8gt;lt;#39;+gt;T 无统计意义(pgt;0.05);IL-2 无统计意义 (pgt;0.05):IL-10 有统计意义(plt;0.01)。 IL-2 血清水平可作 为阴虚内热型定量的客观指标。CDlt;,3gt;lt;#39;- gt;T、CDlt;,4gt;lt;#39;+gt;T、CDlt;, 8gt;lt;#39;+gt;T、IL-10 血清水平可作为虚实辨证分 型定量的客观指标; CDlt;,3gt;lt;#39;+gt;T、IL-2 血清水平可作为 (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辨证的客观指标, CDlt;,8gt;lt;#39;+gt;T 血清水平可作为(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辨证的客观指标。 通过对 24 例长期复诊(gt;6 个月)患者观察,发生汪型转化 11 人次。从我们的观察临床上不能根据病程的 长短来判断疾病处于那一证型,但可以看出风湿热痹型向虚证转化时易转化为 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向实证转化时易转化为瘀热痹阻型。 本研究主要对不同证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微观指标检测及动态观察, 以期为宏观辨汪提供客观诊断指标,使宏观辨证更准确、更利学、更客观,同 时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将纳入 SLE 患者按 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内热型、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脾肾阳虚型四组和 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两组,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验室测定,T 淋巴细胞亚群、IL-2,IL-10。最后比较、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其中的相关性。 在四组证型之间的比较:l.T 淋巴细胞 亚群检测水平:阴虚内热型与瘀热痹阻型比较 CDlt;,3gt;lt;#39;+gt;T、CDlt;,4gt; lt;#39;+gt;T、CDlt;,8gt;lt;#39;+gt;T 有统计意义(plt;0.05),阴虚内热型与风湿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