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0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5页 / 共80页
第6页 / 共80页
第7页 / 共80页
第8页 / 共80页
第9页 / 共8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节 地图与等高线细析考纲 明确考向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的图例和注记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比例尺的计算及大小比较,注记和图例的阅读与应用2.等高(深)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及判读方法;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其他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基础梳理 自测自评1.比例尺(1)概念:比例尺又叫缩尺,是指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表达方式:1:100000或1/100000称为2数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称为3文字式; 称为4线段式(3)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就5越小(4)范围大小与内容详略: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地区范围越6小,内容越7详细;比例尺越小,则所表示的地区范围越8大,内容越9简略(5)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为原来的n倍,则图幅为原来的10n2倍;比例尺缩小为原来的1/n倍,则图幅为原来的111/n2倍2.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按指向标指示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12正北方向(2)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13南北方向,纬线指示14东西方向(3)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3.图例和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15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是16注记4.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又叫17绝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18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19相对高度(2)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20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21小(3)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有:山顶22鞍部山脊23山谷盆地5.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24起伏和坡度的25大小考点解读 针对训练考点1 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的计算计算的依据是比例尺的概念,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常使用数字式,如1:100000,其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1:100000这个比例尺中分子1的单位为厘米,分母100000的单位也为厘米,即图上1 cm代表实际距离100000 cm(1 km)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比例尺进行相应的计算在一些经纬网地图中,往往不给出比例尺,但要求计算山脉的长度河流的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岛屿的面积等进行上述计算必须知道比例尺,但题目又没给出比例尺,此类题往往无从下手,陷入困境其实经纬网地图中暗含有比例尺,经纬网中的相邻两条纬线截得某一经线,其截得的经线图上距离我们可以测量出来,实际距离可利用纬度相差1的经线弧长为111千米进行计算,这样此图的比例尺就求出来了,相应的长度面积的估算也就解决了如下图:假设图中AB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其表示的实际距离为3111千米,则此图比例尺为 ,即1:100000002.比例尺图幅与表示范围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当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则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则图幅越小3.有指向标的地图的方向判断在判断方向时,此种地图中易出现的错误是没有看到指向标,误认为是普通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结果出错如:判断此图中河流的流向如忽略图中的指向标,极易判断图中河流由西向东流,正确答案为由西南流向东北所以在判断方向时第一步先看图中是否有指向标【针对训练1】 根据要求回答(1)(3)题(1)在一张地图上,60N纬度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地方时差2小时,则此图比例尺是( )A.1:15000000 B.1:1000000C.1:30000000 D.1:1500000答案A (2)下列甲乙两图比较( )A.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B.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C.两图比例尺相同D.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答案A (3)下图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A.西南 B.正西 C.东南 D.西北答案D解析 第(1)题,在赤道上经度为1的纬线长度为111 km,60N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地方时差2小时,经度差30,距离为 11130=15111千米;而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则比例尺为,故A选项正确第(2)题,可根据表示相同实际距离的图上距离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表示1个纬度的经线长度,甲的图上距离比乙长,所以甲的比例尺大于乙第(3)题,根据指向标可判断此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变式训练1: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黄兴公园的面积约为( )A.6000 m2 B.60000 m2C.600000 m2 D.6000000 m2解析:本题结合上海市热点问题黄兴公园,考查比例尺计算能力图中黄兴公园大体呈长方形,宽约2 cm(640 m),长约3 cm(960 m),估算其面积为600000 m2答案:C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图上所有标注的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3)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除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山坡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流域的集水线(6)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如下图所示:(7)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 ),“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2.等高线地形图投影原理3.主要地形的形状特征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图等高线特征 山峰山丘四周低中间高等高线数值内 高外低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数值内 低外高山脊从山顶向外伸 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凸向低 处; 脊线高于 两侧 山谷山脊之间的低 洼部分等高线凸向 高处;谷线低于 两侧鞍部位于相邻两个 山顶之间,呈马 鞍形 位于两个山峰 之间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 ;根据陡崖符 号判断新月形沙丘相对高度较小, 有迎风坡背风 坡之分等高线形似 新月;背风坡 等高线密集,迎 风坡等高线稀 疏梯田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 处与密集处 差别大火山从火山口向 内向外,海拔 降低等高线为近 似圆形,最中 心处数值向 内递减,外围 向外递减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1)相对高度及气温差异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是:先读出AB两地的海拔范围,然后这两个海拔范围交叉相减就可得出AB两地相对高度的范围,再看答案中哪个数值在这个范围之内相对高度范围求出之后,根据气温直减率0.6/100米,可计算出另一地的气温的范围如: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甲地海拔在400600米之间,H地海拔在20002200米之间,交叉相减可知两地相对高差约在14001800米之间,故选择B项如果甲聚落的气温为15,则H地气温为_根据相对高度范围14001800米,可知气温下降的范围为8.410.8,则H地气温为4.26.6,如选项为A.4 B.7 C.5 D.8,则C选项正确(2)陡崖的计算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常见的计算是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如果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在此重合,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n-1)dHDBC下图是某区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河段的流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东向西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答案:C4.甲村落分别位于a、b两点的( )A.东方南方 B.西方南方C.东方北方 D.西方北方答案:A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56题5.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答案:B6.若b的海拔为200米,a的海拔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米)为( )A.200P300,300Q400B.300P400,100Q200C.100Q200,200P300D.200Q300,300P400答案:B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答案:A8.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答案:B品味高考 启发灵感(2010浙江高考)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读表图,完成(1)(2)题(1)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答案:A(2)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答案: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形判读河流流向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出题角度新颖,明显在考查等高线方面的知识,但并没有通过等高线来体现第(1)题,根据河流的流向与地势高低的关系,及表中的地形坡度分布规律可知,正确选项是A,根据地形坡度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2)题,泥石流发生在水源充足的河道中,且流经地区土石充足,所以应该把表1和表2叠加,然后再和表4对照,可知戊辛两地最易发生泥石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