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毕业论文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棉花无土苗关键棉花无土苗关键配套技术及其栽培效应研究配套技术及其栽培效应研究关键词:棉花关键词:棉花 无土育苗无土育苗 栽培效应栽培效应 移栽密度移栽密度摘要:本试验于 2007-2008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南 抗 9 号,研究移栽密度、氮肥运筹和化控运筹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 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移栽密度在 1.8-3.6 万株 /hm2 范围内,棉花无土苗籽棉产量以密度 2.4-3 万株/hm2 较高,其中密度 2.4 万株/bm2 的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284kg/hm2。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有利于保持棉 纤维长度较长,麦克隆值保持在国标要求的适宜范围内。 适宜密度条件下, 无土苗单株铃数、单铃重、群体现蕾强度和成铃强度较高。密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既有高的营养生长,也有高的生殖生长,源库较为协调,同时最 大群体 LAI 分别为 4.08 和 4.18,符合高产棉花适宜叶面积在 4.0-4.5 的范围 要求,不同密度处理的个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密 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的对氮磷钾吸收高峰与棉铃大量形成保持同步, 有利于成铃和产量提高。 2.不同的氮肥运筹试验表明,在移栽肥、花铃肥、 桃肥比例分别为 10、65、25运筹下产量最高,达到 4652.2kg/hm2.在该 氮肥运筹下,单株结铃数和总铃数最高。 适宜的氮肥运筹有利于 LAI 适宜并 保持较长的持续期,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利于光合强度增加。不同氮肥运筹处 理的个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不同处理间以 10、65、25氮肥运筹吸氮磷钾量最多,且吸收高峰与优质桃形成期同步。 前期磷钾吸收较多有利于磷钾营养的提早利用。无土苗产量水平与氮、磷、钾 的吸收量密切相关,产量水平提高,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也增加,特别是 N、K 积累随产量提高大幅度增加。 3.不同化控运筹对无土苗影响的研究表明,初 花、盛花和打顶后 7 天的系统化控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854.6 kg/hm2,较营 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高了 7.16,达显著水平。且系统化控的无土苗纤维 长度为 32.2mm,马克隆值为 4.18,都比对照高,即系统化控(初花 30g/hm2、 盛花 45g/hm2、打顶后 7 天 60g/hm2)有利于无土苗纤维品质的提高。 自初花 期开始的系统化控能调节株高,提高单株铃数、现蕾强度、成铃强度和成铃率。 群体最大 LAI 为 4.38,符合高产对最适 LAI 在 4.0-4.5 范围的要求。系统化控 调节了无土棉花棉铃果枝对位叶、棉铃的生理活性。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增大了棉铃体积、提高了铃重、降低了铃壳增重率; 降低了铃壳中可溶性糖增长率,使铃壳中养分外运强度增大。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本试验于 2007-2008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南抗 9 号,研究移栽密度、氮肥运筹和化控运筹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及 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移栽密度在 1.8-3.6 万株 /hm2 范围内,棉花无土苗籽棉产量以密度 2.4-3 万株/hm2 较高,其中密度 2.4 万株/bm2 的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284kg/hm2。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有利于保持棉 纤维长度较长,麦克隆值保持在国标要求的适宜范围内。 适宜密度条件下, 无土苗单株铃数、单铃重、群体现蕾强度和成铃强度较高。密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既有高的营养生长,也有高的生殖生长,源库较为协调,同时最 大群体 LAI 分别为 4.08 和 4.18,符合高产棉花适宜叶面积在 4.0-4.5 的范围 要求,不同密度处理的个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密 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的对氮磷钾吸收高峰与棉铃大量形成保持同步, 有利于成铃和产量提高。 2.不同的氮肥运筹试验表明,在移栽肥、花铃肥、 桃肥比例分别为 10、65、25运筹下产量最高,达到 4652.2kg/hm2.在该 氮肥运筹下,单株结铃数和总铃数最高。 适宜的氮肥运筹有利于 LAI 适宜并 保持较长的持续期,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利于光合强度增加。不同氮肥运筹处 理的个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不同处理间以 10、65、25氮肥运筹吸氮磷钾量最多,且吸收高峰与优质桃形成期同步。 前期磷钾吸收较多有利于磷钾营养的提早利用。无土苗产量水平与氮、磷、钾 的吸收量密切相关,产量水平提高,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也增加,特别是 N、K 积累随产量提高大幅度增加。 3.不同化控运筹对无土苗影响的研究表明,初 花、盛花和打顶后 7 天的系统化控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854.6 kg/hm2,较营 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高了 7.16,达显著水平。且系统化控的无土苗纤维 长度为 32.2mm,马克隆值为 4.18,都比对照高,即系统化控(初花 30g/hm2、 盛花 45g/hm2、打顶后 7 天 60g/hm2)有利于无土苗纤维品质的提高。 自初花 期开始的系统化控能调节株高,提高单株铃数、现蕾强度、成铃强度和成铃率。 群体最大 LAI 为 4.38,符合高产对最适 LAI 在 4.0-4.5 范围的要求。系统化控 调节了无土棉花棉铃果枝对位叶、棉铃的生理活性。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增大了棉铃体积、提高了铃重、降低了铃壳增重率; 降低了铃壳中可溶性糖增长率,使铃壳中养分外运强度增大。 本试验于 2007-2008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南抗 9 号, 研究移栽密度、氮肥运筹和化控运筹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及生长发 育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移栽密度在 1.8-3.6 万株/hm2 范 围内,棉花无土苗籽棉产量以密度 2.4-3 万株/hm2 较高,其中密度 2.4 万株 /bm2 的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284kg/hm2。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有利于保持棉纤维 长度较长,麦克隆值保持在国标要求的适宜范围内。 适宜密度条件下,无土 苗单株铃数、单铃重、群体现蕾强度和成铃强度较高。密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既有高的营养生长,也有高的生殖生长,源库较为协调,同时最大群 体 LAI 分别为 4.08 和 4.18,符合高产棉花适宜叶面积在 4.0-4.5 的范围要求, 不同密度处理的个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密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的对氮磷钾吸收高峰与棉铃大量形成保持同步,有利于 成铃和产量提高。 2.不同的氮肥运筹试验表明,在移栽肥、花铃肥、桃肥比 例分别为 10、65、25运筹下产量最高,达到 4652.2kg/hm2.在该氮肥运筹下,单株结铃数和总铃数最高。 适宜的氮肥运筹有利于 LAI 适宜并保持较 长的持续期,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利于光合强度增加。不同氮肥运筹处理的个 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不同处理间以 10、65、25氮肥运筹吸氮磷钾量最多,且吸收高峰与优质桃形成期同步。 前期磷钾吸收较多有利于磷钾营养的提早利用。无土苗产量水平与氮、磷、钾 的吸收量密切相关,产量水平提高,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也增加,特别是 N、K 积累随产量提高大幅度增加。 3.不同化控运筹对无土苗影响的研究表明,初 花、盛花和打顶后 7 天的系统化控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854.6 kg/hm2,较营 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高了 7.16,达显著水平。且系统化控的无土苗纤维 长度为 32.2mm,马克隆值为 4.18,都比对照高,即系统化控(初花 30g/hm2、 盛花 45g/hm2、打顶后 7 天 60g/hm2)有利于无土苗纤维品质的提高。 自初花 期开始的系统化控能调节株高,提高单株铃数、现蕾强度、成铃强度和成铃率。 群体最大 LAI 为 4.38,符合高产对最适 LAI 在 4.0-4.5 范围的要求。系统化控 调节了无土棉花棉铃果枝对位叶、棉铃的生理活性。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增大了棉铃体积、提高了铃重、降低了铃壳增重率; 降低了铃壳中可溶性糖增长率,使铃壳中养分外运强度增大。 本试验于 2007-2008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南抗 9 号, 研究移栽密度、氮肥运筹和化控运筹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及生长发 育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移栽密度在 1.8-3.6 万株/hm2 范 围内,棉花无土苗籽棉产量以密度 2.4-3 万株/hm2 较高,其中密度 2.4 万株 /bm2 的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284kg/hm2。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有利于保持棉纤维 长度较长,麦克隆值保持在国标要求的适宜范围内。 适宜密度条件下,无土 苗单株铃数、单铃重、群体现蕾强度和成铃强度较高。密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既有高的营养生长,也有高的生殖生长,源库较为协调,同时最大群 体 LAI 分别为 4.08 和 4.18,符合高产棉花适宜叶面积在 4.0-4.5 的范围要求, 不同密度处理的个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密度 2.4 万株/hm2 和 3 万株/hm2 的对氮磷钾吸收高峰与棉铃大量形成保持同步,有利于 成铃和产量提高。 2.不同的氮肥运筹试验表明,在移栽肥、花铃肥、桃肥比 例分别为 10、65、25运筹下产量最高,达到 4652.2kg/hm2.在该氮肥运 筹下,单株结铃数和总铃数最高。 适宜的氮肥运筹有利于 LAI 适宜并保持较 长的持续期,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利于光合强度增加。不同氮肥运筹处理的个 体和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不同处理间以 10、65、25氮肥运筹吸氮磷钾量最多,且吸收高峰与优质桃形成期同步。 前期磷钾吸收较多有利于磷钾营养的提早利用。无土苗产量水平与氮、磷、钾 的吸收量密切相关,产量水平提高,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也增加,特别是 N、K 积累随产量提高大幅度增加。 3.不同化控运筹对无土苗影响的研究表明,初 花、盛花和打顶后 7 天的系统化控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854.6 kg/hm2,较营 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高了 7.16,达显著水平。且系统化控的无土苗纤维 长度为 32.2mm,马克隆值为 4.18,都比对照高,即系统化控(初花 30g/hm2、 盛花 45g/hm2、打顶后 7 天 60g/hm2)有利于无土苗纤维品质的提高。 自初花 期开始的系统化控能调节株高,提高单株铃数、现蕾强度、成铃强度和成铃率。 群体最大 LAI 为 4.38,符合高产对最适 LAI 在 4.0-4.5 范围的要求。系统化控 调节了无土棉花棉铃果枝对位叶、棉铃的生理活性。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增大了棉铃体积、提高了铃重、降低了铃壳增重率;降低了铃壳中可溶性糖增长率,使铃壳中养分外运强度增大。 本试验于 2007-2008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南抗 9 号, 研究移栽密度、氮肥运筹和化控运筹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及生长发 育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移栽密度在 1.8-3.6 万株/hm2 范 围内,棉花无土苗籽棉产量以密度 2.4-3 万株/hm2 较高,其中密度 2.4 万株 /bm2 的籽棉产量最高,达到 4284kg/hm2。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有利于保持棉纤维 长度较长,麦克隆值保持在国标要求的适宜范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