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优秀论文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优秀论文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综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综合评价合评价关键词:苏北盆地关键词:苏北盆地 烃源岩烃源岩 排烃机理排烃机理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生烃潜力 油气成藏油气成藏摘要: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位于泰州组二段底部,钻井揭示泰州组烃源岩平 均厚度约为 25m,取芯资料有限。重点对 3 口取芯井取芯井段密集取样,分析 优质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机碳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 烃源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开展烃源 岩生烃潜力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总体为“极好-好”生油岩;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型和lt;,1gt;型;源岩主体为低熟,少部分 为成熟,Ro 在 0.50.8;烃源岩平面分布比较广泛,平均在 20m 左右,有 机碳均在 1以上。但分布有所差异,富安次凹最厚可达 40m,有机碳最大可大 于 4。 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对生烃潜力指数模型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在排烃 门限控烃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排烃门限的控制因素;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 和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排烃门限与各单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排烃 门限定量计算模型及生烃潜力指数定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安凹陷泰 州组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 3070m,排烃高峰期对应深度为 3670m,排烃效率在 4060,排烃中心主要 集中在富安次凹,排烃强度最大值为 9010lt;#39;4gt;tkmlt;#39;2gt;,其累 积排烃量为 2.4610lt;#39;8gt;t,在盐城组末,进入排烃 高峰期。 将海安凹划分为 7 个油气成藏体系。在各油气成藏体系中,富安成 藏体系排烃量最大,为 3111.6610lt;#39;8gt;t,最小为丰 北成藏体系,为 417.7210lt;#39;8gt;t;在各成藏体系中, 剩余资源量列前 3 位的依次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综合研究认为在海 安凹陷各成藏体系中,最有勘探前景的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其次是 孙家洼和丰北成藏体系。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位于泰州组二段底部,钻井揭示泰州组烃源岩平均 厚度约为 25m,取芯资料有限。重点对 3 口取芯井取芯井段密集取样,分析优 质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机碳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烃 源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开展烃源岩 生烃潜力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总体为“极好-好”生油岩;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型和lt;,1gt;型;源岩主体为低熟,少部分 为成熟,Ro 在 0.50.8;烃源岩平面分布比较广泛,平均在 20m 左右,有 机碳均在 1以上。但分布有所差异,富安次凹最厚可达 40m,有机碳最大可大 于 4。 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对生烃潜力指数模型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在排烃 门限控烃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排烃门限的控制因素;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 和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排烃门限与各单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排烃 门限定量计算模型及生烃潜力指数定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安凹陷泰 州组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 3070m,排烃高峰期对应深度为 3670m,排烃效率在 4060,排烃中心主要 集中在富安次凹,排烃强度最大值为 9010lt;#39;4gt;tkmlt;#39;2gt;,其累 积排烃量为 2.4610lt;#39;8gt;t,在盐城组末,进入排烃 高峰期。 将海安凹划分为 7 个油气成藏体系。在各油气成藏体系中,富安成 藏体系排烃量最大,为 3111.6610lt;#39;8gt;t,最小为丰 北成藏体系,为 417.7210lt;#39;8gt;t;在各成藏体系中, 剩余资源量列前 3 位的依次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综合研究认为在海 安凹陷各成藏体系中,最有勘探前景的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其次是 孙家洼和丰北成藏体系。 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位于泰州组二段底部,钻井揭示泰州组烃源岩平均厚度 约为 25m,取芯资料有限。重点对 3 口取芯井取芯井段密集取样,分析优质烃 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机碳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烃源岩 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开展烃源岩生烃 潜力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总体为“极好-好”生油岩;有机 质类型主要为型和lt;,1gt;型;源岩主体为低熟,少部分为成 熟,Ro 在 0.50.8;烃源岩平面分布比较广泛,平均在 20m 左右,有机碳 均在 1以上。但分布有所差异,富安次凹最厚可达 40m,有机碳最大可大于 4。 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对生烃潜力指数模型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在排烃门 限控烃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排烃门限的控制因素;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和 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排烃门限与各单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排烃门 限定量计算模型及生烃潜力指数定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安凹陷泰州 组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 3070m,排烃高峰期对应深度为 3670m,排烃效率在 4060,排烃中心主要 集中在富安次凹,排烃强度最大值为 9010lt;#39;4gt;tkmlt;#39;2gt;,其累 积排烃量为 2.4610lt;#39;8gt;t,在盐城组末,进入排烃 高峰期。 将海安凹划分为 7 个油气成藏体系。在各油气成藏体系中,富安成 藏体系排烃量最大,为 3111.6610lt;#39;8gt;t,最小为丰北成藏体系,为 417.7210lt;#39;8gt;t;在各成藏体系中, 剩余资源量列前 3 位的依次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综合研究认为在海 安凹陷各成藏体系中,最有勘探前景的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其次是 孙家洼和丰北成藏体系。 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位于泰州组二段底部,钻井揭示泰州组烃源岩平均厚度 约为 25m,取芯资料有限。重点对 3 口取芯井取芯井段密集取样,分析优质烃 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机碳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烃源岩 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开展烃源岩生烃 潜力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总体为“极好-好”生油岩;有机 质类型主要为型和lt;,1gt;型;源岩主体为低熟,少部分为成 熟,Ro 在 0.50.8;烃源岩平面分布比较广泛,平均在 20m 左右,有机碳 均在 1以上。但分布有所差异,富安次凹最厚可达 40m,有机碳最大可大于 4。 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对生烃潜力指数模型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在排烃门 限控烃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排烃门限的控制因素;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和 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排烃门限与各单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排烃门 限定量计算模型及生烃潜力指数定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安凹陷泰州 组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 3070m,排烃高峰期对应深度为 3670m,排烃效率在 4060,排烃中心主要 集中在富安次凹,排烃强度最大值为 9010lt;#39;4gt;tkmlt;#39;2gt;,其累 积排烃量为 2.4610lt;#39;8gt;t,在盐城组末,进入排烃 高峰期。 将海安凹划分为 7 个油气成藏体系。在各油气成藏体系中,富安成 藏体系排烃量最大,为 3111.6610lt;#39;8gt;t,最小为丰 北成藏体系,为 417.7210lt;#39;8gt;t;在各成藏体系中, 剩余资源量列前 3 位的依次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综合研究认为在海 安凹陷各成藏体系中,最有勘探前景的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其次是 孙家洼和丰北成藏体系。 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位于泰州组二段底部,钻井揭示泰州组烃源岩平均厚度 约为 25m,取芯资料有限。重点对 3 口取芯井取芯井段密集取样,分析优质烃 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机碳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烃源岩 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开展烃源岩生烃 潜力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总体为“极好-好”生油岩;有机 质类型主要为型和lt;,1gt;型;源岩主体为低熟,少部分为成 熟,Ro 在 0.50.8;烃源岩平面分布比较广泛,平均在 20m 左右,有机碳 均在 1以上。但分布有所差异,富安次凹最厚可达 40m,有机碳最大可大于 4。 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对生烃潜力指数模型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在排烃门 限控烃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排烃门限的控制因素;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和 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排烃门限与各单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排烃门 限定量计算模型及生烃潜力指数定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安凹陷泰州 组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 3070m,排烃高峰期对应深度为 3670m,排烃效率在 4060,排烃中心主要 集中在富安次凹,排烃强度最大值为 9010lt;#39;4gt;tkmlt;#39;2gt;,其累 积排烃量为 2.4610lt;#39;8gt;t,在盐城组末,进入排烃高峰期。 将海安凹划分为 7 个油气成藏体系。在各油气成藏体系中,富安成 藏体系排烃量最大,为 3111.6610lt;#39;8gt;t,最小为丰 北成藏体系,为 417.7210lt;#39;8gt;t;在各成藏体系中, 剩余资源量列前 3 位的依次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综合研究认为在海 安凹陷各成藏体系中,最有勘探前景的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其次是 孙家洼和丰北成藏体系。 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位于泰州组二段底部,钻井揭示泰州组烃源岩平均厚度 约为 25m,取芯资料有限。重点对 3 口取芯井取芯井段密集取样,分析优质烃 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机碳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烃源岩 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开展烃源岩生烃 潜力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总体为“极好-好”生油岩;有机 质类型主要为型和lt;,1gt;型;源岩主体为低熟,少部分为成 熟,Ro 在 0.50.8;烃源岩平面分布比较广泛,平均在 20m 左右,有机碳 均在 1以上。但分布有所差异,富安次凹最厚可达 40m,有机碳最大可大于 4。 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对生烃潜力指数模型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在排烃门 限控烃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排烃门限的控制因素;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和 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排烃门限与各单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排烃门 限定量计算模型及生烃潜力指数定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安凹陷泰州 组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 3070m,排烃高峰期对应深度为 3670m,排烃效率在 4060,排烃中心主要 集中在富安次凹,排烃强度最大值为 9010lt;#39;4gt;tkmlt;#39;2gt;,其累 积排烃量为 2.4610lt;#39;8gt;t,在盐城组末,进入排烃 高峰期。 将海安凹划分为 7 个油气成藏体系。在各油气成藏体系中,富安成 藏体系排烃量最大,为 3111.6610lt;#39;8gt;t,最小为丰 北成藏体系,为 417.7210lt;#39;8gt;t;在各成藏体系中, 剩余资源量列前 3 位的依次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综合研究认为在海 安凹陷各成藏体系中,最有勘探前景的是富安、海北和新街成藏体系,其次是 孙家洼和丰北成藏体系。 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位于泰州组二段底部,钻井揭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