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超声造影评价肝脏超声造影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疗效价值的研究恶性肿瘤局部消融疗效价值的研究关键词:超声造影关键词:超声造影 肝癌肝癌 微波消融治疗微波消融治疗 临床疗效临床疗效 病灶转归病灶转归摘要: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评价肝癌局部消 融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在评价肝癌局部消融 疗效及诊断残癌或局部复发的应用价值。 材科与方法:59 例患者共 77 个病 灶微波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同期(014d)增强 MRI 检查评价疗效。所有病 例术前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 53 例 71 灶,肝转 移癌 6 例。微波治疗后消融病灶内部及周边三期均无增强,始终呈“黑洞”表 现诊断为肿瘤完全灭活;消融病灶周边出现动脉期结节样增强,随后造影剂快 速廓清,呈低增强诊断为肿瘤残存或局部复发。最终诊断依据 6 个月以上随访 观察,穿刺活检或两种以上增强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 合判断。 结果: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肿瘤灭活完全者 64 灶,局部残存或 复发者 13 灶。77 灶中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诊断一致者共 69 灶,完全灭活 62 灶,局部残存或复发 7 灶。超声造影 67 灶(87.1)、增强 MRI65 灶(84.4)各 时相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超声造影 10 灶(12.9)、增强 MRI12 灶 (15.6)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提示肿瘤残存或复发。超声造影和增强 MRI 诊 断肝癌灭活程度的敏感性分别为 69.2、76.9,特异性为 98.4.96.8, 准确性为 93.5、93.5。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评价肝癌消融疗效差异无显著 性意义(X2=0.125,p 值=0.7240.05)。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并联诊断评价肝 癌局部消融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2.9和 95.3,敏感性较单一检查 方法提高。 结论:肿瘤内血流的检测是评估疗效的手段,超声造影可较灵敏 的显示局部消融治疗后肿瘤的血供状态,较准确地判断微波消融后肿瘤灭活程 度,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并联诊断试验可提高诊断的敏 感性,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第二部分、肝癌微波治疗后超声造影征象及病 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不同超声造 影征象与病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 资料与方法:2005 年 8 月至 2008 年 3 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共对 480 例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其中 96 例患者共 108 个病灶微波治疗后 1 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重点观察 病灶如下超声造影征象:1 消融区内部或周边有无异常增强区;2 异常增强区域 的增强模式;3 消融区形态是否规则;4 充血带形态是否规则;5 病灶内部或周 边的异常增强区是否靠近重要脏器或管道。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为消融完全、 局部残存或复发及性质待定三类。最终诊断依据 3 个月以上随访观察、穿刺活 检或两种以上增强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判断,探讨 超声造影征象及病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 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完全灭活共 72 个病灶,局部残存或复发病灶 9 个,性质待定 27 个。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 108 例病灶中 16 例诊断为肿瘤残存或复发,92 例病灶诊断为完全灭活。进行超 声造影征象与病变转归之间的单因素分析,肿瘤完全灭活组与肿瘤残存或复发 组之间消融区形态(p=0.8017)、充血带形态(p=0.46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 组间消融区内部或周边有无异常增强(p=0.000),是否靠近重要脏器或管道 (p=0.026)以及异常增强的模式(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与病灶近期转归相关的三个超声造影征象代入 Logistic 模型分析仅异常增强模式是与病灶 近期转归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征象复 杂多样,消融区内部或周边有无异常增强,异常增强的模式及其是否靠近重要 脏器或管道等造影征象对于疗效评价及预测转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仅异 常增强模式是与病灶近期转归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部分不典型病例密切随访 观察或穿刺活检对于残存或复发病灶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必要的。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评价肝癌局部消融 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在评价肝癌局部消融疗 效及诊断残癌或局部复发的应用价值。 材科与方法:59 例患者共 77 个病灶 微波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同期(014d)增强 MRI 检查评价疗效。所有病例 术前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 53 例 71 灶,肝转移 癌 6 例。微波治疗后消融病灶内部及周边三期均无增强,始终呈“黑洞”表现 诊断为肿瘤完全灭活;消融病灶周边出现动脉期结节样增强,随后造影剂快速 廓清,呈低增强诊断为肿瘤残存或局部复发。最终诊断依据 6 个月以上随访观 察,穿刺活检或两种以上增强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 判断。 结果: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肿瘤灭活完全者 64 灶,局部残存或复 发者 13 灶。77 灶中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诊断一致者共 69 灶,完全灭活 62 灶, 局部残存或复发 7 灶。超声造影 67 灶(87.1)、增强 MRI65 灶(84.4)各时相 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超声造影 10 灶(12.9)、增强 MRI12 灶 (15.6)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提示肿瘤残存或复发。超声造影和增强 MRI 诊 断肝癌灭活程度的敏感性分别为 69.2、76.9,特异性为 98.4.96.8, 准确性为 93.5、93.5。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评价肝癌消融疗效差异无显著 性意义(X2=0.125,p 值=0.7240.05)。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并联诊断评价肝 癌局部消融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2.9和 95.3,敏感性较单一检查 方法提高。 结论:肿瘤内血流的检测是评估疗效的手段,超声造影可较灵敏 的显示局部消融治疗后肿瘤的血供状态,较准确地判断微波消融后肿瘤灭活程 度,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并联诊断试验可提高诊断的敏 感性,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第二部分、肝癌微波治疗后超声造影征象及病 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不同超声造 影征象与病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 资料与方法:2005 年 8 月至 2008 年 3 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共对 480 例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其中 96 例患者共 108 个病灶微波治疗后 1 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重点观察 病灶如下超声造影征象:1 消融区内部或周边有无异常增强区;2 异常增强区域 的增强模式;3 消融区形态是否规则;4 充血带形态是否规则;5 病灶内部或周 边的异常增强区是否靠近重要脏器或管道。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为消融完全、 局部残存或复发及性质待定三类。最终诊断依据 3 个月以上随访观察、穿刺活 检或两种以上增强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判断,探讨 超声造影征象及病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 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完全灭活共 72 个病灶,局部残存或复发病灶 9 个,性质待定 27 个。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 108 例病灶中 16 例诊断为肿瘤残存或复发,92 例病灶诊断为完全灭活。进行超 声造影征象与病变转归之间的单因素分析,肿瘤完全灭活组与肿瘤残存或复发 组之间消融区形态(p=0.8017)、充血带形态(p=0.46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 组间消融区内部或周边有无异常增强(p=0.000),是否靠近重要脏器或管道 (p=0.026)以及异常增强的模式(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与病灶近期 转归相关的三个超声造影征象代入 Logistic 模型分析仅异常增强模式是与病灶 近期转归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征象复 杂多样,消融区内部或周边有无异常增强,异常增强的模式及其是否靠近重要 脏器或管道等造影征象对于疗效评价及预测转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仅异常增强模式是与病灶近期转归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部分不典型病例密切随访 观察或穿刺活检对于残存或复发病灶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必要的。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评价肝癌局部消融疗效 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在评价肝癌局部消融疗效及 诊断残癌或局部复发的应用价值。 材科与方法:59 例患者共 77 个病灶微波 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同期(014d)增强 MRI 检查评价疗效。所有病例术前 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 53 例 71 灶,肝转移癌 6 例。微波治疗后消融病灶内部及周边三期均无增强,始终呈“黑洞”表现诊断 为肿瘤完全灭活;消融病灶周边出现动脉期结节样增强,随后造影剂快速廓清, 呈低增强诊断为肿瘤残存或局部复发。最终诊断依据 6 个月以上随访观察,穿 刺活检或两种以上增强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判断。 结果: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肿瘤灭活完全者 64 灶,局部残存或复发者 13 灶。 77 灶中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诊断一致者共 69 灶,完全灭活 62 灶,局部残存或 复发 7 灶。超声造影 67 灶(87.1)、增强 MRI65 灶(84.4)各时相均未强化, 提示肿瘤完全灭活,超声造影 10 灶(12.9)、增强 MRI12 灶(15.6)边缘局部 动脉期增强,提示肿瘤残存或复发。超声造影和增强 MRI 诊断肝癌灭活程度的 敏感性分别为 69.2、76.9,特异性为 98.4.96.8,准确性为 93.5、93.5。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评价肝癌消融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X2=0.125,p 值=0.7240.05)。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并联诊断评价肝癌局部 消融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2.9和 95.3,敏感性较单一检查方法提 高。 结论:肿瘤内血流的检测是评估疗效的手段,超声造影可较灵敏的显示 局部消融治疗后肿瘤的血供状态,较准确地判断微波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有 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并联诊断试验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第二部分、肝癌微波治疗后超声造影征象及病灶近期 转归之间的联系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不同超声造影征象 与病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 资料与方法:2005 年 8 月至 2008 年 3 月解放 军总医院超声科共对 480 例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其中 96 例患者 共 108 个病灶微波治疗后 1 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重点观察病灶如 下超声造影征象:1 消融区内部或周边有无异常增强区;2 异常增强区域的增强 模式;3 消融区形态是否规则;4 充血带形态是否规则;5 病灶内部或周边的异 常增强区是否靠近重要脏器或管道。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为消融完全、局部残 存或复发及性质待定三类。最终诊断依据 3 个月以上随访观察、穿刺活检或两 种以上增强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判断,探讨超声造 影征象及病灶近期转归之间的联系。 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完全灭活共 72 个 病灶,局部残存或复发病灶 9 个,性质待定 27 个。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108 例病灶中 16 例诊断为肿瘤残存或复发,92 例病灶诊断为完全灭活。进行超声 造影征象与病变转归之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