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斗牛图,纸本,墨笔。卷4441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为清宫御藏 。创作者:戴嵩,专擅画牛。关于戴嵩画斗牛的趣闻:戴嵩画 了一幅斗牛,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 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众人看了都叫好 ,惟独有个牧童不已为然,戴嵩很奇怪 ,就问牧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牧童就 笑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 巴是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1.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怎样?自主探究(P42-46)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 体对 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1.实践的含义:1、蜜蜂筑巢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分 类1)蜜蜂采蜜4)工人养蜂3)猫捉老鼠6)学习三个代表5)商鞅变法7)“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观念8)演员演戏9)秦始皇焚书坑儒4、5、8、9、10实 践:2)读书10)“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行为 为何修建青 藏铁路? 这与燕 子筑巢有何本质 不同?这说明实 践具有什么特点 ?从孙中山时期 就提出修建青藏 铁路的设想,为何 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 什么特点?修建青藏铁 路是实践活动 吗?由哪几个要 素构成?这些 要素的共同特 点是什么?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 )(客观事物、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 (受历史条件制约)2、实践的特点(1) 客观的 物质性构成要素过程结果主体手段对象客观的受到客观事物、 规律的制约(2)主观能 动性(即有目 的、有意识)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 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 关系(3)社会历 史性社会性:处在一定社 会社会关系中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 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判断哪些是实践活动?它分 别属于实践活动的哪一种形式?A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B学生学习、大学生辩论会、“争论克隆人” C农民种地、工人生产、愚公移山 D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E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属于实践活动的有:_.对号入座有目的、有意识的 改造活动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 质性主观能 动性社会历 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从何而来?到何而去? 由何发展?由何检验?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 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 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 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 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 考 :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认识的来源有多个: -实践、书本等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观点一观点二启 示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镜头二:走进科学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道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 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 ”, 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 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 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 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 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用实践 来检验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 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 ,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 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 ,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 ,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 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 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 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 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 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 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 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 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探究四:人们认识电磁理论的目的何在?公式:实践认识实践行 知 行课堂探究:课堂探究:(看(看4646页虚框中的内容):页虚框中的内容):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以致用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书到用时方恨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目的来源动力动力来源检验标准检验标准检验标准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 其特点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 标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知识梳理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 B C DD巩固练习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巩固练习B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 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巩固练习5.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从而突破了公有制 只有国有、集体两种实现形式的传统观点。这表 明( )A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来源于人 脑 D否定传统是事物发展必由之路A巩固练习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 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 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巩固练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陶行知 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巩固练习C金秋时节,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开幕,着 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适应社会变化,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和谐 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到六中全会对此作 出全面部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据分析,六中全会上形成的决定,将成 为下一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实践证明,社会和谐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利益 关系,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神州大地正展开 一幅共建和谐的新画卷。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