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建桑根达来至正蓝旗铁路工程 土地复垦方案内蒙古申科国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11月(一)项目概况v1.1 项目简介v1.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v1.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1.1项目简介v地理位置:新建项目地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起自集通铁路桑根达来北站,终至正蓝旗站,其中 包括桑根达来北、巴彦诺尔、阿都呼都格、侍郎城 、正蓝旗五个车站,正线长度55.665公里。v线路走向:新建铁路起自桑锡铁路的桑根达来北站 ,向东南方向延伸,于DK2+604上跨集通铁路,之后 于DK5+423处与呼海大通道立交。线路随后转向正南 方向,从巴彦诺尔湖左侧通过,穿过正蓝旗北侧垭 口,跨过闪电河、304省道,到达本线终点正蓝旗, 路线为南北走向。 1.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v气象及河流水系:锡林郭勒盟地处中纬度内陆西 风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风多风大、雨量少;夏季凉 爽多雨,雨量变率较大;秋季天气凉爽,多晴朗 天气,风力不大,气温稳定;冬季漫长严寒,总 降雪量一般10-20毫米。年平均气温0-3,年降 雨量200-350毫米,年蒸发量1500-2700毫米。日 照时数2900小时以上,最高达3200小时。本线路 途径滦河水系的闪电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 流经正蓝旗进入多伦县汇入滦河,平均流速0.16 米/秒,流量为0.2-0.6立方米/秒。因受沽源水 库控制,除汛期稍有流量外,干旱季节时河水断 流。1.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v地形地貌:线路通过三个地貌单元。新建桑根达来 北站(DKO+000)至阿都呼都格站以北(DK34+250)为内 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南缘;阿都呼都格站南侧 (DK34+250)至闪电河北缘(DK48+050)为丘陵; DK48+050-DK55+665段经过的是草甸草地,属闪电河 冲洪积平原和阶地。v土壤及植被:正蓝旗的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非地 带性土壤有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等。正蓝旗的 植物区系地理成份以蒙古草原成份和广泛的中亚东 部草原成份为主,植物种类丰富。1.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v社会经济概况:新建的桑蓝铁路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 旗境内,沿线行经主要乡镇有桑根达来苏木、上都 音高勒苏木。沿线地区人口稀疏,是一个以蒙古族 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本地区以牧业为主。 畜种结构以牛和羊为主,现有地方畜种有:蒙古牛 、蒙古马、蒙古羊、双峰驼,地方良种扎格斯台牛 、上都河马。v 正蓝旗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以畜 牧业为主,属国家级贫困旗。正蓝旗被内蒙古自治 区列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路”三大项工程 的重点开发区,正蓝电厂第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将成为“煤、电、路”工程的龙头项目。 1.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v 新建桑根达来至正蓝旗铁路工程征地 933.6529公顷,其中:农用地930.0191公顷 ,包括:耕地10.7836公顷,林地7.9995v公顷,牧草地908.6729公顷,其他农用地 2.5631公顷;建设用地3.6公顷;未利用地 0.0338公顷。v 项目临时占地面积为43.30公顷,其中牧 草地11.40公顷,未利用土地31.90公顷。(二)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v2.1 拟破坏土地的预测v2.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v2.3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2.1 拟破坏土地的预测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线路较长,施工期对土地造 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桥涵施工、取土场和填筑路基等土 石方工程均会对土地造成不利影响。从总体而言新建铁 路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挖损、压占。其中弃土场、 施工便道及取土便道、施工场地破坏土地类型为主要为 压占,取土场和料场全部造成土地挖损。采用多因素分 析法对破坏土地程度进行预测,本铁路的建设共计破坏 土地面积为100.37公顷,其中轻度破坏土地面积40.00 公顷,中度破坏土地面积6.80公顷,重度破坏土地面积 53.57公顷。2.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v2.2.1 对景观的影响v2.2.2 对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v2.2.3 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v2.2.4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v2.2.5 对地表水的影响v2.2.6 对声环境、空气环境及水环境的影响2.2.1 对景观的影响v在建设期,路基施工中的高填深挖、路基的取土、 弃土、桥涵施工以及铁路通过林地砍伐树木、铲除 地表植被等一系列施工活动,破坏了铁路沿线自然 环境,形成大量的裸露路基边坡、取土场、弃土场 、废弃地等一些劣质景观,将严重影响铁路沿线自 然景观生态,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不协调,而且难 以恢复的人为景观。v在运营期,建成的铁路对原有的景观生态系统进行 分割和破碎,造成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非连续 性,对原有的景观生态产生影响。2.2.2 对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v 本段铁路施工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铁 路施工期间永久及临时占地区域内地表植被破坏和动 物栖息,但铁路沿线植物多为常见种,大型哺乳动物 稀少,现有常见的野生动物多为啮齿类动物、鸟类和 一些昆虫等,没有国家及地方保护的濒危珍稀物种, 铁路施工不会造成沿线地区物种的消失。v 随着铁路投入营运,铁路两侧进行植被恢复及绿 化工程,使区域内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加,改善区域植 物生存环境,增加区域植被覆盖率,使铁路两侧一定 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向良好的方向转化。铁路建设对鸟 类及其它野生动物通过的影响不大。2.2.3 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v 铁路施工过程中对草原的破坏方式有:施工路 基工程的开挖、填筑、取土、弃土,施工车辆的碾 压、施工人员的践踏,临时房屋的修建等。由于填 挖大量土方,自然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改变土壤质 地。草原和沙地植被被破坏后,使地表裸露,地面 风速增大,土壤中粘粒和有机成分被吹走,从而加 速了土壤的风蚀沙化过程。v 铁路运营后,沿线车站附近,人为活动将会增 加,并随之修建铁路或增加草原路、建设生产、生 活服务设施并形成居民点。这些将会占用和破坏草 地,并使居民点附近的草场退化。2.2.4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v 施工期铁路除永久占用土地外,还临时 占用部分土地,包括建设施工便道及取土便 道、临时工棚、房屋、料场等。由于这些土 地的临时占用,对新建铁路沿线的土地利用 产生影响,并临时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影 响了这些土地原有的利用功能,使沿线地区 牧业生产受到暂时影响。 2.2.5 对地表水的影响v 施工期对沿线地区地表水的影响主要是 施工过程中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和 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对沿线地区地表水 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 活垃圾若不加强管理,直接排入河道会污染 水体,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v 运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建成 的铁路工程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及沿线站场等 废水排放的影响。 2.2.6 对声环境、空气环境及水环境的影响v 铁路施工期,常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发电 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装 载机、吊车、运输车辆等。v 施工噪声的影响仅限于施工期,施工结 束后这种影响即消失,且施工噪声具有间歇 性或偶发性的特点,若在居民点附近夜间停 止施工,则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严 重。2.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新建铁路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一方面要为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用途服务,还要为保护铁 路安全运行服务,其影响因素较多,故采用 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破坏土地的适宜性进行 评价。参评因素主要为地形坡度、土壤条件 、污染现状、地表标高、区位条件及外部条 件等。土地复垦评价结果适宜性评价单元复垦方向牧草地复垦方向林地复垦方向复 垦 单 元取土场二级二级弃土场二级二级施工便道及取土便 道二级二级料场二级二级施工场地三级二级(三)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v3.1预防控制措施v(1)对可供筑路基的土源取土场地采取集中取土, 对少量的取土可就近取土设计。v(2)在铁路建设中,路基土石方工程所占比重较大 ,所需劳力和机械设备较多,为节约土地,利用弃 土移挖作填,减少运距是一项减少破坏土地的有效 措施。v(3)对征用地界外的取土场,边坡保持一定的坡度 ,不至造成坍塌,取土面大致整平。v(4)铁路绿化的目的是为巩固路基,保持水土,防 风固沙,调节气候,吸收噪音,美化路容,维护生 态平衡,改善周边环境。 3.2 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措施v根据新建桑根达来至正蓝旗铁路工程所跨区域的自 然地理状况调查及植物分布状况分析:v取土场复垦区: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为在取土前进 行表土及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就近堆放在取土场边 缘,以备取土场进行复垦时覆土之用。取土后形成 的高陡边坡,按稳定的边坡坡率进行边坡整修,回 填土石与表土覆盖,压实、修建周边挡土围埂等工 程措施。v弃土场复垦区:由于弃土场布置在路线两侧的低洼 地带,在工程结束后对施工产生的弃渣、弃土进行 掩埋、土地平整、覆盖表土、改良土壤后恢复植被 种植。3.2 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措施v施工便道及取土便道复垦区:路面及时进行清理后 ,深翻土地并平整和覆盖表土、改良土壤等工程技 术措施。v料场复垦区:由于采料开挖地面,损坏地表植被, 在工程结束后对其进行土地复垦,采取的工程措施 为取料后形成的高陡边坡,按稳定的边坡坡率进行 边坡整修,底层回填废弃土石与表土覆盖,压实后 修建周边挡土围埂等。v施工场地:包括拌和场、临时工棚及材料堆积场, 工程措施为把场地内的生活垃圾、废弃物运往就近 的取土场填埋、深翻施工场地、土地平整、改良土 壤等工程措施。 (四)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本项目土地复垦方案要确定复垦对象的 设计范围、类型、复垦面积、复垦土地利目 标与方向、主体工程复垦的具体方案等。4.1 复垦工程设计v 4.1.1 取土场和料场复垦工程设计v 4.1.2 弃土场复垦工程设计v 4.1.3 施工便道及取土便道复垦工程设计v 4.1.4 施工场地复垦工程设计4.2 工程量测算4.1.1 取土场和料场复垦工程设计(1)削坡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取土、石料时采取削坡措施,将边 坡削成1:2的缓坡。取土场削坡工程量为59510立方米, 料场削坡工程量为1640立方米。 (2)土地平整及表土回填把取土、石料前的剥离表土和路基施工的弃土,分层 覆盖在平整后的取土场和料场地坡面及坑底。取土场土地 平整量147196立方米,覆表土量157710立方米;料场土地 平整量3000立方米,覆表土量3000立方米。 (3)土壤改良对平整后的取土场和采料场使用有机肥,加强土层的 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表层结构。坑底种植能加速土壤热 化的适宜浑善达克沙地生长的的生物肥料羊草、沙打旺, 边坡种植灌木,选择的树种为柠条。(4)取土场和料场周边挡水围埂设计v沿取土、取砂边界设置蓄水型挡水围埂,既 有利于边坡稳定,拦蓄的径流还可以为平台 植物恢复提供水分条件。v挡水围埂的设计标准按防御10年一遇24小时 暴雨计算。设计围埂位于取土边坡顶以外3米 处。设计截水沟蓄水深度为0.2米,安全超高 O.2米,挡水围埂总高度为0.4米,挡水围埂 顶宽取O.4米,内外边坡均为1:1。取土场修 建挡水围埂工程量为4138立方米。料场修建 挡水围埂工程量为131.2立方米。 4.1.2 弃土场复垦工程设计v(1)修建挡土围堰v为了有利于堆放弃土、弃渣对弃土场采取先拦后弃 ,即在弃土场外围先修土质挡土围堰,然后在围堰 内排土。设计围堰高1.0米,顶宽为0.8米,内外坡 比均为1:1。为使边坡土体稳定,围堰与边坡之间 留1.5米的水平段。围堰顶部及边坡需种草防护。v(2)土地平整措施及覆土措施v在弃土场复垦前要对其进行整平,具体做法是:使 用推土机或整平机平整土地,为减少工程量弃土场 根据堆土现状分块平整。设计取土场边角最大为 25。土地平整工程量为19040立方米。v弃土场的组成物料不利于植物生长,因此为了尽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