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未误国 文亦传世 关于熙丰变法的 再评价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华瑞教授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900多年来, 有关评议和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 以20世纪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研究、评议王安石的传记 、变法史实的专书达90余种,发表论文约千余篇,而这些 论著又是毁誉、褒扬,莫衷一是。 20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象在千年 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而封建时代 的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异端。 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 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 本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借鉴“任何人在 进行历史认识的实践活动之前,已经存在着支配主 体实践行为的某种特定的历史观或世界观”的方法论 ,从900多年来影响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背后的“社 会气候”,亦即政治因素、学术思想和社会结构变化 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 依据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特点和评价主流意见的变 化,可以把近900年间评议、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分 作三个时期: 一、南宋至晚清; 二、20世纪前半叶; 三、20世纪后半叶。 一、南宋至晚清对王安石 变法的否定 南宋至晚清近800年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 评议以否定为主 。而否定的评议主要形成 于南宋。 南宋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否定性评议的形成 有两条线索:一是南宋史家在编修北宋历 史的著述中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史实的评议 和选材;二是理学家及事功学派对王安石 新学的批判。 这两条线索又较为集中地反映在自南宋至晚清时 期历代史家和思想家总结北宋兴亡史时,对王安 石及其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的三个主要观点上: (一)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 致北宋亡国。 (二)严厉抨击荆公新学。 (三)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 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 利”。(一)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 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 北宋亡国,这是从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 及思想家评论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首要观点。 这个观点的出笼恰恰是与南宋初期的政治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北宋灭亡后,宋廷南渡,面对国破家亡,人 民流离失所的严重危机,图存救亡就成为当 时最为紧要的政治问题。既然要图存救亡, 就要检讨造成危亡的原因,以确定由谁来承 担造成国破家亡的历史责任,在此基础上收 拾人心推演新一朝的政治。 宋高宗便把蔡京祸国与王安石变法联系起来 ,其 政治意图是,由误国的权奸之臣承担现实和历史 的责任,保持帝、后的圣明形象 。 宋高宗通过改修神宗实录、哲宗实录来 实现其政治需要,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主要表 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宋哲宗时期元祐史臣的观点 重修神宗实录,二是贬斥王安石新法褒奖元 祐更化,即所谓“朕最爱元祐”。 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朝国史至元人修 宋史所承袭。 宋史王安石传,其编撰特点是:一、在取材上“尽取 诸贤之论”,实际上是尽取王安石反对派的伪造诋诬之辞 ,而且尽出于反对派所作之私书、杂史。 二、 “尽书王安石之过”,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 。 三、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 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 四、为王安石盖棺论定 。 另外,还将王安石集团的主要成员,乃至元丰、绍圣时期 的变法中坚人物打入奸臣传 至此,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遂成为封建时代 官方定论。 (二)对荆公新学的抨击 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 理论基础。自宋理宗取缔王安石配享 孔庙之后,荆公新学所遭受的抨击之 严厉,要远甚于对新法措施的否定。 荆公新学被斥为异端邪说,应当说与 理学和新学在南宋的消长有关。 荆公新学与二程理学是产生于北宋神宗、哲宗之际 的两个对立学派。 在北宋后期60年 ,荆公新学居于独尊地位,而理 学则只是在民间流布的一个小学派 。 南宋建立以后,荆公新学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但作 为一种学术流派在南宋孝宗乾道、淳熙(1165 1189年)以后才真正走向衰落,而被彻底否定则要 到宋理宗淳祐(1208年)以后。 建炎、绍兴时期(11271162年)是理学兴起的 阶段,它争得了与新学、苏学并峙的地位,呈现出 显学的发展态势。乾道、淳熙时期是理学大发展的 阶段,嘉定至淳祐(12081252年)是理学确立 官学地位的时期。 首先公开站出来批判荆公新学的是程门弟子杨时 , 此后理学的传人在其著作中大都少不了批判荆公新学 ,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其目的就是要消除新 学的社会影响,必置新学于死地而后快 。 对荆公新学的批判最为彻底的还是对理学的发展有集 大成之功的朱熹。 朱熹对荆公新学的批判,也主要就体现在这两方面 :一是斥责王安石新学为异端邪说 ;二是把新学作 为变乱祖宗法度、导致北宋亡国的理论根据,予以无 情打击。 理学家们一代代坚持不懈地贬斥王安石新学 ,其效果是明显的。他们的观点日益为宋最 高统治者所接受 。 理学家们打倒新学是理学兴起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 。其后,理学被元明清定为一尊的 统治思想,荆公新学作为异端邪说遂成定局 。 明清史家直接受程朱理学影响而对王安石变 法的否定性评议,乃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三)对王安石诸项新法、理财思 想的批评 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 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 是宋神宗熙宁、宋哲宗元祐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 的主要观点,但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 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大致是南宋以后评议者与当 年的反变法派所持的理论根据,都是传统儒家的 经济教条“子罕言利”或“义主利从论”。 王安石公开打出“理天下之财”的旗帜,不啻是对 儒家传统经济思想的公开背叛。也就是说王安石 所“触动的最根本原则就是王霸义利准则 。 虽然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否定性评 议,是南宋至晚清的主流,但是仍 然存在非主流的肯定性评议。 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还是有不 同程度的肯定看法。在各项新法措 施中,尤其以科举改革、免役法、 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为王安石辩诬,并给予王安石个人品质以高度评价 。南 宋陆九渊,元吴澄、虞集 ,明朝有章衮 、陈汝錡 ,清颜 元、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 。 他们之所以给王安石以高度评价,其社会原因亦有三点 : 其一,贺麟分析 “一个哲学家,亦必有其政治主张,有其 所拥护的政治家。讲陆王之学的人多比较尊崇王安 石、张居正式的大气魄的政治家。 ” 其二,陆九渊等人均是江西临川人,他们对王安石的褒扬 ,是中国古代尊重和敬仰“乡贤”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 其三,颜元、龚自珍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是他们与王安 石有着相近的思想理路分不开。 二、二十世纪前半叶为王安石 变法的翻案 20世纪前半叶,运用近代科学的观点 和方法重新评价王安石及其变法 。始 于二十年代。 进入三十年代后,王安石及其变法研 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大致一直持续到 四十年代而不衰 。这一时期发表有关 论文一百余篇,出版王安石传记及其 变法的单行本著作(不含诗文选注及 介绍)近10种。 梁启超王荆公是20世纪研究王安石及 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 。 梁启超给王安石及其变法以全新的评价,首 次运用近代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原理考察了 王安石的诸项“政术” ,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 底翻案 。 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遵奉,而 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 汪然如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汪然如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 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 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 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 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 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 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 之而有效者也。之而有效者也。呜呼!呜呼!于三代以下求完人,惟于三代以下求完人,惟 公庶足以当之矣!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范仲淹、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相继失败了。他们 做人为学的精神与意气,则依然为后人所师法,直到 最近期的中国。 钱穆国史大纲 20世纪初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一改数百年之否定而为 肯定,实际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反映着20世纪前50年 的“社会气候”: 首先,当梁启超奋起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之时,中国正 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思想,自 然会与梁启超等人主张通过变法改良以图中国强大的思想 联系起来,因而梁启超等人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肯定,应 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要求改变屈辱现状的学 界的一种共识。 其次,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特别是他的民生主义与王 安石的变法思想多有吻合之处。 再次,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为其训政寻找历史经验和教训, 倡导研究王安石变法。 第四,二三十年代传入我国的社会主 义思潮,对重新认识王安石及其变法 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影响最大。 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者,在用马克 思主义学说进行重新评价时: 一是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的诸 项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 的先行者,不免使人有牵强附会之感 。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考 察作为历史事件的王安石变法 。三、二十世纪后 半叶对王安石变 法的肯定与否定 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八十年代 以后的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取得 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发表 论文约九百多篇,出版专书约80 余种 。19501965年 19501965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 工作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作了再评价。 其特点是: 1、注重强调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性和阶级性, 即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封建时代的 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的 一个改革运动,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 级的利益,尤以持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 学者较多,王安石在政治哲学思想上具有朴 素的唯物主义。 2、对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基本持肯定态度, 即王安石变法在实现其富国强兵,加强宋 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 3、对司马光及其反对派的否定,认为以司 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的政治运动阻碍了历史 的前进,这是对自南宋初以来肯定司马光 而否定王安石的传统观点的彻底否定。也 与梁启超以来的评价有所不同,梁启超对 王安石变法的翻案并未否定司马光。 4、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一般归结为保 守势力的强大、变法派内部的分裂以及宋 神宗的动摇和过早的去逝。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31976年10月在“四人帮” 掀起的“评法批儒”闹剧中,王安石被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 、王安石变法被作为两宋儒法斗争的典型事例受到高度重 视。 这一时期,发表文章150多篇。文章作者大致可分为三类 : 一是“四人帮”的宣称班子,专门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 舆论,藉此攻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思鼎从王安 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读王荆公年谱考略1974 年2月在红旗第二期刊出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二是工厂、学校和部队的理论小组和学习小组撰写的文章 ,这些文章都根据“四人帮” 宣称班子的调子,加以发挥, 上纲上线,在社会上只是制造声势,无学术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