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恒星w恒星是指宇宙中靠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自身能 发热发光的星体。过去天文学家以为恒星的位 置是永恒不变的,以此为名。但事实上。恒星 也会按照一定的轨迹,围绕着其所属的星系的 中心而旋转。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成员。 w除了太阳外,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是半人马座比 邻星(Proximal Centauri)它有40万亿公里 远它放出的光须4.2年才能到达地球 w天文学家推断在已知的宇宙当中大概有7 x 1022颗星星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 w很多恒星的岁数在10亿年和100亿年之间有些 甚至接近137亿岁,宇宙被推断的大概岁数它 们的大小由细小的中子星(比一个城市还要小 )到像北极星一样的超红巨星(super giant) ,比太阳的直径大1000倍,大约是16亿公里) 。 w恒星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宇宙之中,多数的恒星 会受彼此的引力影响,形成聚星(multiple stars)系统,如双星(binary stars)、三合 星(triple stars)、甚至形成星团(clusters ),及星系(galaxies)等由数以亿计的恒星 组成的恒星集团。 恒星 NASA (Free for Non- commercial use)恒星的诞生 w 天文学家相信恒星是由分子云(molecular cloud)内诞生,当分子 云受到外来干扰,例如附近有星系诞生或超新星爆炸所做成的冲击 ,令分子云某些区域被压缩,形成密度较高的区域,在万有引力的 作用下,这些密度较高的区域开始收缩。 w 随着这些区域慢慢收缩,最终会形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称为原恒 星(Proto-star),其外围会被由尘埃和气体所形成的吸积盘所包 围。 w 原恒星并不是恒星,因为其核心温度并不足以产生核聚变。假苦原 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其核心温度会慢慢增高,最后引发核聚变产生 能量,发出的热力会将外围的气体驱散,这时一颗新的恒星便诞生 了,并进入主序星(Main-Sequence)的阶段。 恒星的演化 w 从主序星阶开始,恒星 核心的温度与压力足够 产生氢融合,不断将氢 原子合成氦原子,产生 能量。核聚变所产生的 辐射压力抵销了重力, 这时恒星进入了稳定状 态,恒星的一生有90%的 时间在这个状态下度过 。 w 恒星的质量越大,燃料 的消耗越快,故此恒星 的寿命就越短。 巨蛇座M16鹰状星云是其中一 个恒星诞生地。图片由哈勃太 空望远镜摄得(右图)质量小的恒星(小于0.4倍太阳质量)w 质量非常小的恒星(称之为红 矮星,red dwarf),如半人马 座比邻星(Proximal Centauri ),它们的燃料会消耗得很慢 ,寿命可维持二三千亿年。当 它们到达生命的尽头,它们会 慢慢收缩使温度上升,成为白 矮星(white dwarf),再持续 冷却及变暗而成为黑矮星( black dwarf)。 普通恒星-质量小的恒星(小于0.4 倍太阳质量)的演化质量小的恒星的演化: (1)红矮星, (2)白矮星, (3)黑矮星 (本图不依 比例)质量与太阳相约的恒星(0.4倍至4倍太阳质量) w大部分恒星,当核心的氢燃料耗尽之后, 核心周围会堆满核聚变留下的氦气,能量 产生的速度放慢至不足以抗衡重力,氦核 心开始收缩并释放热能。 w当核心的温度足够高的时候,邻近核心的 氢外壳会被燃烧,产生核聚变,令外壳膨 胀。同时,随着外壳膨胀,外壳因表面面 积增加而冷却,成为核心温度高,表面非 常巨大但温度低的红巨星 (red giant)。 例如太阳将于50亿年后膨胀成一颗红巨星 ,将水星与金星吞噬。 w质量比较大的恒星,核心的温度可以将氦 燃点,合成更重的元素(如氧和碳)。这些 核聚变的过程并不太稳定,令恒星产生脉 动,吹出恒星风,将外壳拋开,又或者核 心的温度无法再合成更重的元素,成为行 星状星云。 w失去外壳的核心会冷却下来并开始变暗, 成为白矮星,并持续冷却及变暗而成为黑 矮星。 質量與太陽相約的恆星的演化: (1)主序星,(2)紅巨 星, (3)行星狀星雲 (位於中央的核心會冷卻成白矮 星) (行星状星云的图片来自NASA) 质量大的恒星(大于4倍太阳质量) w质量大的恒星,在氢燃料耗尽之后,不但能将氦合成氧,将核心的氧转化为 碳,其核心温度甚至高得足以将碳合成更重的元素例如硅,直至合成铁。 w由于核心产生高热,恒星的外壳会膨胀得比红巨星更大,成为超红巨星。 w当铁被合成后,恒星便无法将铁合成至更重元素来产生能量,因为这个过程 反过来是需要能量的。由于没有能量产生,核心将会因引力而塌缩,密度亦 越来越高,核心的质子与电子在巨大压力下结合成中子,并产生中子简并压 力抗衡核心的进一步收缩,形成非常坚硬的核心。但在同一时间,核心外围 的物质仍然在急剧塌缩,并与坚硬的核心相撞,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将恒星 的外壳于短时间内炸毁,称为II形超新星。在这一瞬间,比铁更重的元素会 在此时合成,爆炸所产生的光度有时比整个星系所有恒星光度的总和更光。 w超新星爆炸后,恒星可有三种不同的结局: w如果爆炸后残余的核心的质量少于太阳质量的1.4倍,核心会演化为白矮星 。 w爆炸后残余的核心,假如其质量介乎太阳质量的1.4至3倍,中子简并压力便 能抗衡恒星的收缩,形成稳定的中子星。 w但当残余核心的质量大于太阳质量的三倍,中子简并压力也无法抗衡恒星的 收缩,并且再没有任可力量可以阻止恒星的塌缩,形成黑洞。 恒星的死亡恒星的死亡 ( 图片来自香 港大学天文 课程“宇宙的 本质”的讲义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