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武汉物流企业SWOT分析武汉物流企业的优势 一,基础设 施发展迅速。经过近两年政府在教堂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强度投入,武 汉市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构筑了强大的立体网络资源 。武汉的城市干线已经形成了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四 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铁路方面,京广、京九两大 南北运输大动脉在武汉交汇,京珠和沪蓉两条国家主 干国道均通过武汉。水运方面,长江和汉江两条内河 主干航线在武汉形成三叉形汇合。航空方面,武汉已 开通至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51条航线。城市交通 设施方面,所有的城市主干道和桥梁均进行可拓宽、 维修、维护和保养,交通附属也得到了综合整合和提 升。 二,商贸业发 展迅速。 1.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仅大型购物中心就有17家之多(武商“摩尔 城”、王府井百货、中商购物中心、徐东平价购物广场 、中百中心百货、鲁巷购物中心、即将开业或正在建 设的有中商团结销 品茂、万达商业广场、新世界购物 中心和世纪中商百货购物广场等),营业总 面积已达 120多万平方米;全国的大型电器卖场集结武汉;国 际零售业驻扎武汉。 2.投资多元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增 长,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 保持扩张趋 势,集体经济出现新的起色,国有经济同比下 降。 3.经营业态 多元化。过去单一的国有零售点经营 模式已被今天的大型购物中心、 百货店、综合超市、酒楼等大型现代化企业所取代,经营 范围涵盖百货、食品、医药、餐饮、家电、家具、眼睛、 音像制品、美容美发等30多个行业。发展程度已达到或接 近国内先进水平。 4.品牌理念深入。大型商业的零售卖场 致力于整合人力、物力等资源,突出 品牌经营优势 ,有的引进地方品牌,有的引进国际和国内 品牌。各商业集团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 。 5.网络建设功能化。从单个开发演变为 区域整体规划,从单纯 的数量的扩张 演 变为 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交通环线为 基础的商业网点布局特点,即:内环线 以购物中心为主, 体现城市的繁荣繁华;中环线 内以超市大卖场为 主,体现 城市商业实 力;外环线 内以大型综合、专业 批发市场为 主 ,体现城市聚散功能;社区内以便民超市、便利店为主,体 现城市消费的便利性。三,武汉物流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随着经济 全球化得趋势 ,制造业在中国的支柱作用越来越 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产业 随之快速成长 。2004年武汉制造业增加值是733亿元,物流成本占18%,物 流产值约为 131.9亿元。到2008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物 流业的产值 已达179.26亿元。另一方面,国内外资本聚集武汉的趋势 日益明显,大型项目 的建设投产和国内知名企业的进驻 ,必将大幅度刺激武汉 物流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四,物流发展软件环境得到改善 1.政府法律环境进一步改善。 政府制定武汉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指导意见,意 见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和管理技术等 现代物流业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物流业的管理模式 ,以提高武汉市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和产业 优化升级,改善武汉市投资环境。 2.积极实践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武汉的企业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中小企业居多。现 代物流的重要特征是信息流指导实物流。发展信息化 建设对提高武汉企业的竞争力刻不容缓。为此,政府 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切实研究信息化发展规划; 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以武汉世通公 司为代表的物流公司,已经完成了需求调研和流程分 析,启动了整体方案设计和系统开发,新的物流信息 系统即将全面运行。 3.规划集成化 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规划,已纳入振兴武汉制造业的规 划中。根据制造业得需求特点和规划,统筹考虑交通 干线、主要枢纽的规划建设,并逐步到位实施。武汉物流企业的劣势 1.物流企业规 模比较小全市1200余家物流企业中 ,注册资本在 1000万元以仅100余 家 ,没有一家 5A级企业。 由于物流用地成本高 ,物流园区规模普遍偏小。 很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 运输、仓储 公司转变 而来 ,服务附 加值低 ,真正按照现代物流企业机制运营的公司如凤毛麟角 ,一些公司滥竽充数 ,甚至 “一个皮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就能称作一个物流公司。 2.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武汉的物流企业已经达到200家左右,总体来说分为 以下集中类型:一种是又传统 的交通运输企业的货运代理 企业转 型而来;而是由传统储 运企业改造而成的配送中心 ;三是有工商企业的后勤部门发 展而来;四是专业 物流公 司。前三类物流企业大体上都属于转型而来的物流公司, 具有他们独特的优势 。这类 物流企业运输网络已经初具规 模,具有实用面积较 大的仓储设 施,客户资 源也相对比较 丰富,同时能提供专业 化程度比较高的单一物流服务。但 是这些企业总 体来说,信息化程度不高,只能提供低端的 物流服务,只能满足供应链 中的某一个环节 需要,离供应 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还有不短的距离。在现代全程物 流的趋势 影响下,竞争就比较弱,缺乏品牌效应。 3.武汉城市圈内圈外交通不发达通过几年的建设,圈内已经初步形成以武汉为 核心的交通 基础设 施网络,但尚不完善。就圈内交通运输来讲,武汉 和个城市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尚有部分工程未完成,存在不少 断头路和瓶颈路;城际高等级公路则“纵通横不畅”,即使 城市之间的交通环网还没形成,相互之间的高速公路连通 大多需绕道武汉,这样 使得圈内各个城市只与武汉市联系 比较紧 密,而相互之间联 系不紧密。 4.物流体制不健全,物流部门分割严重。 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都自成体系,家家 有仓库,行行高运输,资源整合的意识微弱, 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供应链条,全社会物流没 有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与机制下,很 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无法实现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和高效运 作。武汉物流业面临的机遇 1.“两型社会”改革试验 区的政策机遇。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是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 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两型社 会”建设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城市 圈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竞争合作机制, 实现优势 互补、错位竞争、互动发 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 断 增强武汉城市圈的综合实力和对全省的集聚、辐射带动 作用 , 有利于消除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物流业的发 展提供政策支持 2.物流业调 整与振兴国务院于年月号颁发 了物流业调 整和振兴规划(国发号),将物流业列入了十大调 整振兴产业 之一,我国物流业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契机; 年月武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武汉市个 新兴产业发 展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金融服务、现代物 流、动漫产业 等确立为重点发长 的新兴产业 ,物流业振兴 目标是:力争到年,全市物流总额 达 亿元;物流产业 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 增加值达到; 成为我国中部物流区域对接东、西物流区域的重要支撑平 台,长江物流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和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 城市。 采取的振兴政策:一是完善物流配送车辆管理 办法,保障重点物流企业配送车辆快速通行和 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二是每年由财政部门 在市级预算中安排万元专项资 金,重 点对列入全市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物流 项目给予补助和贴息、国债项目配套补助等 ,这无疑给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发展带来了大 好机遇,此机遇也正是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振 兴品牌的大好机遇。 3. “千亿产业 ”战略。 当前,物流产业 是新兴产业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 化程度的标志,也是制约一个国家、城市和企业经济发 展的瓶 颈,是企业发 展中的“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及 湖北省经济发 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和新的经济 增长点。湖北 省、武汉市相继提出了湖北省“十一五”物流发展规划和 产业调 整和振兴实 施方案,明确提出把武汉现 代物流打造千亿元的产业 ;年月日武汉市出台了包括物流业 在内的八大重点产业 振兴方案(长江日报年月 日第版和第版);武汉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 展,争取早日成 立足华中、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物流中心枢纽城市。湖北省及 武汉市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也拟将物流发展列入重点支 持等,在此背景下,以武汉为 中心的武汉城市圈的物流企业又迎来了一次大好的发展机遇,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设崛起在 即。 4. 武汉城市圈产业 升级所带来的机遇。 2007年12月80万吨乙烯工程落户武汉,中石化将建成 以武汉为 中心,联合长江沿线炼 化企业的沿江石化产业 集群, 这将为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 展带来巨大的流量;2008年6月 6日,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在武汉揭牌,湖北省与广东核电集团 联手开发的咸宁大畈核电站开始动工。该项 目是中国内地第 一个核电站,将分两期建设,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首期投 资250亿元。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发 电800亿千瓦时,这也为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 大机遇;富士康公司武汉项 目,首期投资10亿美元,项目涉及 电脑 、数码相机、液晶显示器和精密模具等,整个项目建成后, 年产电脑 1500万台、数码相机3000万部、液晶显示器1500 万台,软件园占地2500亩,将聚集2万余国内外软件人才。 围绕 富士康项目配套跟进的各类企业将超过百家。整个富士 康产业 园建成后,可实现 年产值 1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再造 一个东湖高新区,并将提供15万个以上就业岗 位,带动 光电 子、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这同时也为武汉城市圈物流 业发 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等。以上机遇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 来说正是宏图大展之际,也是品牌建设之时。武汉物流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威胁 1.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挑战。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 和战略地位,其物流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物流企业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武 汉城市圈物流行业尚于起步发展阶段,高速发展的国内物 流行业,吸引着国外物流品牌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他们先 进的物流管理经验 和成熟的品牌战略都极具优势 ,先进的 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信息化软、硬件体系)的优势 最终体 现在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如、 、等品牌,对武汉城市圈物流企业品牌建 设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加之国内中外运、中远物流和中海 物流、中邮物流,以及新兴的宝供物流等国内正在崛起, 对武汉城市圈“本土”物流企业品牌建设而言也是一项巨大 的挑战。 2.中部其他地区物流企业的挑战。一是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尤其是铁路运输比武 汉城市圈更发达。其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随着国民经济 持续 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 ,连锁经营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 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 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 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以郑州 为大的中心,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 的中心物流枢纽,以郑州的凝聚力、带动 力和辐射力带动 全省,逐步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 ,发挥 重要区域物流枢纽的传导 作用; 三是安徽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 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 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 场物流中心等。安徽省以合肥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布局 和结构特点,加之合肥处在上海南京向湖北、重庆 、四川、江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辐射的中继点上, 无论从省域物流组织,还是区域物流组织,交通运输 枢纽的地位均不容质疑,在功能和作用方面的特点表 明,合肥物流园区将成为区域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四是江西省在中部六省中是唯一连接长三角、珠三角 、闽三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