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鼻的应用解剖学与生理学一、课时安排:100分钟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目的要求:1、熟悉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2、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3、了解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4、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5、了解鼻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四、教学重点:1、外鼻支架及构成,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及临床意义。2、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的组成与结构。3、鼻中隔前下方黎氏动脉丛的组成与临床意义。4、鼻窦的分组及各窦开口部位。五、教学难点: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鼻的应用解剖学与生理学一、定义: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鼻是呼吸道门户,也是嗅觉器官。二、外鼻:外鼻: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一)形状:形似一基底向下的三棱锥体,突出于面部中央。 (二)支架:由骨和软骨共同构成。骨:额骨鼻部、鼻骨、上颌骨额突和腭突。软骨:隔背软骨、大翼软骨。(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 (三)外鼻皮肤:鼻根和鼻背部皮肤薄而松弛,可移动,鼻尖和鼻翼部皮肤较厚 ,与深部组织粘着较紧,富于大量皮脂、汗腺,是疖肿痤疮的好 发部位。图、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四)外鼻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 内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 绵窦。临床意义:面静脉无瓣膜, 血液可上、下流通,根据 面部静脉走行,面部危险 三角区为鼻根部、两唇角 三点连线所构成的区域, 当鼻或上唇患疖肿处理不 当或随意挤压,则脓栓可 随静脉血流流入海绵窦引 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 严重颅内并发症。图- 外鼻静脉与海绵窦的关系 三、鼻腔(一) 定义:鼻腔:鼻中隔将其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 和固有鼻腔。(二) 鼻前庭前界即前鼻孔,后界为鼻阈。鼻阈相当于大翼软骨外侧脚上缘处向内形成的弧形隆起,是鼻 前庭最狭窄处,亦称鼻内孔。(三) 固有鼻腔:通常简称鼻腔,前起鼻内孔,后止于后鼻孔 ,有内、外侧和顶、底四壁。、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组成,外被粘膜。图- 鼻中隔支架 软骨膜及骨膜外复有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血管丰富 ,由鼻腭动脉、筛前动脉、上唇动脉鼻中隔支及腭大动脉分支相 互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称为利特尔区( Little area)。此处粘膜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血管破裂后不易收缩,且位置又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图- 黎 特 尔 区 、外侧壁:是解剖学最复杂的部位,也是最具生理和病理意义 的部位。()下、中、上鼻甲()下、中、上鼻道()总鼻道()嗅裂或嗅沟(以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为界,其 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嗅裂或嗅沟。)()总鼻道和嗅裂的临床意义:前组鼻窦患化 脓性炎症时,可见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患化 脓性炎症时,脓液常下流而出现于嗅裂和鼻腔后上部。 图7 鼻腔外侧壁(上、中、下鼻甲部分去除 )图- 鼻腔外侧壁图 右 鼻 腔a、下鼻甲:为一独立的骨片,后端距咽鼓管咽口约1-1.5厘米 。b、下鼻道:下鼻道前上方约1厘米处有鼻泪管开口;上额窦穿 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下鼻道的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c、中鼻甲:属筛骨的一个结构,是手术的重要标志。d、中鼻道:中鼻道后部为上颌窦开口,前部有额窦和前组筛 窦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现代鼻科学对鼻及鼻窦炎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研究认为,中鼻道、中鼻甲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的生理异 常和病理改变是主要病因,故将此区域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孔,中鼻甲,中鼻道,前组和 中组筛窦,额窦开口和上颌窦自然开口等。功能性鼻内窥镜外科就是以恢复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生理 通道为目的的术式,其中,中鼻甲、钩突、筛泡是鼻内窥镜手术 的标志及进路,手术应在中鼻甲外侧操作,可避免损伤筛板,引 起脑脊液鼻漏。e、上鼻甲:属筛骨的一个结构,位于鼻腔外壁的后上部。上 鼻甲后上方为筛窦隐窝,蝶窦开口于此。f、上鼻道:内有后组筛窦开口。、顶壁、底壁5、 鼻腔粘膜 :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 ()嗅区粘膜: () 呼吸区粘膜:a、 区域:占鼻腔大部分,指除嗅区以外的鼻腔粘膜。b、粘膜内有丰富的静脉丛,构成海绵状组织,具有灵活的舒 缩性,能迅速改变其充血状态,为调节 空气温度与湿度的主要 部分。下鼻甲上的粘膜最厚,对鼻腔的生理功能甚为重要,故手 术时不宜过多去除。c、纤毛运动:粘膜内含有丰富的浆液腺、粘液腺和杯状细胞, 能产生大量分泌物,使粘膜表面有一层随纤毛运动不断向后移动 的粘液毯,由前向后朝鼻咽部运动。图 嗅神经 鼻粘膜纤毛上皮及粘液毯的运动形式 四、鼻窦 (一) 概念:是围绕鼻腔,藏于某些面颅腔骨和脑颅骨内的含气 空隙,一般左右对称,共有4对,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 蝶窦,内衬薄层粘膜于鼻腔相遇。 (二) 按照鼻窦的解剖位置和窦口所在部位,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道后 上方的蝶筛隐窝)前、后组鼻窦的临床意义:前组鼻窦患化脓性炎症时,可见中鼻道 有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患化脓性炎症时,脓液常下流而出现于 嗅裂和鼻腔后上部。图 鼻窦面部的投影 (三)上颌窦:居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最大者,平均容 积约13ml。15岁时窦的大小几与成人相同。分为、前壁 、顶壁(眶下壁)、底壁、内侧壁:上方有上颌窦开口,通于中鼻道。、后外侧壁。 (四)筛窦:以中鼻甲附着处为界,分为前、后组筛窦。 (五)额窦 (六)蝶窦图各鼻窦相互关系 鼻腔的生理功能鼻腔主要有呼吸、嗅觉、共鸣及反射机能。 一、呼吸功能:鼻腔为呼吸空气的通道,有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 湿度、滤过和清洁作用,以保护下呼吸道粘膜适应生理要求,有 利于肺泡内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一)通道作用 (二)温暖作用 (三)湿润作用 (四)滤过清洁作用 图 鼻腔的呼吸气流 图 鼻粘膜纤毛上皮及粘液毯的运动形式 二、嗅觉功能 三、共鸣 四、反射作用(一)喷嚏反射: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作用,喷嚏动作发生于 深吸气之后,随之以强呼气气流经鼻咽部自口与 鼻腔喷出,伴有面部肌肉运动,闭眼,流泪,短 暂性鼻分泌物增多,鼻粘膜充血等。(二)鼻肺反射:当鼻腔阻力增高或鼻腔粘膜遇到冷热刺激或 烟雾等化学气体刺激时,常引起支气管收缩,从 而影响肺通气量,称鼻肺反射。这种反射以同侧 肺为主。鼻窦的生理功能鼻窦对增加吸入鼻腔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增强 声音共鸣作用,以及减轻头颅重量等方面都起着 一定的作用。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中鼻甲解剖描述有误的是: ( ) A、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下、中、上鼻甲在大小上是依次递减1/3,位置上依次后退1/3、前后两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中鼻甲前端有鼻丘,后上方有翼腭窝2、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 ( )A、两口角与鼻根部三点连线内的区域B、面前静脉与面深静脉之间的区域C、两眼外眦与下颏尖三点连线的区域D、强调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没有具体的范围E、以上都不是3、关于鼻窦描述正确的是:( ) A、均开口于中鼻道 B、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和蝶窦C、后组鼻窦包括额窦和筛窦 D、出生时均已发育E、有共鸣作用4、上颌窦自然开口描述有误的是:( ) A、从鼻腔看,位于筛漏斗底部 B、从窦内看,位于窦腔内侧壁最高处C、自然口可为两个 D、直立时,开口为位于窦腔最低部,利于引流E、由骨性部和膜性部组成5、外鼻静脉描述有误的是:( ) A、主要包括内眦静脉和面静脉 B、内眦静脉直接与海绵窦相通C、无瓣膜 D、主要汇入颈内静脉 E、内眦静脉与眼上、眼下静脉相通 6、鼻窦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B、一般左右成对,共有4对C、均开口于鼻腔D、分为前后两组E、出生时均已发育 7、鼻呼吸区粘膜纤毛的运动方向方要是:( ) A、从前向后 B、从后向前C、从下向上D、 从上向下 E、从外向内 、下述哪种说法有误:( ) A、利特尔动脉丛是指鼻中隔粘膜下层的动脉网状血管丛B、吴氏鼻-鼻咽静脉丛指中鼻道后方扩张的静脉丛C、克氏静脉动丛指鼻中隔粘膜下层的静脉网状血管丛D、鼻中隔易出血区是指利特尔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青年人鼻出血常见于易出血区二、多项选择题 1、前组鼻窦包括:( )、额窦 、上颌窦、前组筛窦 、后组筛窦、蝶窦 、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包括:( )、额窦 、上颌窦 、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 、后组鼻窦包括:( )、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 、后组筛窦、蝶窦 、中鼻道外侧壁结构包括:( )、钩突 、筛泡 、半月裂孔、筛漏斗 、鼻泪管 5、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包括: ( )A、钩突切除术 、前筛窦切除术 、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切除术 、上颌窦、额窦、蝶窦窦口扩大术三、填空题 1、鼻由-、-和-三部分构成。 2、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部、-、上颌骨的- 和-组成。 3、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均开口于中鼻道 。4、鼻腔粘膜按其组织学构造和生理机能的不同,分为-和- -两部分。 5、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原则为解除-通气引流障碍,清 除-病变。 6、鼻腔主要有-、-、-、-生理功 能。 四、名词解释 1、鼻阈 2、利特尔区(Little area) 3、窦口鼻道复合体五、论述题 1、简述“危险三角区”。 2、简述鼻窦的分组及其开口。 3、简述利特尔区(Little area)及其临床意义。 4、外鼻支架及构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