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年记者绿道行”中山段汇报材料之一1中山市省立绿道“一年基本建成”工作情况汇报(2010 年)省委提出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一项集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发展休闲经济等多种功能。今年年初,我市接到省统一部署的区域绿道规划建设任务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的工作会议,成立了机构,部署了工作分工,落实了工作责任,全市上下一心,把绿道建设作为中山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力求把中山的绿道规划建设成一条和谐的绿道、民生的绿道和健康的绿道。下面将我市 2010 年区域绿道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中山区域绿道的概况根据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经过中山境内的区域绿道(省立)有 2 条,分别是珠三角绿道网规划 1 号线和 4号线,主线总长约 119 公里,后经规划调整为 182.7 公里。其中,珠三角绿道 1 号线以沙田水乡、红树林湿地为生态背景,自北向南贯穿中山东部,4 号线以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为生态背景,自西北向西南经过中山中部。我市境内的区域绿道串联了鸡鸦水道沿岸特色景点、中心城区公园、古香林景区、秀丽湖景区、职教园区、小琅环自行车公园、磨刀岛、红树林、岭南水乡等我市主要风景旅游点,荟萃了中山最有特色的历史、人文和绿色资源。为了落实省委关于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省绿道网建设工作部署,完成我市区域绿道的规划建设任务,“青年记者绿道行”中山段汇报材料之一2我市迅速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开展本市绿道的规划建设工作。2 月份以来,中山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工作研讨会,详细了解审议规划建设草案,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我市的区域绿道建设工作。市委书记、代市长、分管建设和财政的副市长经常对绿道建设工作作出具体批示,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也迅速启动了项目的前期工作,市林业、水利、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和绿道沿线各镇区都积极支持配合绿道建设,为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中山区域绿道的特点一是区域绿道着重体现中山地方特色,围绕“村(翠亨)” 、“城(主城区)” 、“山(五桂山) ”、“水(民众水乡 )”四个旅游精品系列,对各类旅游资源和分散的旅游区(点)进行有机整合,做“活” 翠亨的中山文化,做“ 丰” 中山城区的休 闲内容,做 “秀”五桂山的风景旅游,做“ 特 ”民众水 乡的水上 项目。二是区域绿道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绿道 1 号线以沙田水乡、红树林湿地为生态背景,区域绿道 4 号线以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为生态背景。通过区域绿道的建设,有利于保护中山市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公益林体系、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工程的建设。三是把区域绿道建设与创建宜居城乡相结合。把城区的绿道规划为绿道建设的示范段,做出中山园林绿化的特点,并与中山现有的城区公园、街头绿景相结合,丰富城区绿化的层次。在镇区,“青年记者绿道行”中山段汇报材料之一3则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风景特征、独具风韵的岭南农村特色,打造村镇休闲绿道特色,使绿道成为联结城市和村镇的绿色走廊,城里人可以沿绿道去欣赏田园风光、水乡特色、山林野趣和滨海风光,村镇人也可以沿绿道到城区来体验城市绿化造就的园林现代都市。四是区域绿道注重体现中山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绿道规划时注重体现“ 人文中山 ”,区域绿道的规 划,将其沿线的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中学、博爱医院、紫马岭公园等人文历史景观串联在一起,使游人一进入中山就感受到中山精神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三、中山区域绿道的建设情况在绿道建设过程中,我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花大力气统筹协调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从今年 2 月 28 日首期示范段施工到 12 月底,区域绿道完成 182.7 公里的全线贯通任务,并已全部完成与顺德、南沙和珠海的对接工作,区域绿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达 2.5 亿元,累计完成项目计划投资比例达 125%。目前正在开展绿道驿站的建设、绿道标识系统的制作,以及修改、制定绿道的使用和管理办法。1、领导重视,各方配合,形成强有力的绿道建设工作机构。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绿道的规划建设工作,统筹协调住建、规划、国土、财政、林业、水利、发改、交通等职能部门和相关镇区开展绿道建设工作。住建局接受绿道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后,组织了“青年记者绿道行”中山段汇报材料之一4由主要领导负责,3 个局班子成员分线落实和 1 个党委委员具体抓日常工作的工作机构,从相关科室抽调 20 多人参与绿道建设,统筹开展各项前期准备、施工组织、统计、宣传、信息简报撰写、标识系统建设、使用手册制定等一系列工作。2、突出特色,做到前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在绿道建设中既遵循绿道的规划,又注重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及时调整绿道线路,使线路建设实际可行。绿道 1 号线以沙田水乡、红树林湿地为生态背景,自北向南贯穿中山东部,沿途有民众水乡景观、民众大堤中山港船只进出景观、围垦风光、工业区厂房林立景观、红树林湿地景观、鱼塘荷花景观和稻田飘香的崖口村景观;4 号线以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为生态背景,自西北向西南经过中山中部。沿途有河堤风光、苗木场风光、中心城区城市绿道景观、环金钟水库绿道风光、秀丽湖绿道景观、体现五桂山山景的和平村和南坑尾村风光、小琅环自行车公园景观、西江河堤风光等,都体现了中山的地方特色。城区绿道作为示范段,主要突出中山园林绿化的特点,与现有的城区公园、街头绿景相结合,丰富城区绿化的层次;镇区则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风景特征、独具风韵的岭南农村特色,打造村镇休闲绿道特色,使绿道成为联结城市和村镇的绿色走廊,城里人可以沿绿道去欣赏田园风光、水乡特色、山林野趣和滨海风光,村镇人也可以沿绿道到城区来体验城市绿化造就的园林现代都市。3、迎难而上,形成合力解决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绿道作为“青年记者绿道行”中山段汇报材料之一5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路线受阻、线路加长、时间紧逼等等困难,住建局一方面及时汇报反映情况,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镇区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主动出击,提前介入解决施工用地问题,采取“施工图完成一段、审查通过一段、马上施工一段”的做法,确保 绿道顺利施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加强与相关部门和途经镇区的沟通,组织现场办公、现场会诊、现场查摆和解决问题。如积极与市财政部门协调一套特事特办的工程款拨付机制,保证绿道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各参建部门工作思路也统一到全市绿道建设一盘棋上来,形成合力,问题一个一个得以解决,涌现了如民众镇政府为不拖后腿,借款租用田地、池塘以保证绿道建设用地,神湾镇的群众自发组织为绿道建设工人送番薯糖水等感人的事例。4、依法依规,把绿道工程建成阳光工程。住建局对招标后的工程项目分段专责包干,委派专人对 11 个施工标段进行项目管理,做到每个施工阶段都有专人巡查督办,每个施工现场都有专业公司进行拍摄、录像留底,工程管理责任到人。整个绿道建设从项目立项到施工招标,从开标到全面施工,既体现特事特办的原则,又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四、中山区域绿道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使用情况一是抓紧抓好区域绿道配套设施建设。182.7 公里绿道的地面标识,我市严格按照 100 米一个的标准全部印制完毕;绿道标识系统 4 号线城区长江路及博爱路段在 12 月底前已基本完成,其中绿“青年记者绿道行”中山段汇报材料之一6道标识系统立杆 45 根,警示标识系统立杆 74 根;中山绿道将建设 23 个驿站,其中一级驿站 6 个,二级驿站 7 个,三级驿站 8 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施工建设的有 6 个,这些驿站根据级别配套停车、管理、商业服务、游憩、科普教育、安全保障、环卫等便民设施,并在游径适合的宽敞地段设置木椅、石凳等用于中途休憩。在永久驿站未建好之前,我市提前安排布置了临时驿站,方便群众租借单车。二是综合开发和使用绿道。我市的绿道今年 2 月底城区示范段动工开始,就非常重视宣传绿道、推广绿道和使用绿道。据统计,我市绿道办在中山日报、中山日报画刊等共制作专版宣传绿道 10余次;印发中山绿道网建设工作简报共 5 期到绿道各参建部门和镇区;通过邮政信封印发绿道知识 18.6 万张;制作绿道公益广告宣传片在市镇两级电视台播放;组织开始全市绿道摄影比赛,同时中山的参赛作品在全省绿道摄影比赛中获得特等奖。由于绿道的宣传工作范围广又及时,中山的很多市民和社会组织都了解绿道,积极地使用绿道。尤其是绿道城区段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成为市民假日休闲锻炼和组织活动的首选,据统计,我市相关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已在绿道上组织大小活动 8 次,中山市的亚运火炬传递、团员青年的迎亚运活动、中山澳门两地的侨界青年自行车行、市妇联组织的千人骑单车活动,都选择在绿道上开展和实施。三是及早谋划绿道管理运营维护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我市在绿道开始建设初期,就开始谋划绿道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在“青年记者绿道行”中山段汇报材料之一7确立属地管理的前提下,提前制定了绿道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临时驿站中予以标识标明,方便群众了解和掌握。四是把我市的绿道建设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我市在规划建设绿道时,在考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绿道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促进,如绿道 4 号线神湾段在建设某段绿道时,将原村民使用的一条坑坑洼洼宽的泥土路变成了宽 3.5 米的混凝土路面。对绿道建设给村民们生活带来的实质性改变,村民们都拍手称是,既搞好了村里的环境卫生,也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也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便利,村民们非常开心,在施工期间不时的招呼工人们到村民家喝水,有些村民甚至还煮上番薯糖水招待绿道施工人员。现在,中山的区域绿道网就象中山境内的两条绿色项链,又象是“ 绿 化+步行道+自行 车道+ 服务站” 四要素组成的景观大道,不仅成为市民和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丰厚的经济收益。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山区域绿道网的建设完善,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将亲身感受穿越城乡、满目绿意的健康之旅,以畅游自然的健康身心悉心体会中山这座宜居之城、博爱之城、绿色之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