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燕 子作者简介郑振铎(du),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 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 外闻名的收藏家。 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 。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大)求学 ,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 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 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以及中国民 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 失事殉难。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个因飞机失事而去世的文坛巨匠徐志摩 。燕子燕子也是人类的益鸟。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 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 过的地方。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其实不 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 ,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 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 。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 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 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 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年年此时燕归来”。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 规律。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日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课文学习 课文朗读 课文分析 生字新词 知识拓展课文朗读课文分析 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写小燕子的外形活泼可爱。第2自然段:写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第3自然段:写小燕子飞舞时轻快灵巧。第4自然段:写小燕子在电线上停歇时姿态优美。 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燕子,起到什么作用?从“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燕子的形、色、态,使人对燕子产 生出深深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哪些体现春天特 色的景物?拟人。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课文分析 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灵巧?“斜着身子”,“掠过”,“唧唧地叫着”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 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 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 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比喻。作者这种巧妙的联系既具体生动形象,又给人以联想;既写出了燕子 的优美姿态,又赞美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对 春天的歌颂之情。 为什么说“几痕细线”而不是“几条细线”呢?课文里“几痕”是说几根电线看上去很细,好像是几条细细的痕迹。课文分析 课文最后一句“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 赞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春天的赞歌”以想象点明全文的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象征 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课文是从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活泼可爱、轻快灵巧、娴静优雅的特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