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 相 杜甫1 12 2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 3n探究目标:n1、通过合作探讨,理解诗歌厚实的思想内 容。n2、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赏析杜甫诗歌 “沉郁顿挫”的风格。n探究重点:通过整体感知诗歌及合作探讨 等过程,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4 4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 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 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 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5 5 品味 探究6 6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柏森森”有什么含义? 寻:寻: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 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 表现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同时因人及物表现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同时因人及物 ,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柏森森:透出一种肃穆、安谧的气氛。以苍松翠柏之 茂密暗含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7 7n【点拨】由写武侯祠引入,因武侯祠庙而思蜀 相,亦理之必然。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 之情。人物千古风流已去,而祠庙长存,写祠 堂实为伤情,为下文写心志作铺垫。祠堂冷落 荒凉的环境,表现了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 心。探究一: 诗题为“蜀相”,应重在写人 ,为何从祠堂写起?8 8探究二:探究二: 王国维说: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著一 闹闹 字而境界全出。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人间词话 ),说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好音” ”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什么?(通过想象描写来体会),为什么?(通过想象描写来体会)9 9“ “自自”:独自。:独自。“空空”:徒然。碧草映阶,黄鹂隔:徒然。碧草映阶,黄鹂隔 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 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 ,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丞相庙宇幽静、寂寞,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丞相庙宇幽静、寂寞 ,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 迁和朝代的更替。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迁和朝代的更替。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 音少的感慨。音少的感慨。 1010探究三: 有人说说:既然诗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 ,那他为为何又要写映阶阶碧草、隔叶黄鹂鹂?至少 是写“走”了,岂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处败 笔?n由祠堂景色的凄凉、冷落气氛,使读者 体会到诗人的惋惜,由此而联想到诗人 自身的遭遇,感悟诗人壮志难酬的伤感 ,这是因为诗人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 智和功业,写景实为伤情,同时惋惜他 的壮志未酬。景语含情,情语寓景。寓 情于景,乐景衬哀情。1111颈联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这里突出诸葛亮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一是定天下鼎 足三分之大计;二是辅助刘备开创蜀汉政权;三是辅 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 刘备的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 天下计”,天下大计。指隆中对中所言:“东连 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老臣心”意指诸葛亮 功成不居、忠心谋国之心。三国志诸葛亮传:“ 先主病笃,谓亮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 外有盈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此联既是 对诸葛亮高尚人格的赞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 抱负难施的隐衷。1212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 ,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慨叹了。至,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慨叹了。至 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 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 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出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313诸葛亮一生对蜀汉政权耿耿忠心,最 后病逝军中。这年春天,诸葛亮第六次兵 出祁山,与魏司马懿军在陕西渭南对垒, 相持百余日,终因操劳过度,八月于五丈 原离世,年五十四岁。“出师未捷身先死” 指的就是这段史实。诸葛亮虽未能伐魏功 成,却践行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誓言,崇高精神和品质光照千古,千百 年来后人无不为此感动流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414探究四:探究四: 诗歌中的诗歌中的“ “英雄英雄” ”指谁?指谁?指那些壮志未酬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指那些壮志未酬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 包括诗人自己。从抒情的角度看,更多地抒发包括诗人自己。从抒情的角度看,更多地抒发 了自己的感慨。了自己的感慨。既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既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 对诸葛亮大业未成人已去的叹惋之情,又跟自对诸葛亮大业未成人已去的叹惋之情,又跟自 己壮志难酬的痛苦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自 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情怀。抒写自己对诸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情怀。抒写自己对诸 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1515小结:小结: 本诗的主旨本诗的主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 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1616鉴赏练习n一、对这首诗中词句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n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 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n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 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nC、“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 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n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 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 己。答案:C 指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 1717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n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 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n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 人格的清高。n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天下计” 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n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 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答案:B,颔联表面写景,实是慨叹前贤祠庙的荒凉。1818n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n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武侯庙武侯庙杜甫对比赏析对比赏析1919这个被人遗弃的古庙,墙上壁画用的丹青都掉 落了,这空山草木茂盛,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 ,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诗人用一个“ 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 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虑地 生长,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 ,是多么的令人感伤!。还能听到向刘后主告辞( 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 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 的一片忠贞之心) ,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再也 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2020n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感 情上有何异同参考:武侯庙确实不错,但相比而言,还是显得有 些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从思想情感上看 ,武侯庙显得太过冷清,而蜀相,满怀痛 惜与悲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是武侯庙作者所不可企及的。2121n武侯庙中“空”字与“秋草”相连,意思 是“只有秋草”,写出的只是荒凉,而蜀 相中的“空”则与“黄鹂”“好音”相连,以 盎然的春意反衬祠堂的冷清,表现出了诗 人的孤单冷落,为后面的悲怆之情的抒发 做出很好的铺垫,显然更为深沉,更耐人 寻味。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 “空空” ”字的艺术效果字的艺术效果222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