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n n 第1课 n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n 2008年9月3日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n一、本课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二、本课的知识结构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n1、起源:我国早期国家制度始于夏朝n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世袭代替禅让(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卿、相 等重要官职的设立。3、地方:侯、伯等的设立4、意义:是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对后 世影响深远。n一、王位世袭制为什么能够代替禅让制? n二、夏商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占卜?n三、商朝的相权有多大?身穿两种衣服的禹商初名相伊尹商朝暴君商纣王西周名臣周公旦 。 “周公吐哺”的典 故出于韩诗外传 ,据说周公自言 :“吾文王之子,武 王之弟,成王之叔 父也;又相天下,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犹恐 失天下之士。” 西周分封示意图“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一目的知识结构n被分封的对象:土地、人民n分封的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古代帝 王的后代n分封的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n分封者的权利:政治、经济、军事n分封者的义务:政治、经济、军事n分封制的影响:积极(加强联系与控制); 消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独立性日益加强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知识结构n目的:见课文n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 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n渊源:父系家长制n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n作用:见课文西周宗法制和等级示意图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和宗法 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n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 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 卫王室。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需 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尽镇守疆 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义务。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有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诸侯和 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形 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分封制的特点:n(1)分封对象多样化,但以周王室贵 族为主。n(2)周天子是天下共主。n(3)“土地”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 间的纽带。n(4)层层封授,等级森严。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n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 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核 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宗主的 地位,对庶子进行分封。n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 (2)嫡长子与被分封的其他诸子之间既是兄弟关 系,又是君臣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怎样 的? n1、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 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 级制度。n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 因为有效地防止纷争而有利于巩固分封 制,而宗法制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就是 分封制。n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 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 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 此其选也。足谓小康。 礼记礼运n问题:n(1)两段材料各自描述了什么社会现象? n(2)从哪个朝代起出现了材料中所说的不同情况?材料二反映了什 么实质问题?n(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一定的 专制。那么在你看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 的倒退? n(教师提示: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译,要在找准关键 词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意思。分析社会现象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方面入手。)n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n材料二 “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史记楚世家。晋楚城濮 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 ,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 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 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 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 在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 ,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 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周王 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楚庄王只好退出周疆。但是,楚 国北上争霸的行为并未中止。对“楚王问鼎”,学术界存有 争论。有兴趣者可参阅顾铁符楚庄王问鼎质疑(载 夕阳刍稿,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 n问题:n(1)从材料一可知,当时的土地归谁所有?土地制度的 实质是什么?这种土地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n(2)“楚王问鼎”反映了什么现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