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6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5页 / 共96页
第6页 / 共96页
第7页 / 共96页
第8页 / 共96页
第9页 / 共96页
第1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环境境影影响响评评价价报报告告书书1.总论1.11.1 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意义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于长春中医学院,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内唯一一所综合性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医院新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门诊楼和住院楼的设备设施和住院条件,使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医院医疗条件和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每天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医院现有的医疗设施和接待能力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尤其是门诊楼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显得较为突出。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楼始建于 1958 年,原为长春中医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为 6528m2,砖混结构,已使用 47 年,接近设计使用年限,虽经几次改造,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没有专门的侯诊室、急救电梯等。住院楼建于 1988年,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 12000m2,分为 14 个疗区,目前,此结构只适合于民用住宅,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疗区布置要求,难以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医疗环境。由于门诊楼存在接待能力不足、功能布局及平面布置不合理、现有建筑难以满足先进的医疗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现有门诊和病房的条件和数量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综上分析,现有的门诊楼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患者需要,急需建设新的现代化的综合门诊楼,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就诊和住院治疗的需求,使医院具有长足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就诊和住院规模,建设改造符合国家关于医院就诊、医疗管理等方面要求的门诊和住院楼,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出本项目的建设。根据国务院令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长春中医学院的委托,长春黄金研究院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有关资料,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根据吉林省环保局对工作方案的意见及环评导则要求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在环评过程中,评价单位得到了吉林省环保局、长春市环保局、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谢意。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10.3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10.28) 。1.2.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 年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 ;(3)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61 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 (1999 年 3 月 17 日) ;(4)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14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2 年10 月 13 日) ;(5)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07 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9 年 4 月 29 日) ;(6)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2001 年 2 月 21 日) ; (7)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税务局国经贸20011015 号文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8)国家环保局 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 及 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9)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 ;(10)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1.31.3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本次环评将通过详细的工程分析。确定该项目“三废”排放情况,在区域大气、地表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基础上,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对该项目“三废”和噪声治理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论证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为有关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决策和该项目运行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1)对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2)对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中的各种工程行为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论证拟建项目的建设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可行的减轻和补偿环保工程措施,使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为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初步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1.41.4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确定工程评价原则如下:(1)评价中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 、 “达标排放”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境保护政策及法规;(2)本评价将依据本项目污染源提出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使本项目建成投产后污染物排放量可实现其总量控制的要求;(3)环境影响评价将坚持为项目建设的优化和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政策性、针对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实用性;(4)评价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结论明确、对策可行;(5)为适应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和缩短评价工作周期,在满足评价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本次评价工作将尽可能利用该地区现有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6)加强类比调查,充分利用国内同类型的“三废”治理经验,力争使本项目环评更具实用性和可靠性。(7)环评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危害给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1.51.5 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1.5.1 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建成后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锅炉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2)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3)锅炉房鼓、引风机及泵类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4)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5.2 评价重点根据该项目的污染特征,本着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提高报告书实用性的原则,本次环评将在加强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总量控制” 、 “达标排放”的原则,并以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为重点,并在对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详尽的分析论证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方案和环境管理措施。1.61.6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控制本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 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标准要求,达到北郊污水厂进水要求;(2)控制锅炉烟气,保护项目所在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符合一级标准。 ;(3)控制产噪设备的噪声,使厂界环境噪声符合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类区标准,不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干扰;(4)合理处理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1.71.7 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依据 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评价级别判定方法,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及范围。1.7.1 地表水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水域功能而确定的。本项目最终受纳水体为伊通河。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见表 11。表表 1-11-1 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废水排放情况受纳水体情况 排放量(t/d)56(216.8)河 段伊通河 主要污染物类型CODcr、SS、BOD5、NH3-N 等水域功能分类类 污染物类型非持久性污染物流量(m3/s)3.63 复杂程度简单水体规模小河由表 11 的判据可知,本次地表水评价级别均为三级,评价范围为水厂小坝至铁路桥断面处长约 20km 的河段。1.7.2 环境空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和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其评价等级划分判据见表 12。表表 1-21-2 大气评价工作级别判据大气评价工作级别判据Pi(m3/h) 地形Pi2.51092.5108Pi2.5109Pi2.5108复杂一二三 平原二三三本项目建成后废气主要为锅炉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最大等标排放量为烟尘,其值为 7.6106m3/h95医院固体废物执行 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 1d,于 5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 7d。2.2.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2.1 原有项目概况原有项目概况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于长春中医学院,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内唯一一所综合性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 、 “全国杏林示范中医院” ,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急2.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症医疗中心”和“全国眼白内障医疗建设中心” 。1997 年,被吉林省政府批准增挂“吉林省中医院”的牌子,成为全国中医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之一,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脑病科和心血管科列为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医院占地面积 2.8ha,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29000m2,其中门诊用房7000m2、住院用房 15000m2、教学及其他用房 7000m2。资产总值 16207 万元,现有固定资产净值 10683.7 万元,现代化诊疗设备价值 4300 万元。医院现有职工总人数 1090 人,其中在职人员 842 人、离退休人员 248 人;在职人员中:医护人员 742 人,其他人员 100 人;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 181 人、中级职称 342 人、初级职称 168 人、其他人员 151 人;在职人员中:主任医师 53名、副主任医师 128 名。拥有以任继学为首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家级名医 4人、博士生导师 6 人、省级名医 12 人、教授 98 人、副教授 167 人、讲师 270 人。医院设有开放床位 501 床,其中内科系统 264 床、外科系统 237 床,可收治病种 500 余种。现有 20 个临床病区(其中手术疗区 9 个、内科疗区 10 个、ICU病房 1 个) 、1 个国家级药理中心、1 个省级 GCP 中心、3 个国家重点专病学科、1 个研究所。医院现有门诊量约 2000 人次/d,高峰时达 2346 人次/d。据医院有关部门统计,2004 年,医院收治住院病人 7602 人次,比上年增长 1.1%,床位使用率达到76.86%,高峰时达 94.5%,治愈率为 92.82%,平均住院天数 18.18 天,病床周转次数 15.17。2.1.1 医院现有公用工程(1)给排水医院现用水来自于市政给水管网,用水量为 208.72t/d,废水排放总量为160.8t/d,污水经化粪池及消毒处理后经市政下水管网排入北郊污水处理厂。医院现有用水情况详见表 5,给排水情况详见图 2-1。表表 2-12-1 本项目建成后全院用水情况一览表本项目建成后全院用水情况一览表序号类别单位数量用水量标准日用水量 (m3)备注2.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医院职工842 人60L/(人 d)50.52按生活用水标准2住院患者501 张(入 院率 80%以 上)250L/(人 d)100.2500 张床位以上 用水标准3门诊病人2000 人/d20L/(人 d)404食堂8 4锅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