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 XXXX 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总结和 20182018 年年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保持平稳,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增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一、XX 年工作总结(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县小麦收获面积 125 万亩,平均单产 498 公斤,较上年单产 490 公斤增产8 公斤,总产 6.225 亿公斤;玉米收获面积 98 万亩,平均单产 496.8 公斤,较上年单产 520.6 公斤减产 23.8 公斤,总产 5.10 亿公斤;大豆收获面积19.8 万亩,平均单产 181.2 公斤,总产 0.36 亿公斤;薯类 4.2 万亩,平均单产 710 公斤,总产0.30 亿公斤。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XX年生猪存栏 52 万头,同比下降 4%;生猪出栏 108万头,同比下降 5%;牛存栏 2.3 万头,牛出栏 2.1万头,与去年基本持平;羊存栏 70 万只,同比下降 4%,羊出栏 106 万只,同比下降 2.8%;存栏禽1170 万只,同比下降 13%,禽出栏 1250 万只,同比下降 9.8%。全县肉类总产量 13 万吨,同比下降1%;蛋类总产 7.9 万吨,与去年同期下降 2%。果蔬产业稳步提升。建设省级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家、市级 5 家,建设国家级标准梨园 2 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2 个、省级标准果园 7 个、省级蔬菜标准园5 个,标准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XX 年全县水果总面积 40 万亩,总产量 16 亿斤,总产值 23 亿元;蔬菜总面积 38.7 万亩,总产量 93 万吨,总产值15 亿元。(二)农业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稳步推进项目覆盖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 80785 个,投入资金 21240.64 万元,除稳定脱贫户外,基本上实现全覆盖。产业发展情况。全县 87 个特色种养业扶贫村,产业发展达标的 71 个,占贫困村总数的 81.6%;贫困户产业发展达标的 13863 户,占特色种养业扶贫户数的71.67%,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XX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 210 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其中加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20 家、超10 亿元的企业 5 家。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7 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8 家。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 13 个,绿色食品 5 个。申报“慈鸽”驰名商标, “嘉耀”著名商标, “天之润” 、 “味道师佳” 、“康麦园”3 个知名商标。完成申报“萧县葡萄” 、“萧县白山羊” “萧县胡萝卜”3 个地理标志产品。(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稳定XX 年,我委共抽检样品 4235 个,合格 4234个,合格率为 99.98%,省市抽检样品 135 个,合格率为 100%;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整体向好,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我县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包括 10 套蔬菜农残快检系统、5 套畜牧快检系统、3 套水产品快检系统、11 套特色农产品快检系统,涉及 18 个乡镇,XX年 5 月下旬通过县级初验和审计,10 月中旬通过市级验收,并拨付资金,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我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1740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2 个、省级示范合作社 10 个、市级示范合作社 105 个;各类家庭农场 1425 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18 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7 个;已认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51 个。XX 年农委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810 人,这项任务由萧县农技推广中心、萧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萧县畜牧水产局共同承担。目前已全部完成培训任务。(六)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流转情况。预计全年,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 70.52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43%。土地流转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面积43.2 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61.2%;土地确权工作。全县 257 个行政村,255 个村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与省级数据库汇交工作(两个村因征迁无承包地未确权) ,占应开展村数的 99.2%;确权总面积 1569745.43 亩;地块总数 834779 块;发放经营权证书 272276 户,占总户数的 99.99%;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各村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和经营主体发展状况,经乡镇推荐,全县每个乡镇选定了 1 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七)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XX 年,进一步强化秸秆能源化建设力度,投资 600 余万元在全县新建 5 个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建设,并配套推广使用 500 台户用生物质气化炉和 300 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实现农作物秸秆就近消纳,全力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 2 万吨。(八) “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全县 23 个乡镇 257 个行政村建成乡镇示范园 30 个、村级示范点 200 个。乡镇示范园总面积 10.52 万亩,平均每园 3394 亩,其中孙圩子乡优质胡萝卜产业示范园近 2 万亩。全县形成了黄河故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带、权酒路果蔬产业带、东南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带、环县城休闲观光产业带、S239 省道红色旅游+果蔬产业带、S101 省道光伏+果蔬产业带、G311 国道特种种植产业带等七个产业带。杨楼、丁里 2 个万亩核心区在建项目 9项,目前已完成投资 4.72 亿元,还有计划建设项目 3 个。乡镇示范园在建项目 39 个,目前已完成投资 4.41 亿元,计划建设项目 27 个,把“百千万”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园、扶贫攻坚的就业园、 “三变”改革的示范园、三产融合的综合体。(九)农业综合执法能力不断提高XX 年我委农业执法大队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80 多人次,检查农资市场 160 余次,检查农资门市部 520 余家,抽查玉米、大豆品种 90 多个,农药品种 140 多个,肥料品种 40 多个,立案查处 4 起,结案 4 起。全县没发生一例因假劣农资和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损失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十)农业统计工作扎实推进截止 XX 年底,共上报农业物价统计报表和农情报表 300 多张,编写上报农情信息 500 多条,农产品价格分析材料 12 篇;撰写有价值的农业信息300 余条,被省市县采用 46 余篇,采集蔬菜信息上报农业部 100 多条。并积极做好“夏收夏种” 、“秋收秋种”进度统计上报工作,坚持进度日报制,并编制进度信息,报送委领导及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二、2018 年重点工作计划(一)稳粮增收,积极调整农业发展结构。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挖掘增产潜力,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实现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着力抓实粮食绿色增产模式公关示范创建活动,加大集成技术推广力度,为全县种植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继续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求。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蔬菜、水果、生猪、蛋鸡、白山羊、肉牛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带动全县标准化生产上新水平。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支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支持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以萧县葡萄、水晶梨、胡萝卜、萧国圣桃、辣椒及杂交辣椒种、皖北白山羊等为重点,提高质量,做大规模。2018 年力争创建省级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1 个,市级 3 个,创建省级水果标准园 1 个,蔬菜标准园 1 个。力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 7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提升到 40%。认证农业“三品一标”6 个。(二)提质增效,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继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大农业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 、 “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培育壮大优势农产品品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争创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重点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甲级队” 。力争 2018 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100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达到220 亿元,新培育 3-5 个农产品品牌。4.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以龙城西市电商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构建B2B、B2c 等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进电子商务、冷藏保鲜、仓储物流等相关电商产业企业入驻产业园,打造县乡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和物流平台。积极打造以黄河故道园艺场、金生绿源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园艺总场、桃时代现代农业公司等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5.继续高质量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深入乡镇和县辖区周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社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信息网络,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示范创建;严把市场准入关口,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增加检测项目和密度,确保监管内容全覆盖;继续实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做到全县种植业、养殖业质量安全检测全覆盖。注重重点防范,切实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不断推进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6.继续做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项目覆盖、产业发展、主体带动、业务技能培训”为重点,紧扣目标任务,层层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实施程序,乡镇储备项目库,县农委审核后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确保各乡镇项目覆盖率达到省市要求。广泛发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入股、订单、务工、服务等多种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好与省、市农委扶贫办的对接,加强与兄弟县区的交流,做好与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三)创新驱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7.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加强对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管理,优化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审查、登记、备案、监督和纠纷化解等制度,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力争 2018 年,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42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比重 25.7%。2018 年顺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8.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力争 2018 年,全县新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 100 家,新增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农场 20 个以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00 人;力争每个乡镇至少发展 1 家产业化联合体,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比较完善,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9.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做好龙城镇王典村、黄口镇老黄口村、白土镇张村、闫集镇闫集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