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3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5页 / 共73页
第6页 / 共73页
第7页 / 共73页
第8页 / 共73页
第9页 / 共73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 暨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 上的讲话上的讲话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是在半年交替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宣城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客观总结上半年工作,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面对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主动适应,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1-6 月份,宁国市生产总值达到 23.8 亿元,同比增长 13.6%。完成财政收入 2.5 亿元,增长 58.0%。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338 元,增长 22.4%。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 8.5 亿元,同比增长 21.2%,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 235.5%,较上年同期提高 63.4 个百分点。在工业布局上,围绕“两区一带”战略构想,致力整合省级开发区和配套园区资源,积极推行“异地办工业” ,霞西镇引进 2 家企业落户开发区。在行业结构上,着力培育六大主导行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省水泥厂、中鼎、亚新科、凤形、双津、宁沪钢球、江南化工、飞达公司八家企业的税收额占财政收入的 55.3%,新增税收 6925 万元,占全市收入增量的 97.3%。开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年活动,新增民营企业 168 家,26 家企业获宣城市信用星级民营企业称号。组建了国欣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先后为 11 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产品结构上,开展了市级名优产品评选活动,组织申报 5 项省级优秀商标和 3 项省级著名商标。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1.1 亿元,同比增长 41.1%。新增 5 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中鼎工业园综合扩建、亚新科改扩建、双津医用输液包装薄膜、金鹿竹纤维开发、山里仁山核桃深加工等项目挤进全省“861”计划。农业产业化效益明显。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 ,编制了山核桃、竹业、畜牧、花卉苗木和茶叶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兑现农业产业化奖励资金 37.3 万元。完成人工造林744 公顷,新增经济林 433 公顷,家禽饲养量 857万羽,优质水果、中药材、日本大葱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龙头企业 23 家,太阳禽业年产 10 万吨饲料项目、青峰竹胶板项目建成投产,世行三期补充报帐、世行四期、长防林和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顺利实施。成功防控了禽流感疫情,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设立了农产品残留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山核桃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太阳禽业肉鸭、五星集团三黄鸡、太平茶厂绿茶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青龙黄花云尖、潘茶鸦茶荣获中国(芜湖)茶叶博览会金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附加,降低农业税税率 2.2 个百分点,核减退耕还林及各类建设占用计税面积 3207 公顷,减轻农民负担 551.7 万元。面对“6.25”洪灾,周密部署,深入发动,迅速开展抗灾救灾,全力做好灾后恢复工作。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8.9 亿元,同比增长 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3 亿元,同比增长 6.7%。亚夏集团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苏果超市落户宁国,大华蔬菜市场正式开业。社区服务业蓬勃发展,产权交易和房地产市场逐步完善,律师公证、会计事务、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成桃花源记影视基地并顺利完成前期拍摄。夏林风景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恩龙民族风情园即将建成,都市阳光被评为三星级饭店。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一次性兑现招商奖金 36.1 万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8 次组织小分队赴苏浙沪实地招商,组团参加皖粤经贸洽谈会、香港招商会,成功举办温州招商推介会。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依托中鼎等骨干企业引进韩国汉科、金亚和德国塞弗等知名企业,凤形公司成功举办国际磨介研讨会。通过上海同乡会引进了上海恒江等企业。上半年引进招商项目 71 个,其中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16 个,引进省外资金 3.24 亿元,同比增长 44.6%;实际到位外资 489.8 万美元,同比增长 53.7%。强化外经贸服务职能建设,开通了商业网络平台,新增自营出口企业 6 家,完成进出口总额 2643 万美元,其中出口 2056 万美元,同比增长 30%。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依法开展征迁工作,启动了中溪中路、山门中路征地拆迁。扎实推进土地市场和基本农田清理整顿,着手建设城市地籍信息系统。实施津河西路拓宽改造,加快建设东津河大桥和济川大桥,基本完成宁国大道主干道工程。加速推进三水厂项目, “三馆”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完善环卫体制,开展了流动摊点、户外广告集中治理。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基本完成 S215 线排卅段路基工程,加速推进 S215 线宁广段、S323 线鸿旌段、石千线和宁港线拓宽改造,启动建设七山公路。不断完善电力基础设施,顺利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完成城北防洪堤一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小流域治理和节水灌溉工程。财税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了税源调查,加快纳税服务大厅建设,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纳税,逐步完善收入征管方式,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801 万元,同比增长 45%。启动了乡财市管改革和乡镇财务清理,继续推进部门预算试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完成支出 18195 万元,同比增长 22.6%。针对信贷趋紧形势,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增贷款 1.42 亿元,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6.1亿元,核销呆坏账 1.25 亿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跻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二十强行列。全面推进宁国中学校园建设,启动职业中学综合扩建, “公办民助”试点汪溪中心小学即将竣工。高考再创佳绩。卫生健康大楼正式启用,市医院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华泰医院基本完工,肿瘤医院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推进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计划生育率达 99.12%。举办了首届市直机关运动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启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征缴养老保险金 1559 万元、失业保险金 132 万元、医疗保险金 655 万元。发放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279 万元。组织开展了“移民培训年”活动,累计培训移民 500 多人次。新增移民扶持发展项目 95 个,发放贴息贷款 280 万元。扎实开展生活生产资料市场整顿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对台、侨务政策,审计、物价、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同志们,对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形势下,能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确实不易。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宁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二、准确把握形势,正视存在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激烈变化。全国各地发展犹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省内兄弟县市也厉兵秣马,奋力争先。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围绕“融入苏浙沪经济圈”这一战略目标,在全国大坐标中看宁国,我们既要正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看到省内县市的紧逼,更要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上半年 GDP 增幅低于年初计划1.4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低于肥西、繁昌,仅为处于全国百强县市末位的浙江德清县的一半。可以说,标兵渐远,追兵更近,形势逼人。从经济结构上看,乡镇经济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小而不多、散而不优,积累严重不足,与苏浙沪发达地区和繁昌、当涂等省内县市存在明显差距。作为经济聚集载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经济聚集度有待提升。从发展后劲上看,上半年我市工业投入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34.4%,投资规模是苏浙县市的零头,增速更是相差甚远。招商引资总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不多,一些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少数规模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从发展环境上看,交通道路瓶颈仍然存在,城市功能有待完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少数部门和单位滋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情绪,大局观念、服务意识淡化,办事效率低下,推进工作不力,甚至人为设置障碍,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差距,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阶段的宁国,经济的开放度较高,对外部环境依赖性较强。这次国家宏观调控不是对发展的限制,而是对发展的调整和提升,既有控制又有支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不能干什么,更要看到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牢牢抓住发展的重点,顺势而为,切实把宏观调控转化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契机。一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机遇。自去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和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国家先后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控制一清理” ,即控制新开工项目、控制银行贷款、控制土地征用、控制优惠政策,清理拟在建项目。在实施这些政策过程中,铁腕整顿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内容。截至六月份,全国共撤销各类开发区 4735 个,占总数的 70.2%;核减规划用地面积 2.41 万平方公里,占总数的 64.4%。开发区数量的减少、规模的压缩,实质上给保留的开发区拓展了新的空间,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把握住这一难得机遇。在银行信贷方面,国家实施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收信贷审批权等措施,虽然有效控制了投资过热,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和省里正在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跑省跑部,进一步加强衔接,多方争取投入。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了中央 1 号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市已经成功争取到 200万元的户用沼气、150 万元的卫生防疫、100 万元的宁中优质高中扩招等国债项目和 80 万元的农村学校二期危改资金,对上争取的空间仍然很大。二要准确把握发展要素供给变化带来的机遇。当前,全国煤电油运形势相当紧张,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拉闸限电,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因煤炭、电力供应不足而停产、限产。据预测,全省今年电力亏缺约 170 万千瓦,苏浙沪地区的电力缺口更大,届时错峰、避峰形势更加严峻,限电局面将难以避免。面对全国性的能源供求矛盾,宁国目前相对和缓的供电形势,已经成为招商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我们承接苏浙沪产业梯度转移。从长远发展看,我市依托港口湾水库这一丰富的水电资源,抢上蓄能电站等大的能源类项目是完全可能的。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对上衔接,加大争取力度。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国家针对乱占滥用耕地现象,利用半年时间清理整顿土地市场,实行了“三个暂停”政策,即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用建设用地、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暂停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用地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瓶颈。就宁国而言,国家严格的土地控制政策对我市影响相对较小,宁国拥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土地综合利用的空间仍然很大。对待这些机遇,我们仅仅看到还不行,关键要善于分析、善于把握、善于抢抓,尽快把我们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三要准确把握宁国自身优势带来的机遇。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体,我市工业经过低谷时期的结构调整,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骨干企业驾驭市场经济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明显提升,显示了较强的竞争实力。中鼎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