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本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1、背景目前学生的思想在新的形势下是极不稳定的,在中央“号文”的精神指导下,探索新时期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组织开展、探索“赏识性教育”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国内有周弘等教育专家辛勤研究成果,使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透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学生赏识意识的培养。2、依据、中山市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研氛围。中山市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已十多年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素质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小学生德育教育研究工作更值得我们去尝试,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将会对我们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起到较好教育作用,甚至可以从心灵深处震憾学生,给他们启迪,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赏识意识,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给学校今后德育教育、赏识教育提供支持,为我们学校创建“赏识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的平台。、我校近几年德育工作活动为课题积累了经验。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学生方面,如“德育分级管理目标”的建设,激励性“文明班”评比活动, “集齐奖章,争当文明学生”赏识性德育专题活动的开展等,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方面,如班主任目标管理方案,班主任绩效奖金评定方案等,更为学校德育赏识教育课题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2006 年 11 月 10,学校还邀请了广州父母学堂家庭教育首席培训师、赏识教育专家章县高高级讲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讲座.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理论知识,又切实加强了活动开展的指导性。、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陶行知老先生特别主张“尊重、信任、理解”儿童,是他最早在中国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 。赏识教育是研究、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把德育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大有可为,通过赏识教育,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魅力。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志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目前在赏识孩子方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而现在以广州市为中心先后举行了十多期“赏识教育高级研修班” 。着重在:.有志于从事教育名师和成果推广者;.有志于投资教育产业的成功者;.有志于成为赏识教育的合作代理、高级讲师、高级推广师等志同道合者;.有志于成为教育品牌人物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各地名师;.有志于从事教育直销的各界人士;.长期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所困扰,危及到家庭和谐的家长。综上所述,在小学开展学生整体性赏识教育和赏识意识培养研究工作还是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赏识教育、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赏识性德育管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赏识性评价与管理的竞争机制的研究,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实现:1、探索小学德育教育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并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2、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社会,认识社会,欣赏社会, 从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3、通过开展赏识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赏识,培养赏识意识,养成良好的赏识习惯,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就赏识人生;4、赏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能有效地把学校教育、学生德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文明、快乐、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学校“赏识教育”特色,培养一代新人;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师生中达成“赏识”共识,同时从德育的角度,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赏识性思维习惯,为成就赏识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成为一生快乐的人。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是为寻求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努力为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寻找出路,履行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从小学德育工作方面入手,开展赏识教育,在师生学会赏识、培养赏识意识、养成良好赏识习惯等方面去探究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赏识性德育管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评价与竞争机制。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评价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在开展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赏识意识的研究中,如何培养学生赏识习惯和养成良好的赏识习惯。六、课题研究的分工1、课题领导小组顾问:张宏齐组长:冯钊顺 副组长:肖芳谊成员:余丽如、覃国珍、黄结英、李 伶、陈凤仪、李妃英、张洁兰、何丽丽2、课题组分工、冯钊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和活动开展的经费;、肖芳谊:负责课题研究总体规划、研究方案设计、课题申报及有关信息收集,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组织工作及活动开展,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赏识性评价与竞争机制。余丽如、覃国珍、李 伶、李妃英、何丽丽:负责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构建常识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互动,逐步渗透赏识教育,培养学生赏识意识(可从“赏识课堂教学”用语的设计,建立学生“赏识意识”培养评价体系和“赏识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黄结英、肖芳谊:负责“赏识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探索在主题班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在赏识教育中学会感恩,学会赏识他人。陈凤仪、张洁兰:负责中队活动和学校大队活动的开展,探索在少先队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学生行为规范赏识教育礼仪,建立德育赏识教育中学行为规范评价体系。七、课题研究的子课题1小学德育赏识性评价与竞争机制建立的研究(负责人:肖芳谊)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的研究(负责人:余丽如、覃国珍、李 伶、李妃英、何丽丽)3在主题班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的研究(负责人:黄结英、肖芳谊)4在少先队大队(中队)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的研究(负责人:陈凤仪、张洁兰)八、课题的研究的保障1、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下,以学校各子课题为中心成立实验小组,探讨赏识性教育在各方面活动中的作用,并关注相互联系共性,同时注重研究本小组活动和研究的特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渐进过程,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意识的形成都是比较复杂,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下,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市镇德育工作不同时段的要求,确定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开展学校赏识教育活动。包括:理论研究法、学习再学习、走出去请进来(专家引领) 、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2、研究工作进程本课题研究是根据 2006 年前我校德育管理工作,包括一至六年级“德育管理分级目标”建设,组织激励性文明班评比活动,组织开展“集齐奖章,争当文明学生”赏识性德育专题活动等方面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性研究,从 2006 年 9 月开始,到 2008 年 12 月结束,历时三年,分以下四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05 年 11-2006 年 6 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2)宣传发动开始阶段(2006 年 9 月-12 月) 。部署课题研究工作,并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组织学习阅读“赏识教育”有关书籍,初步培养赏识意识,并组织各实验小组和教师学习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 (3)实验研究阶段(2006 年 12 月2008 年 7 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从组织“开展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为主题的系列赏识性主题班会课开始,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其中,各实验小组在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4)总结验收推广阶段(2008 年 9 月2008 年 12 月) 。学校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并结题。 3、主要措施(1).统一思想,达成赏识性共识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课题组成员必须统一思想,达成赏识性共识。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以学校德育工作为首,以学校少先队和各班活动为主阵地,建立辐射学校各方面的研究队伍。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聘请相关专家作顾问。(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让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教师、学生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4)坚持一个原则。学校赏识教育活动必须坚持信任、尊重、激励、宽容的原则。 ()及时总结,推广实践。分阶段进行小结,及时将课题研究工作中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并进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加以纠正,保证课题稳妥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九、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1 2006 年 6 月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报告书 申报书 肖芳谊2 2007 年 7 月 赏识性主题班会 “开展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 ” 主题班会课方案 各班主任3 2008 年 6 月 赏识性少先队活动探讨 少先队活动方案 少先队 辅导员4 2008 年 10 月 学生赏识意识的培养 论文集 全体教师5 2008 年 11 至 12 月 结 题 论文、评价、管理方案 课题组成员6 2008 年 12 月 开展赏识教育 培养赏识意识 成就赏识人生 结题报告 2.终结性成果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1 2006 年 3 至 6 月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 制定实施方案 肖芳谊2 2006 年 9 月 学习赏识教育,培养赏识意识 赏识教育学习体会 课题组成员3 2007 年 2 月至 7 月 开展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 “赏识性主题班会”图片、资料 班主任4 2007 年 5 月至 10 月 行为规范教育和感恩教育 展示活动的图片、资料 课题组成员5 2007 年 10 月至 12 月 赏识教育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 活动开展图片、资料以及措施方案 全体教师6 2008 年月 赏识性少先队活动探讨 中队活动方案 辅导员7 07 年 2 月至 08 年 7 月 赏识性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课题组成员8 07 年 2 月至 08 年 7 月 “赏识教师” 、 “赏识家长” 、 “赏识学生之星” 、 “赏识班级”评比 赏识教育个案集 课题组9 07 年 2 月至 08 年 7 月 学生行为规范赏识教育礼仪学生行为规范评价体系 陈凤仪张洁兰10 07 年 2 月至 08 年 7 月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德育管理和赏识性评介与竞争机制 评价、管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