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追寻红色印记追寻红色印记 弘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精神斑羚十七班主题班会历史上的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 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 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 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 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 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 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 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 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 征?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让 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 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 伟大的长征精神吧。五次反围剿分析反围剿 次数时间国军兵 力红军兵力 红军歼敌 数第一次1930.11- 1931.110万4万1.2万第二次1931.3-520万3万3万第三次1931.7-930万3万3万第四次1933.2-340-50万7万3个师, 俘虏1万 余人 第五次1933.5- 1934.1050万10万以 上不详战战争的胜败胜败 ,不在于力量的悬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军事思想和战战略战术战术长征的开始 红军长征 的原因 左”倾冒险主义断送了中央苏区创建的有利局 面。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从 上海迁入中央苏区,一味命令红军和地方武装 “以革命的进攻来粉碎反革命的进攻”,竭力 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造成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 军主力五个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8.6万 人,从瑞金等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强渡湘江强渡乌乌 江四渡赤 水遵义义会 议议巧渡金 沙江飞夺飞夺 泸泸定 桥桥爬雪山 过过草地三军军会 师师腊子口 战战役懋功张张 国焘焘分 裂红军红军长征的开始-血战湘江 时间:1934年10月 概况:突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损失惨重,由8.6万人减至3万余人。 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 体。-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博古、李德并没有重视这次战略大转移为 生死攸关的突围,而是当做异地重建的“ 搬家”,因此部队行动缓慢。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概况: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 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 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于虎口投食。在这危机的关头,毛泽东提出 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大多数人 的赞同。红军强度乌江占领遵义城。 意义:避免了红军走向全军覆没的危险 ,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 的胜利的一次战役,消灭了敌军两个师 又八个团。遵义会议背景:战略转移初期,由于实行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中国 共产党、红军极度削弱,濒临绝境。 时间:1935年1月内容:1.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意义: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央的领导地位。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 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 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毛泽东 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 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 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 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 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 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 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 危险。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 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 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 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红军红军 四渡赤水纪纪 念碑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 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 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 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 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 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 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 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 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 了蒋介石歼灭大渡河以南红军的企图。懋功张国焘分裂红军 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这本 应是红军在万分艰难之时的一次力量组合,是长征走向胜 利的一次转折。然而张国焘权欲膨胀、利欲熏心,置党的 利益于不顾,仗着枪多人多,争权夺势搞内耗,私心得不 到满足便阴谋分裂中央。给本就在国民党军的穷追猛堵下 ,业已伤痕累累的党和红军的创口上又撒上了一把盐,险 些铸成历史大错。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沉着应对,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路卫兵 认为在这次斗争中,七位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开国元 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功绩居功至伟,不可忽视。他们是 朱德、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叶剑英、彭德怀和徐向前 。爬雪山 过草地五坐雪山名称 : 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雪山、昌德山、打 古山。 草地是松潘大草地 ,是黄河上游的 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没有人烟,没有 树林,没有飞鸟,一个死寂的世界。人人都 说,草地是绝地。放眼望去,纵横数百里, 苍苍茫茫,渺无际涯。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 道路,右路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战士 们常常是裹着湿漉漉的单衣露营,背靠背以 相互体温御寒。没有了粮食,开始吃树皮, 吃草根,吃皮带。红军战士有的被泥潭吞噬 ,有的不敌严寒被冻死,有的因身体虚弱而 病死,更多的是因饥饿而死。 红军右路军各部队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 大都经过了57天的行军,奇迹般地走出了 沼泽草地,分别到达川甘边境的班佑、巴西 地区。 红军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腊子口战役1935年9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 ,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 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 昌部和邓秀廷部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天 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 。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 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 开,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 失据的境地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 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 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腊子口战 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阻止红军 北上抗日的阴谋,腊子口也成为中国 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此役 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陕北吴起镇,三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 方面军分别与甘肃会宁、将 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具有 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的 胜利结束。 但红军也遭受了大的损失, 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 下了3万,但这用无数生命 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 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 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 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从中央苏区出发,1935年 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历时1年,行程2万5千里,经 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省。出发 时人数为8万6千人,到达陕北只剩约7千人,大约每12人 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 开国十大元帅有九人参加了长征:朱德、彭德怀、林彪、 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 开国十大将有八人参加过长征:徐海东、黄克诚、陈赓、 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 、王树声对长征的评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 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 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概括为 五种精神: 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的精神。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 诗。长征的历史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 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 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 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 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 领袖人物, 4.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 5、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 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 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 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 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 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 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 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 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 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 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弘扬长征精神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青年一代永记长征精神,不 忘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 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 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 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 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以大 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 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对于我们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