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关键词:收入与分配第二单元: 生产创造出财富-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 财富的分配-收入与分配知识联系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关键词:财政与税收28-2收 入 与 分 配个 人 收 入 的 分 配国 家 收 入 的 分 配宏观把握知识(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我国的 分配制度收入分配 与社会公平(分配政策)(分配原则)税收:财政: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修必修1 1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考点考向概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概览考向定位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 1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 2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与公平 1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 公平的影响;公平的影响; 2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 点考查收入分配方式和社 会公平的维护。社会公平 的维护经常与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 择题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 重点,选择题聚焦于分配 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具 体措施。材料题多立足生 产、分配、消费的关系, 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 其措施。一、问题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 2、如何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 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关系 一、分配制度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理论依据)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4)原因(为什么): 必要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重要性: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 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 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 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 位。 2、按劳分配(4)原因(为什么): 必要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重要性: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 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 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 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 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1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分配范围分配对象劳动者特点国家态度个体经济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3、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 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类别对应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 债券利息、私企外企的税后利润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私企外企的经理私营、外企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收入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技术顾问、技术入股、专利使用、 技术转让的收入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必然存在 多种分配方式直接原因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 结构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要求(2)原因(为什么):(3 3)意义(为什么)意义(为什么)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 理性、合法性的确认;(生产要素)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 才、创造的尊重;(个人)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 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重难点一: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 素分配。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3劳动收入并非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收入、私营 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 工资、奖金和津贴平均分配 福利 按生产要素分配 技术、资本入股所得注意: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 入。4、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 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 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 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得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 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 ,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股金收入分红信息服务收入小理发店收入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国有企业工人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核心考点突破(2015孝感模拟)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鼓励创新土地流 转形式 。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长期流转承包土地。鼓励 通过互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 押、担保试点,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 业化经营等。对此规定,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 农民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分配中的按劳分配所得 以承包经营权入股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 通过互换解决土地规模化从根本上说是农村生产关系 发展的结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收入 A. B. C. D.D(2015河南名校联考)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 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得到有关部门、专家肯 定。“土地换股权”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 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 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产生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A. B. C. D.D (1)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 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 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 收入差距 分配不公二、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我国目前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问题问题vv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全社会全社会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拉大,财富分配严重不均。拉大,财富分配严重不均。 不同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 集中,两极差距扩大。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不同区域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扩 大。大。 行业差距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 日益突出。日益突出。 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在初次分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过低配中的比重过低2、收入分配为什么要公平?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 ,保证劳动者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 积极性。公平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 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目标决定的 关注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防止两极 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国情决定: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呈现扩大 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现实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刺激 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构建和谐 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根本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城乡、区域相协 调),把蛋糕做大,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 度保证。(3)初次分配中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 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 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 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 个重要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 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 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 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 更加重公平。【思维拓展】:国家收入的分配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 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 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 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 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 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 系。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 调节手段进行。 第三次分配: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个人捐助,提高社会慈善机构的公信 度。国民收入 在物质生产部门 的分配 (初次分配)劳动者的 报酬企业 (集体)以税金和 利润的形式上缴国家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家个人企业企 业 经 营 纯 收 入税收企业 提留工资 奖金初次 分配国家企业个人上缴留给发给财政 收入财政 支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行政国防社会保障企业 基金扩大再生产个人 收入个人 消费过高 收入个人 所得 税财政收 入形成预算用于形成用于形成用于缴纳形成再分配再分配重难点二: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分配财产税 个人所 得税社会福利 转移收支 如财政教育 支出、扶贫支出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 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 进行,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 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 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转移支付(1)含义:又称无偿支出 。政府或企业的一种 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一种收入 再分配的形式。 (2)类型: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 (3)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 的无偿转移 ,属于财政支出,大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