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板、梁和柱截面取值原则 板的支承情况 板的种类单向板 双向板 悬臂板简支(1/30)L(1/35-1/38)L(1/10-1/12)L连续(1/35)L(1/40)L注:表中的L为单向板的跨度、双向板的短跨或板悬臂 的长度 (2)梁高度按以下表原则取值:框架梁:(1/10-1/15)L次梁:(1/12-1/18)L 悬臂梁:(1/5-1/6)L L为框架梁(次梁)的跨度 (3)柱按轴压比要求取值 (4)墙位置和厚度按建筑、结构要求协商确定。L为框架梁(次梁、悬臂梁)的跨度 * 梁截面尺寸选定原则: a.满足主体结构抗侧力刚度要求; b.满足自身承载力和挠度、裂缝宽度控制要求(注意:有地震 作用时不需要进行裂缝宽度验算,但是需满足无地震作用下 荷载标准组合时的裂缝宽度验算要求); c.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下,适当减小梁截面高度,为建筑 设计提供适宜的搂盖结构高度。 d.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适当增加梁的宽度,也能较好地解决梁 的强度和刚度不足的问题(注意:增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效果有限)。 * 怎样增加梁的抗扭刚度:梁的抗扭刚度与梁的短边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加大梁的截面宽 度是有效的,而一味加大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是无用的。在梁 的各种矩形截面中,正方形截面的抗扭刚度最大。n二、楼、屋面荷载n1.恒载的计算n 混凝土的容重可查荷规,不同强度混 凝土的容重有一些差别。对于钢筋混凝土,可 取26kN/m3。n楼面附加恒载取决于地面和顶棚的做法。地面 可采用普通的面砖,普通的木地板,大理石或 者花岗岩,从荷规中可以查到这些材料每 平米的重量。如果材料比较特殊,从荷规 中查不到,则可以从产家提供的说明书中找到 相关数据。顶棚可以做抹灰,也可以做吊顶, 或者采用其它处理,它们对应的附加恒载是不 同的。(1)楼面附加恒载标准值如表-1、-2所示。 表-1 楼面(不含卫生间)做法及附加恒载做法恒载标 准值/(kN/m2) 普通的面砖0.7 20厚1:2水泥细砂浆找平 200.02=0.4 20厚1:2水泥细砂浆找平 (粉底)200.02=0.4共计1.5注:水泥砂浆容重为20kN/m3表-2 楼面(卫生间)做法及附加恒载做法恒载标 准值/(kN/m2) 普通的面砖0.7 20厚1:2水泥细砂浆找平 200.02=0.4 卫生洁具1.0 20厚1:2水泥细砂浆找平 (粉底)200.02=0.4共计2.5(2)不上人屋面附加恒载标准值如表-3所示。 表-3不上人屋面做法及附加恒载做法恒载标准值/(kN/m2)40厚C20细石混凝土面层250.041.0 三元乙丙橡胶卷材防水层0.3 聚苯乙烯板隔热层2%找坡0.5 防水卷材0.30 20厚1:2水泥细砂浆找平200.02=0.4 20厚1:2水泥细砂浆底粉刷200.02=0.4 共计2.9(取3.0)n2.活载的计算n 活荷载的取值本着两个原则:一是严 格遵守现行的荷规;第二是根据结构实 际情况进行取值。荷规中对活荷载的取 值是通过大量调查、随机抽样、统计和可靠 度分析得到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然 而,对每个工程,并不是说荷规中活荷 载的取值都是准确的。比如说,按荷规 表4.1.1,办公室的活载取2.0kN/m2,但如果 某个办公室书柜特别多,就要考虑把办公室 的活荷载适当加大。表4-4 活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 0.5 0.7 0.5 0 上人屋面 2.0 0.7 0.5 0.4 屋顶花园不包括花圃土石等自重 3.0 0.7 0.6 0.5n(二)梁上线恒载的计算n内、外墙的面荷载计算分别见表-5和表-6。 表-5 内墙做法及面载计算做法面载标准值/(kN/m2) 水泥粉刷墙面0.4 加气混凝土砌 块200厚80.2=1.6水泥粉刷墙面0.4 共计2.4注: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为8kN/m3表-6 外墙做法及面载计算做法面载标准值/( kN/m2) 贴瓷砖墙面(包括 水泥砂浆打底)0.6加气混凝土砌块200 厚80.2=1.6水泥粉刷墙面0.4 共计2.6表-7 内、外墙梁上线荷载标准值墙体洞口墙高线恒载标准值/(kN/m)外墙有洞2.52.62.50.8=5.2 无洞2.52.62.5=6.5 内墙有洞2.62.42.60.8=4.992(取5.0 ) 有洞2.72.42.70.8=5.184(取5.2 ) 无洞2.652.42.65=6.36(取6.4) 无洞2.52.42.5=6n屋顶女儿墙高1.2m,折合为厚100mm的混凝 土栏板,其梁上线荷载=250.10+0.8(外墙 饰面砖)+0.4(内墙粉刷)1.2=4.44 kN/m,取 4.5 kN/m。n结构电算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完成。通常 至少要进行多轮计算,在上轮计算取得合理 结果以前,不要勿忙进行下一轮计算;每轮 计算要多次试算,力争方案合理。在设计过 程中,人是主导,软件是工具,人在设计中 应起到指挥、主导、调控的作用。n第一轮计算: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置。n 需要通过计算确定的主要参数有:振型 组合数、结构基本周期,框剪结构中框架的 抗震等级、薄弱层的判定等。如果计算出来 的结构基本周期与输入值相差较多,应将计 算值作为已知的参数值输入,重新计算。n高规 第5.1.13-2条指出,对于B级高度的 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计 算时,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 ,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 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 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n(2)位移比:结构是否规则、对称,平面中刚度分 布是否均匀是结构本身的性能,可以用结构的刚心 与质心的相对位置表示,二者相距较远的结构在地 震作用下扭转可能较大。由于刚心与质心位置都无 法直接定量计算,抗规和高规都采用了校 核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方法,即位移比 要求。在楼板平面无限刚性的假定下,由结构某一 条边缘的最大和最小位移变形平均后得到平均位移 。抗规第3.4.3 条规定,扭转不规则而竖向规则 的建筑结构,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 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 间位移的1.5 倍。高规第4.3.5 条规定,在考虑偶 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 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 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 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 平均值的1.4倍。n(3)刚度比:抗规第3.4.2 条规定,当 某层结构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 ,或小于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则该结构为竖向不规则。控制刚度比 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竖向规则性,避免竖 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抗震高层建 筑而言,此类竖向不规则结构是不宜采用的 。n(4)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抗规第 3.4.2 条规定,当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 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时 ,则该结构为 竖向不规则。控制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主要 是为了控制结构的竖向规则性,避免竖向刚 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抗震高层建筑而 言,此类竖向不规则结构是不宜采用的。n剪重比n根据目前许多工程的计算结果,截面尺寸、 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其底部剪力大 约在下述范围内(详见高规3.3.13): n水平位移限值:n 1.水平位移满足抗规5.5.1条的要求,是合理 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剪力墙作为薄壁杆件计算 时,最大层间相对位移取u/h小于等于1/1100;较佳 取值取1/16001/2500。当剪力墙作为墙元模型(包 括壳元、膜元等计算时;最大层间相对位移取满足 规范要求为基准,较佳取值1/12001600。需要说明 的是,此时位移的计算是在“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 这一假定下得到的。n位移与结构的总体刚度有关,位移越小,其结构的 总体刚度就愈大,故可以根据初算的结果对整体结 构进行调整。如位移值偏小,则可以减小整体结构 的刚度,对墙、梁的截面尺寸可适当减小或取消部 分剪力墙。反之如果位移偏大,则考虑如何增加整 体结构的刚度,包括加大有关构件的尺寸,改变结 构抵抗水平力的形式、增加斜撑等。 n然而,水平位移限值满足要求,还不一定是 合理的结构,还要考虑周期,地震力大小等 综合条件。因为抗震设计时,地震力大小与 刚度直接相关。当刚度小,结构并不合理时 ,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 值范围内。此时并不能认为结构合理,因为 它的周期长、地震力太小,并不安全。高 规位移限值放松较多,较容易满足,所以 还应综合其它因素。 n2.将各层位移连成侧移曲线,应具有以下特 征:n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具有悬臂弯曲梁的特 征,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弯形曲线;n框架结构具有剪切梁的特点,越向上增长越 慢,成内收形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 架-筒体结构处于两者之间,为反S 形曲线, 接近于一直线。n在刚度较均匀情况下,位移曲线应连续光滑 ,无突然凹凸变化和折点。 n2.建筑平面和立面调整根据位移比和周期比n高规明确规定要求在增加附加偏心距(5%L,L 为边长)的情况下计算校核位移比。然而附加了偏 心距以后,计算所得的扭转角已不能反映结构本身 的性能了。完全对称的结构在增加了5%L的附加偏 心距(即在SATWE中选中“偶然偏心”选项)以后, 似乎变成“不对称”了,而且边长愈长,结构愈“不对 称”,实际上,附加偏心距以后计算得到的位移比不 能反映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如果误以为凡是位移比 超限的结构刚度布置都不对称或不匀均,单纯为了 满足位移比数值要去调整剪力墙布置,不但解决不 了问题,有时候可能造成另外一些不合理,例如可 能形成刚度过大,或者本来对称的结构变成不对称 ,边长愈长的结构愈是如此。n方鄂华等认为,要检查和确定所设计的结构 刚心与质心是否相差过大,是否需要调整剪 力墙的布置,应当在不附加偏心距的状态下 进行计算。其次,可以看到,增加抗扭刚度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位移比,而刚性构 件在结构中的布置对结构抗扭刚度有较大的 影响,提高抗扭刚度是概念设计中改进结构 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n周期比的限制,对于大多数结构都容易实现,但是 对于某些不利布置的结构,例如风车形布置的结构 或较长的结构,它们的扭转周期可能较长,按抗 规要求调整时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平移刚度, 使平移周期加长;二是提高抗扭刚度(例如在周边 加剪力墙等)。如果原来的结构刚度很大,层间侧 移远小于限制值,则第一种方法可行。第二种方法 可以改善结构抗扭性能,是解决结构抗扭薄弱的根 本方法。在结构变柔后,扭转角较大会对抗震不利 ,因此最好是在尽量提高抗扭性能的基础上,减少 平移刚度,刚性构件设置愈靠建筑边缘,抗扭刚度 改善愈多。但是,将周边剪力墙的连梁加高,虽然 有利于增加抗扭刚度,但造成剪力墙延性减小,不 利于抗震。 n位移比和周期比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在相同的位移 比下,当结构刚度较小、平均侧向位移较大时,扭 转产生的最大位移也较大,可能它对结构的危害也 较大;相反,如果是同样的位移比,当结构侧向位 移较小时,结构的最大位移也较小;规范没有区分 不同情况,而是采用了统一的位移比限值。对于刚 度较大的结构(层数不多,高度不大或剪力墙较多 的住宅结构)或高层建筑底部有偏置裙房,而裙房 高度不大时,要求似乎有些过严了。此时可以将位 移比与位移最大值进行综合考虑,在刚度较大、位 移较小、且扭转周期符合要求的结构中,适当放宽 位移比限制值,同时要求采取提高抗扭承载力或其 它有效的抗扭措施,以确保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