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7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纲下载1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2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3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4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情上线1以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主 要能源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中存在问题 及解决措施。2以某种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背 景,综合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危害 及防御措施。,矿产,生物,有限,无限,分布,3能源资源(按开发利用状况)(1)常规能源:煤、 、天然气、 、生物能。(2)新能源: 能、风能、 能、核能等。二、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 基础。2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 的对象。3陆地 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石油,水能,太阳,地热,物质,生产活动,能源,三、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1地震(1)形成:岩石圈在 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 以 的形式强烈释放,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 动的现象。(2)分布: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 增加 倍。(4)分类: (里氏3级以下),破坏性地震(里氏5级以上)。,内力,地震波,环太平洋,30,微震,2火山喷发(1)成因:地下深处的高温 及 、碎屑从地壳中喷出。(2)分类:按其活动情况分为: 、死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 定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 的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 、建筑物和 , 造成人员伤亡。,岩浆,气体,活火山,休眠火山,重力,农田,道路,洪流,泥沙,城镇村庄,森林,成因,原发,人类活动,5防御措施(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 系统。(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体系。(3)实施预防措施。(4)开展防灾、减灾 活动等。,灾情监测预警,政策法规,宣传教育,1世界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分布,2我国主要的陆地资源概况 我国陆地面积辽阔,自然环境复杂,陆地资源丰富多 样,但开发利用过程中因不注重保护,导致出现各类 问题。我国陆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解决 措施分析如下:,1图解我国的能源问题及对策,2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分布,1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 表。据此回答(1)(3)题。,(1)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解析: (1)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水资源总量大于法国,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人口稀少的缘故,从表中数据可知B正确。(2)由表中数据可知,每万元GDP耗水量较少的均为发达国家,是因其技术水平高,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节水意识淡薄,导致每万元GDP耗水量高。(3)中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故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 (1)B(2)B(3)C,1主要地质灾害及防御 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岩石圈由地质作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以 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等 是考查该部分内容的主要方式。,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震级与烈度的关系(1)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一次地震释放 能量是一定的,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般情况下,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3)烈度不仅和震级有关,还和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 构造及地面建筑物等因素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2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条件(1)滑坡发生的条件 一是自然因素:地形条件,是否是地势起伏大的山 地丘陵地区;物质条件,是否是物质破碎,多断裂 构造;植被条件,是否是植被条件差,多荒山秃岭。 二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是否破坏了地表结构,增 加了地势的起伏;人类活动是否堆放了大量的碎屑 物质;人 类活动是否破坏了地表植被。,(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地形: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 灾害。,2(2011泸州模拟)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温差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 发 ()A地震 B泥石流C滑坡 D塌方,(3)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 最有效的是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解析:第(1)题,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A、B、C都是合理的原因分析。第(2)题,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第(3)题,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答案: (1)D(2)B(3)B,例1 (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引湖水灌溉海水淡化改进灌溉技术 建水库调节径流 A B C D,(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解析 第(1)题,甲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炎热干燥,所以降水稀少。第(2)题,该区的湖是咸水湖,不适合灌溉,本区在热带沙漠边缘,降水总量很少,所以水库的调节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第(3)题,甲地区位于气候干旱区,降水总量少,该区解决干旱的成功经验是改进了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 (1)A(2)B(3)D,例2 (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读图,回答问题。,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解析结合题干的文字表述和地质剖面图,正确理解顺向山的岩层结构特点是岩层的倾斜方向与坡面倾向一致,这样的坡面不稳定,因此,施工对立面H和坡面L进行加固,使坡面上的岩层为一个整体。相对来说比较稳固,但还是发生了大规模山体滑坡,再联系滑坡形成的条件,其主要诱发因素是大雨、地震等,否则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另外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影响。,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材料1: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 h降雨量达77.3 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 m,流域最低点海拔1340 m;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 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 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144.2104 m3和97.7104 m3;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材料2: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1)舟曲的地形特征。(2)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3)泥石流发生的原因。,(1)简述舟曲泥石流发生的流域的地形特征。(2)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简要分析舟曲县地形特征的形成。(3)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解析:第(1)题,由河流分布和流向上分析其地形特征。第(2)题,任何一个地区的地形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3)题,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为主,相对高度较大,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2)在内力作用下,山地强烈隆起,在流水作用下,河流下切形成高山峡谷。(3)自然因素:高山峡谷地貌,坡度陡峻;地质活动频繁,岩体破碎,加上汶川地震造成大量的松散物质;强降雨天气;水系呈树枝状,落差大, 汇水快,对岩体冲刷快。人为因素:人类大规模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山体造成了破坏;多道人工拦挡坝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多个集中固体物源。,一、选择题 读19882000年我国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构成表(百分比),完成12题。,1据表可知,退耕比例最大的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湿地、水域 C草地 D未利用的土地2目前,我国耕地() A面积减少仍在加速 B利用率过低 C人地矛盾仍很突出 D人均耕地不断提高,解析:第1题,表中可见,由耕地转出为林地的比重占20.6%,大于其他退耕类型。第2题,目前我国耕地减少得到一定的控制,速度减缓,但人均耕地仍在下降,人地矛盾仍很突出,但耕地利用率较高。,答案: 1.A2.C,(2011安顺模拟)下表是资源经济的四种区域类型表,读表完成34题。,3图示区域类型分别为 () A.资源短缺经济发达型 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型 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型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型 B.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型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型 资源短缺经济发达型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型 C.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型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型 资源短缺经济发达型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型 D.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型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型 资源短缺经济发达型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