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绝密级 试卷类型 A济宁市二 O 一 O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 试 题说明:1.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 l5 分。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3 分)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 rng 融合是世博会一如即往的使命。 亘 rng 改为 2.按要求填空。 (6 分) 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的“三人行, ” ,启 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 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让我们坚信 光明就在前方;陆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 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 , ”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3.模仿下面的诗句再写一个句子。 (2 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 4.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 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 问题。 (2 分) 5.2010 年 5 月 4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济宁市承办 2014 年山东省第二十三届 运动会。同时,市政府承诺: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部热情,把二十三届省运 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最成功的运动会。为宣传好本次省运会,请你为下面这条宣 传标语的上联拟写下联。 (2 分) 上联:手拉手当好东道主下联: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69 题。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一)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二) 甲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 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 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 贤也。【注释】镒:二十两。 馆:这里指家。 诗:这里指诗经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宜尔子孙承承兮。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 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 分)?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018 题。(一)阅读的愉悦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 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 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 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得分评卷人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 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 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 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 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 无与伦比的快乐了。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 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 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 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 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 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 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 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 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 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 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 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 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 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选自 2010 年 2 月 2 日人民日报)10.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3 分)11.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3 分)12.在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3 分)1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14.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3 分)(二)淡 竹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 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 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 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 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 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 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 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 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 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 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 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 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 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 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 “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 “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 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选自散文2009 年第 12 期)1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16.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 3-5 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 16-22 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4 分)17.赏析下面的句子。 (4 分)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18.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3 分)四、写作(共 40 分)19.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 15 分的加分。得分评卷人绝密级 试卷类型 A济宁市二 O 一 O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 100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1答案:gn 融 “即”改为“既”评分:共 3 分。答对 1 个得 1 分。2.答案:必有我师焉 必先苦其心志 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评分:共 6 分。第小题 2 分,第小题 3 分,第小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