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 习 目 标 了 解 新 剑 桥 学 派 的 产 生 及 理 论 特 点 ; 货 币 需 求 的 七 个 动 机 ; 利 率 的控 制 方 式 与 作 用 。 熟 悉 货 币 需 求 的 分 类 与 特 点 ; 货 币 供 应 的 决 定 与 控 制 理 论 ; 通 货 膨胀 的 危 害 与 治 理 。 掌 握 货 币 需 求 七 动 机 说 与 凯 恩 斯 三 动 机 说 的 联 系 与 区 别 ; 借 贷 资 金论 ; 新 剑 桥 学 派 分 析 通 货 膨 胀 的 原 因 及 其 通 货 膨 胀 理 论 的 特 点 。一、 新剑桥学派理论的产生和特点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的一些具体观点和主张作了许多修正和发展。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因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卡尔多(Nichohas Kaldor) 、斯拉法(Piero Sraffa) 、帕西内蒂(TPasinetti) 。由于这些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他们的理论又叛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1.主要代表人物琼 罗 宾 逊 和 斯 拉 法 作 为 以 马 歇 尔 为 代 表 的 剑 桥 学 派 的 成 员 琼 罗 宾 逊 和 斯 拉 法 , 在 20 世 纪 的 20 年代 曾 是 马 歇 尔 理 论 的 积 极 支 持 者 , 但 同 时 又 发 展 了 马 歇 尔 学 说 。 例 如 , 他 们 创 立 了 垄 断竞 争 理 论 。 在 凯 恩 斯 通 论 发 表 后 , 琼 罗 宾 逊 转 而 追 随 凯 恩 斯 , 成 为 凯 恩 斯 经 济 学的 积 极 鼓 吹 者 。 她 所 著 的 就 业 理 论 引 论 、 资 本 积 累 论 、 经 济 增 长 的 理 论 、 经 济 学 异 端 等 著 作 , 被 认 为 是 根 据 凯 恩 斯 经 济 学 并 在 理 论 上 有 所 发 展 的 作 品 。 1973 年 她 与 约 翰 伊 特 韦 尔 合 写 的 现 代 经 济 学 导 论 一 书 , 则 被 认 为 是 按 照 新 剑 桥学 派 观 点 系 统 阐 述 经 济 问 题 的 一 本 入 门 书 。 目 前 , 琼 罗 宾 逊 是 新 剑 桥 学 派 中 最 有 影 响的 经 济 学 家 。 在 她 的 晚 年 研 究 生 涯 中 , 曾 经 想 把 马 克 思 、 凯 恩 斯 和 李 嘉 图 的 经 济 理 论 结合 在 一 起 , 形 成 一 套 新 的 经 济 学 理 论 。 但 并 没 有 实 现 这 一 不 切 合 实 际 的 幻 想 。 卡 尔 多 卡 尔 多 ( 1908 年 -) , 1930 年 毕 业 于 伦 敦 经 济 学 院 , 留 校 任 教 ; 1947 年 担 任 联合 国 欧 洲 经 济 委 员 会 研 究 及 计 划 小 组 组 长 ; 1949 年 起 任 剑 桥 大 学 教 授 。 他 的 主 要 著 作有 经 济 稳 定 与 增 长 论 文 集 、 经 济 政 策 论 文 集 等 。 他 与 琼 罗 宾 逊 在 分 析 方 法 上虽 然 不 完 全 一 致 , 但 他 们 之 间 仍 有 基 本 的 相 似 性 。 例 如 , 他 们 都 以 凯 恩 斯 关 于 资 本 主 义经 济 收 入 分 配 失 调 作 为 考 察 的 重 点 , 都 把 收 入 分 配 理 论 作 为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任 务 。 斯 拉 法 斯 拉 法 ( 1898 年 -) , 早 在 1936 年 以 前 , 就 是 以 马 歇 尔 为 首 的 剑 桥 学 派 的 著 名 经济 学 家 , 曾 写 过 一 些 论 文 对 以 马 歇 尔 为 代 表 的 经 济 理 论 提 出 了 修 正 。 他 长 期 从 事 李嘉 图 著 作 和 通 信 集 的 编 辑 和 考 订 工 作 。 1960 年 , 他 的 名 著 用 商 品 生 产 商 品 一 书出 版 。 这 本 书 在 西 方 经 济 学 界 引 起 了 巨 大 反 响 , 被 认 为 是 对 李 嘉 图 -马 克 思 价 值 论 的 重 大 发 展 , 并 对 新 剑 桥 学 派 经 济 理 论 的 发 展 起 了 决 定 性 的 作 用 。 琼 罗 宾 逊 认 为 , 新剑 桥 学 派 的 经 济 理 论 正 是 以 斯 拉 法 的 学 说 作 为 进 一 步 探 讨 价 值 和 收 入 问 题 的 依 据 。 她 把斯 拉 法 的 这 本 着 作 的 出 版 称 作 经 济 理 论 上 的 革 命 。 帕 西 内 蒂 帕 西 内 蒂 的 贡 献 被 认 为 是 在 卡 尔 多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 对 收 入 分 配 问 题 作 了 进 一 步 的 理论 分 析 , 丰 富 了 新 剑 桥 学 派 的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2.研究特点新剑桥学派在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进一步摆脱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的束缚。他们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而不存在自由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促使利润增长,而随着利润的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公。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观点,主张改变社会各阶级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又有“凯恩斯左派”的称号。新剑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新古典综合派从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寻觅补救凯恩斯经济学之术,它把后者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前者的微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在方法论上基本上接受了马歇尔的均衡观念,并糅合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观念。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虽也谈到不确定性和预期,却是轻描淡写。他特别强调的是均衡及其稳定性,确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一般均衡的制度,是一种逐步接近均衡的价格和生产的制度。他的微观经济分析,基本上就是马歇尔供求均衡价格及其引申而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价格理论。他的宏观经济分析,则强调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相交的均衡点。所以,均衡观可以说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分析方法。新剑桥学派严厉地指责新古典派背弃了凯恩斯的历史观,该学派的旗手琼罗宾逊指出:在理论方面, 通论的主要论点是打破均衡的束缚,并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昨天和明天的区别。就这个世界和现在说来,过去是不能召回的,未来是不能确知的。这后两句话,是新剑桥学派分析方法的基点,所谓过去是不能召回的,即现实生活发生的各种事件均有着历史与制度的根源。所谓未来是不能确知的,即要考虑因信息缺乏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为未来实质上是不能确定的,所以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可能的。经济生活很大部分都是根据公认惯例来处理的。二是特别注重收入分配问题,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理由,反对综合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新剑桥学派的观点是:新古典综合派采取的是返回凯恩斯以前经济学的均衡论传统去,用微观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市场分析来填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空白,于是就拼凑起一个杂种的宏观-微观理论。在这里,似乎不仅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从一个均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更高的均衡状态的,而且每一个个别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的。所以,这种分析的实质是,综合已经回到凯恩斯以前的市场均衡论的传统上去。这完全破坏了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新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是:凯恩斯经济学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理论,所缺乏的是价值论和分配论,凯恩斯本人也不曾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探讨,因此,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那就应当研究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在价值理论方面,关键在于价值本身是否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价格主要应该由生产条件来决定,而不能把价值视为主观的。二、新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新剑桥学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应该予以扩展。英国经济学家悉得尼文特劳布( SWeintrarub)提出了货币需求七动机说,认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扩展为七个:1、产出流量动机,相当于交易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物价上涨带动工资的增长;3、金融流量动机,高档商品购买需要积蓄货币的过程;4、预防和投机动机,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为保持信誉或信用等级,进行资本融资,偿还债券、支付利息等保持的货币量;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为弥补货币贬值的缺口,必须持有更多的货币;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政府赤字支出的需要。(二)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文特劳布认为,由于某些货币需求的目的、用途、特点基本相同或相近,并且其决定因素和影响面也大致相同,可以简要地将上述七个动机归纳为三类:1、商业性动机。它包括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和金融流量动机。由于这三个动机都与商业性有关,故可归结为同一类。商业性动机是与生产或流通活动相连的。这种生产流通活动主要是企业家发起的,其流量是整体经济活动、工资率和产出价值的函数。在发达国家,由于工资的年增长率比就业的年增长率高得多,因此货币工资动机在其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由商业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商业性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需求主要有三个特点:(1)商业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商业性需要,媒介商品交换;(2)商业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取决于人们收入中的支出部分,包括实际的消费支出和实际的投资支出;(3)商业性货币需求引起的货币流通,其变动影响的主要是商品市场的价格。2、投机性动机。它包括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以及弥补通货膨胀损失动机。由投机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投机性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需求的特点主要有:(1)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投机性需要,通过各种金融活动,使现有资产得以保值和增殖。因此,这部分货币需求形成的货币流通,是货币的金融性流通。(2)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将直接影响其经济决策和行为。3、公共权力动机。这是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时需要一定的货币量,尤其是在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时,货币需求就会加大。由公共权力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权力性货币需求。其特点主要有:(1)权力性货币需求虽然主要为满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但并不形成独立的货币流通范围,其最终流向将融入商业性货币流通或金融性货币流通。(2)权力性货币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当政府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权力性货币需求就会增大,反则反之。(3)权力性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波及面是不固定的,并且最终通过商业性货币流通和金融性货币流通对经济发生影响,其影响的大小及其波及面主要取决于政府如何分配这些货币。(三)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的联系与区别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表现在它是在凯恩斯三动机说的坚持上发展而成的,并包括了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在分析方法上也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分析方法,对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的不同动机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将相近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它们不同的特征以及影响所在。其区别主要在于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从现实经济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