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州市 2010 年初中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8 页。全卷共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一、(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4 小题,共小题,共 30 分。分。)1、(3 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四个部分,其中课程目标包括 。 2、(4 分)内容标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五个一级 主 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则“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级主题有 。3、(8 分)请你编撰一个框图题或者一个实验探究题,使其包含“性质活泼的氧气”和 “铁 的冶炼”两节中的知识点,同时给出题目的答案。(注:其它知识不限)4(15 分)2010 年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第 22 题,满分分值为 6 分,该题评分标准为:化 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化学式错误,不得分:出现不配平、 漏写、错写反应条件,不标气体、沉淀箭头等共扣 1 分。 题目如下:。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其中 A 是常见的无色液体, 、F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甲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根据它们 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C 的化学式是 。 (2)DE 的化学方程式是 。(3)FD 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1】(4 分)请你将此题进行解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3 分)尽可能多的指出 E 物质的可毹类别,同时写出对应化学式 。 【3】CuB将铝丝放入硫酸镁溶液中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AIMg C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 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粉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 快ZnFeD将铝丝放放硫酸铜溶液无现象CuA19夏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 B酒和醋的酿造 C蔗糖的溶解 D食物的腐烂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 和 MgO 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40,则 Na0H 和 MgO 的质量一定相等B、某 KNO3溶液在室温下蒸发 5g 水析出 ag 晶体,再蒸发 5g 水又析出 bg 晶体,则 abC、一种溶液和一种固体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相等D、将质量分数为 98韵浓硫酸加入到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9 11右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 L 端与 R 端的液面 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 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 端与 R 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D若将 a 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12、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X 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 一定是稀盐酸CN 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X、Y、M 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1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CCu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14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1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OH、NaCIMgCl2 FeCl3 BNa2C03、稀 H2S04(稀)、 HCI、NaNO3CNa2S04、BaCl2,KNO3,NaCI DK2SO4、Na2CO3、BaCl2、稀 HNO3 16某固体样品中除了含有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 CaCO3、CaO 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 m1g,经 高温充分煅烧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M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 CaO; B若 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100561mCaCO3C、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无 CaO D若 m1=m2则原样品中无 CaCO3100561m三 (本题省 3,J、题。共 16 分。) 17(6 分)A、B、C,D、E 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右图 的转化关系, “”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问可以发生反应, C 是常见气体,D 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A 在常温下为液体,则 C 的化学式为 ; (2)若 A 在常温下为气体,则 C 的 化学式为 ;(3)无论 A 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 的化学式均为 D 的化学式均为 ;(4)写出 AE 的化学方程式 18(3 分)工业上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 2NaCl+2H2O2NaOH+C12+H2,电解因饱和食盐水中混有一定量的 NH4Cl,在电解时会引起爆炸。为除去 NH4CI,工业上常利 用电解后的碱性废液、Cl2和 NH4Cl 反应,使 NH4Cl 转化为 N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说出此方法的优点之一 。26(5 分)图中 AI 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 i 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D 和 G 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 E 和 H 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化合物 F 和 I 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l)写出化学式:A B D (2)写出 HE+G 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 GI 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题有 4 小题,共 41 分。)20(14 分)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 毫秒内引发 NaN3迅速分解为 Na、N2,反应方程式为 。(2)将钠与液态氨反应得 NaNH2,再将 NaNH2与 N2O 反应可生成 NaN3、Na0H 和气体 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2+N2O=NaN3+NaOH+X,检验 X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工业级 Na 中常含有少量的 Na2CO3,为测定样品中 Na2CO3的 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 H2SO4溶液与 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3)装置 A 的作用是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称量装置 c;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弹簧夹, ;再 次称量装置 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 (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 应,分析工业级 NaN3中含有 Na2CO3的可能的原因 【NaN3纯度捌定】精确称量 0140 g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己知2 NaN3 (NaN3中的 N 全部转化为 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2M 3N(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 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说明气密性良好。(5)使小试管中的 NaN3样品与 M 溶液接触的操作是 。(6) 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 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7)常温下测得 量气管读数为 672ml(N2的密度为 1.25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 。A100mL B1 L C2L (8)计算 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21、 (6 分)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 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 SO2、O2、H2 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 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 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 。 (2)乙同学认为只有 O2,则可用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 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 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 ,证明无 O2; B 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 H2。(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 。 22(7 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0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 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 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 【查阅资料】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 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 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又进行了猜想。 猜想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 H2O2; 猜想 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猜想 A 正确B 猜想 B 错误【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 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14 分)将过量的 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 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